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下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2019-01-07段堂培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材质茶文化

段堂培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书本、学生构成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思政知识主要依靠于书本和传教。当然,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天堂,但是极少有学生会在图书馆中主动学习思政知识来培养自己的思想素养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渠道非常受限。就目前大学生普遍的思想素质水平上看,具有局限性的思政教学远远不足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而网络时代让信息共享变得更为快捷和方便,让思政教育的场所更加开放,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另一方面,面对丰富的信息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能够挑选出有效信息,自觉屏蔽垃圾信息成为高校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面临的新的难题。另外,在网络时代下,教师是否仍然需要充当教学的主导者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茶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中将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学的创新,也是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改革的新趋势。

1 网络时代下茶文化的重要内容

1.1 茶文化的物质表现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我国茶文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说茶文化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是指代的是茶文化的物质表现。茶文化的物质表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茶叶品种的多种多样;茶叶的品种按特性区分可以分为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等,按品牌又分为西湖龙井、云东山大叶、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碧螺春等等,而这些分类底下又可以做更细致的划分。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更是产茶大国,饮茶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可以说,茶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样的茶叶品种不仅让人感受到不同的茶叶口感,还可以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种茶习俗,以此形成不同的地域茶文化。二,茶具材质的多种多样;茶具是茶文化在礼仪文化上的衍生物,可以体现主人对茶文化的认知深度和喜爱程度,也可以反映茶具主人的生活品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茶具材质包括陶瓷材质、玻璃材质、塑料材质、木制材质和金属材质。不同材质的茶具体现出来的生活品格都不尽相同,比如陶瓷材质的茶具体现出来的是禅意,表达主人的觉悟思想,适合资深茶文化爱好者和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金属材质体现的是高贵,表达主人精致的生活状态,更适合年龄在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由此看来,茶文化的物质表现的确是丰富且多样的,而其物质表现的实质仍然是对精神状态的表达和精神生活的向往。

1.2 茶文化的精神表现

不同于物质表现,茶文化的精神表现都是非常直接和值得推敲的。茶文化的精神表现主要是指茶文化思想,而茶文化思想的升华又是茶文化哲学思想。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而儒教、道教、佛教的学说又均有茶文化融入的内容。对于这三大派别的哲学思想而言,茶文化思想的融入有助于丰富自身学派的内容,健全学派思想。而对于茶文化而言,与传统哲学思想的融合有利于拓宽茶文化的传播范围,也让茶文化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茶文化开始有了自己的茶文化哲学,对人性、规律以及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于是便有了“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众多的哲学思考。很多茶文化的爱好者都比较注重亲近大自然也是源于大自然可以赋予人类淡薄的品质,可以让人远离尘嚣,忘却烦恼,从此能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分内的事情上。茶文化的精神表现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自我修养上,茶文化的精神内容都是我国文化历史中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缺乏实践内容

任何教学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缺一不可,缺乏实践的理论都只是空谈。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面临更多的信息诱惑,如果没有一个健全道德思想道德作为支撑,非常容易被人利用,从而走入歧途。但是在大学生面临的网络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没有因此而转变教学对策,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教学模式也没有因此而进行创新,尤其是缺乏实践内容。很多高校认为思政教育只是理论的灌输,因此对实践的要求不大。但是思政教育归根结底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以在自身实践过程中能够趋利避害,做正确的决定。既然正确的实践行为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实践课就应该作为思政教学的内容,这既是网络时代所需,也是思政教育改革所需。

2.2 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

传统思政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成果评测源于考试,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几乎成为评判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而这显然是有违真实情况的。首先,卷面考试只能以题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一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素质,二来试卷考试容易出现提前泄题和考试作弊的情况。经调查,泄题和作弊在大学教育中非常常见,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以至于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认真听课,为了不让教学成果太过难堪,部分教师会利用考试前1-2节课专门为学生划考试重点,以方便学生课余复习。这种“美化”教学成果的做法虽然满足了教师的“面子需要”,但是有违事实,对整个高校的思政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阻碍。而这主要是由高校教育评价体系太过狭窄,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所致。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该将健全教育评价机制纳入改革计划中,从而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3 网络时代下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3.1 通过网络调查挑选茶文化思政课题

茶文化思想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茶文化思想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上需要做到有所侧重。对于高校而言,其资源的获取并不是孤立的,不能仅仅通过召开会议以及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来确定教学课题。在网络时代下,学校可以在网站上提问,征询网民意见,并从中获取网民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以及茶文化思政课题的想法和建议。从网民的回答中,学校可以了解到哪些思想内容是现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和社会需要的,也可以了解到现代人对于思政教育的困惑。学校负责人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做一个系统性的归纳,然后在会议上一一提出,最后参考各个资深教师的意见商议出最适合现代大学生的茶文化思政课题。在日后的大学生思政课堂上,由于教学内容是参考时下社会的现状,因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更为贴近,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3.2 为茶文化思政教学创建3D网络考试环境

所谓3D网络考试环境就是像网络游戏一样利用互联网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角色ID,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场景,同时给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创建一系列虚拟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登录系统后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于不同的虚拟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包括语言和行为。最后由系统中的智能机器人为每位同学的表现打分。这样一来就将茶文化思政教学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且由于这些情境都是虚拟的,大大节约了实践的成本。在3D网络考试环境下,虚拟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作为打分的标准,而且没有固定答案,因此更能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可以检测出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真实水平。有了3D网络考试环境的监督,学生无法再依赖于教师的泄题和考试的作弊,为了获取高分,他们会拿出比以前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从而促进思政教学成果的实现。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材质茶文化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刚柔并济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网络时代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