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茶文化融入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

2019-01-07张晋晖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茶文化计算机传统

张晋晖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渗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担负着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如何在合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调整计算机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其更为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兴趣需求,从而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出更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的计算课程和教学模式暴露出一些典型性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发展越是迅猛,暴露出的问题也越为突出。因此,计算机教学还需要紧贴技术发展,适时进行课程改革。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核心要义与思想,涵盖了我国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内涵。对于当代各类矛盾问题的解决思路上,都发挥出积极的当代价值来。本文将从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暴露的问题说起,结合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核心内涵,针对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当中,希望能为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1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职场。在求职的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都会把计算机等级证书,当作求职的一个优势条件而附加在求职简历当中。但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于计算机等级证书却不会做太多考量,证书也代表不了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主要是在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 课程教学缺乏明确目的性

毫不客气的说,在我们日常的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横向的教学质量比较和质量要求,很多课程老师在教学时,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目的性。针对计算机教学,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很多教学老师都是通过网上查阅,并参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在此过程中,缺乏对“让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在教学目标上,是以上满多少课时做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进度上,往往是讲完一个知识点,下一节课就会立刻进行新的知识点传授,忽略了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与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相脱节,最终导致了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所学内容只是一知半解的现象发生。

1.2 指导下计算机操作时长不足

要想熟练掌握计算机课程所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计算机操作的过程必不可少。在上个世纪末,计算机尚属新鲜事物,家用电脑尚未得到普及,在校大学生都十分珍惜进入机房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但时至今日,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在校学生的标准配置,进入机房接触计算机,已经让大学生毫无兴趣而言。因此,高校中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大部分只是注重计算机的理论培训,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过程的指导。很多教师在讲完课程内容后,都是布置实际操作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去自己完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是缺乏监督指导,无法保障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时长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只能是通过翻阅资料和同学间交流来解决。从而使得实际操作水平距离理应达到的操作水平相差甚远。

1.3 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

前面也简单提到,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内容过时的现象。造成这样的现象也很正常,毕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会时刻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保持同步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置,多是偏向理论基础为主,其教学目的也更是倾向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工作原理。但是,在内容设置上,却与实际应用悬差太大。如现在我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早已经升级到Windows vista系列,而在我们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中,还有DOS系统、C语言等早已被技术时代所淘汰的内容,显然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做为高校的固定资产来说,教学机房的计算机更新速度,也远远赶不上市场主流计算机的更新速度,陈旧的教学设备,让很多在校大学生无法对计算机操作课程提起兴趣来。

1.4 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支撑

计算机教学效果不高的一个典型原因就是,学生对课程的设置缺乏足够的兴趣支撑。目前,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普通的家用电器之一。当代在校大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与计算机相伴。其课程也是出现在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等各个学习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在接触大学计算机课程时,总会感觉到课程内容早已掌握,理论操作早已熟悉。试想,这样的心态如何能让大学生提起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来呢?还有很多大学生,将课余时间大部分花费在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上,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已经非常熟练,计算机课程对此类大学生也缺乏吸引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对待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目的,认为计算机只是一种现代化的办公工具,只要熟悉基本操作,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就可以了。

2 我国传统茶文化历史与内涵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即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人七雅事之一,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开门七件事之一。由此可见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要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

我国的茶始于神农时期,相传神农“日尝百草而遇毒,得茶而解之”。传说的真伪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唐朝之前,我国就有了茶的相关记载和利用历史。茶之所以能够被人推崇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其具备药用和饮用功能。唐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的陆羽,在公元780年著下千古名作《茶经》,成为我国茶文化史乃至全世界茶文化历史得里程碑。一方面,唐朝前期的文人墨客,都将人的德行与清雅高洁的茶相联系起来,并做下了许多文学作品,茶被赋予上了精神象征,另一方面,茶在唐朝时期是一种奢侈品,多为皇族和寺院内高僧所饮用,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儒家的一些哲理性思维,也与茶的特性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

到了宋朝,随着茶的种植面积加大,茶也由庙堂专享之物,成为百姓日常的消费用品。饮茶之风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在平民百姓之中更为盛行,“家不可一日无也”。与唐代文人的大气磅礴相比,宋代文人更喜幽静、高雅的意境,而茶无论是在其生长环境,形态表象,还是在其品鉴环境上,都契合了宋代文人的心境需求。因此,茶文化在宋朝时期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明清时期,因为文人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最灿烂辉煌的时期。泡茶的程序,喝茶的过程也得到了大幅发展。我们当下已在全国普及的功夫茶,就是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完善的。种种历史原因,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尽管我国人民的喝茶习惯并没有改变,但我国的茶文化一落千丈,直到上世纪80年代,茶文化才逐渐再次被人们所推崇。

结合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的成因可从三方面解释:首先是茶在物质基础之上与禅相结合,使得茶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文人墨客和统治阶级的钟爱,为茶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文化导向。其次,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在茶中得到体现和寄托,如儒家的中和之道,释家的茶禅一味,道家的道法自然等等。最后,茶文化之美迎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和特点,如清静之美、儒雅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3 茶文化融入计算机教学中的路径

一个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一个是现代化技术学科。传统茶文化和计算机教学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深挖总结两者背后的特点,茶文化还是能够给计算机教学及课程改革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下面,本文结合茶思想的核心要义,来讨论将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的路径。

3.1 用“和”的思想,处理教学内容与技术革新的矛盾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也是茶文化思想的最高指导原则。“和”既包括和谐中庸,又包含和而不同,还包括天下大和等等。计算机课程内容,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水平显然存在差距,但这并不能代表,一些过时甚至被淘汰的计算机技术,就完全失去了其价值所在。再先进的计算机应用,也离不开最原始的二进位计算机算法,在某种意义上,新的技术和旧的知识对比,只是在外在表现上存在差异,但根本上还是相同的。这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又完全契合。因此,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在校大学生,都应客观看待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的差距,才能更好的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从而有所创新。

3.2 用“静”的心态,去创造计算机教学氛围

茶文化要义中的“静”,指的是习茶之人的心态和所需外在环境。不但要淡泊宁静,心无旁骛,还要追求安逸幽静的品茶环境。前文提到,种种原因的存在,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但是学生,包括老师在内都存在浮躁的心态。若要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调整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心态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学者首先要摆在自我心态,认真去对待每一节课程,每一次实践指导,其次要开动脑筋,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的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重视起来,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3.3 用“怡”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怡”在传统茶文化中,指的是喜茶之人在品尝茶饮时,内心真实的舒畅、清爽等个体感受。只有感到心旷神怡了,才会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去深入的去学习茶文化。兴趣是支撑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计算机教学质量大多差强人意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的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计算机应用成果展示、推广及利用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才能有效激发更大的学习潜能。

3.4 用“真”的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不足

“真”是传统茶文化的终极追求,既有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又有真实的感受。所有的理论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社会实践的内容,既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又要通过查找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职场实际需求的差距,客观、真实的为自己所掌握的理论水平做出评价,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上来说,起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4 结语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多道理和精神内涵,能够有效解决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们有理由相信,做为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及课程改革中,将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来。

猜你喜欢

茶文化计算机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计算机操作系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