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翻译中建构文化自信的作用探析
——以茶文化为例

2019-01-07徐晓飞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华内涵

徐晓飞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3)

对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神、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几千的精神命脉,又是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对外传播过程中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名片。可以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受语言表达特点的局限,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外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如何翻译、如何生动且准确表达等客观问题。为了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突破语言的障碍和藩篱,建构文化自信,本文将以茶文化为例,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对优秀传统文化对翻译种建构文化自信的作用,尝试进行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1 文化自信在翻译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的文化也开始向全球各地进行对外输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只机械的采用“直译法”、或“意译法”来进行文字的转换,去阐述中国的故事和理论,将会失去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使得内容变得枯燥而又无趣。更重要的是,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和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浩若烟海,从古至今有着数不清的文人巨匠留下了不朽的文学诗篇。因此,我国从不缺少对外传播和输出的原材料。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的翻译人才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文化底蕴深厚和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翻译人才。不了解历史,或者对历史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进行中国文化对外翻译时,缺失了灵魂与意境,造成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缺失。

因此,在对外翻译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关键所在。只有彻底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诸多问题,从根本上认同中华优秀文化,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完整表达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根基。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在其著作中曾经这样说:“翻译当然是对原作的改写,所有的改写,不论其动机如何,均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因而操纵文学在一定的社会以一定的方式发挥功能。”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传统文化内涵丢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这种丢失现象,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造成,如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否则的话,无论是语言学者还是历史学者,势必都会将文化的传承当作重中之重得事情去做。文字翻译工作者的工作,是将中国的文化转化为其他语言进行对外传播得过程,也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者。因此,在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并存得同时,要坚守文化自信,以我为主,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风华并茂得中国形象,通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过程,全面提高我国得文化软实力。

2 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言发声。因此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搞明白这个问题,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简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1 传统文化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

首先,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作为一盏明灯,为中华儿女的思想理念及处世哲学指引着方向。在共同的思想和道德理念下,我国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和长足发展,正因如此,我国才可以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不倒,无论经历着什么样的磨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始终闪烁着光辉,为中华儿女提供着自信心。其次,无论是在面临外来侵略的动荡年代,还是多元文化入侵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内所包含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修身处世原则,都为所有的华夏儿女高度认同,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为每一位炎黄子孙所骄傲,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还有就是,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中庸和谐、以民为本、仁慈友爱、进取向上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道德千百前来约束着人们,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并最终形成了为目标而奋斗向前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和社会的进步,也会使得人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加文化自信。

2.2 文化自信支撑着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坚持文化自信,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的动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的文化就谈不上繁荣兴盛,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西方文化也纷涌而至,对我国的年轻人的认知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抵制外来腐朽文化,树立具备典型民族特色的价值观,成为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容易被其他所同化,而在世界文化的竞争中,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弘扬和发展,和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直接的关系。

3 中国传统茶文化简述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发现和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茶,本身只是一种纯物质形式的存在,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赋予茶以更多的内涵与精神,并通过茶和茶事活动来进行具体的表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茶文化。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得茶文化始于我国唐代时期。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尽其毕生心血所著《茶经》一说,其中详细记录了我国茶叶的种植、生产、品饮等各个环节。与此同时,人们发现茶不仅具备解渴、提神等物质功能,还具备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等社会功能。于是茶文化在其物质功能层面的表现之外,又在文人雅士的参与下被赋予了大量的精神寄托的内涵。如著名的佛家偈语“吃茶去”,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唐代的启蒙、宋代的发展、明清的完善后,我国的茶文化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包含种植、生产、诗词、音律、舞蹈、美术、哲学为一体的学说,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亚文化之一,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宝贵财富。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包含了我国儒释道的思想及诸子百家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茶文化的内涵,其实也是中国温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所形成的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

我国的茶与茶文化,早在茶并未在民间普及的唐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其外输过程,如在唐代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就随着佛教的东渡日本,而在日本生根发芽。不仅是日本,茶同样也在欧洲大陆、美洲大陆广受欢迎。追其原因,这与在当时茶文化的对外翻译精准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在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茶文化的翻译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效果,更影响到翻译中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建构文化自信的自信心。因此,以茶文化的对外翻译为例,探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翻译中建构文化自信的作用进行讨论,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翻译中建构文化自信的作用

翻译的本质,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用一种语言去描述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翻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译法,另外一种是意译法。本文认为,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翻译,作为中国的翻译工作者来说,必须要遵循的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翻译时,才会更为准确、客观、形象和生动。下面以茶文化为例,来举例说明。

4.1 文化自信能让翻译更为准确

我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朝时期,茶和茶文化就已经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输出。尽管西方国家饮茶的习惯已经形成了数百年,但相对于中国而言,茶依然是以一种舶来品的身份而存在的。因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茶产品在翻译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如中国的黑茶,若采用直译法可翻译为“black tea”,红茶可直译为“red tea”,但在英国和很多西方国家,“black tea”指的却是红茶,而黑茶则被称呼为“dark tea”。由此可见,若单纯的用“形容词+tea”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对中国品类繁多茶产品的翻译需求。

类似的例子,在茶文化对外翻译过程中举不胜举,如福鼎白茶系列中的白牡丹,若简单粗暴翻译为“white peony”,就会让国外消费者区分不清到底是茶还是花的名称。还有近些年来火爆市场的茶品新宠“小青柑”,用汉语很容易将其“茶+陈皮”的产品属性描述清楚,但用英文的“Citrus”来描述,则显然失去了其原本的含义。

综上所述,在翻译中坚守文化自信,引入中国文化,就很容易将不同的茶产品进行不同的区分。如用产地加产品名称,用音译的名称进行翻译,则很容易被国外消费者所认可,如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可翻译为“Xihu Longjing”和“Xinyang Maojian”,这样的表述更为精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对茶产地进行了宣传。

4.2 文化自信推动优化翻译过程

茶文化的对外翻译,目的是通过文化的转化,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或者是刺激了国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或者是使得中国文化得以更好的“走出去”。因此翻译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结合翻译目标的实际情况,在坚持最大程度保持本土文化的内涵不变的情况下,来进行翻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语言体系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每年都有新的词汇和网络流行语出现。若在翻译过程中仅采用直译法的话,不仅不能被对方认可,甚至连国人也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文化自信是双向存在的,无论是英语体系中的国家,还是其他语种的国家,其语言体系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的加以完善和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翻译工作者既要照顾到本土优秀文化的完整性,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文化理念,找到恰到好处的共通点,才能使得翻译作品更加准确和客观。

5 结语

本文之所以以茶文化举例说明,是因为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有着大量的相通之处。分析茶文化的对外翻译,能够很好的表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翻译中构建文化自信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当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推广我国的优秀文化,保持文化自信。以原文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作为文化译本参照,以坚持文化自信为基础最大程度表达传递传统文化内涵意境,达到更为理想的文化翻译效果。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华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