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艺术类学生实践活动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9-01-07罗忆南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茶文化专业

罗忆南

(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1 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思想内涵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据相关考证,早在神农时期便出现了最早的茶文化,那时候的茶文化还是王公贵族们的小众文化。茶文化在汉朝时期真正意义上在民间流行起来,并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逐步成为人们当时最为喜爱的日常饮品。同时,关于茶的诗词歌赋也越来越多,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欢迎,茶文化也逐渐成熟,并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时只是作为小众文化的茶文化,慢慢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大众文化,并且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海外也流行起来。至此,中国茶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中国茶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以人为本”,尽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这一核心理念从未改变,并且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至始至终。中国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主旨内涵是将人作为事物发展的核心,注重保护人的核心利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个人价值的实现。中国茶文化“以人为本”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人文和历史原因。众所周知,茶叶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日常饮品。中国的茶叶产品种类非常丰富,驰名中外的茶叶品种也是数不胜数。日常饮茶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既可以达到消除疲劳的功效,又可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中国古代大量的文人墨客都是以茶为素材进行创作,赞美茶的诗歌不胜枚举。这就说明,茶叶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推动者就是广大人民群众。

注重民生、重视人的价值、修身养性等就成为人们日常饮茶时所思考的问题,也成为人们对茶文化的美好期许。同时,茶文化注重礼仪和程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茶道,茶道也是对茶文化最为生动的诠释。茶道主要包括制茶、饮茶、敬茶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固定和严谨的流程和规则。这也是体现茶文化中生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茶道中,茶客可以细细体味茶的艺术,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可以见证到最纯真最质朴的中华传统美德。在茶道中可以充分体现茶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中国著名的茶叶典籍《茶经》非常重视自然规律的运用,这也是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载体就是各类茶叶制品,茶叶本质上就是由相关农作物生产制作而来的。对于日常饮茶者而言,饮茶是其养生的一部分,养生的基本准则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顺从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

2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各个学科专业的设置逐步系统化体系化,在教育模式上也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现阶段,我国具有艺术类专业设置的院校有数百所,艺术类专业以其固有的特色成为了当代高等教育的热点,吸引了大批有志于艺术事业的学生报考。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里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例如,艺术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脱节、艺术人才定位不准确、课程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等等。很多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没有充分结合本校的特色办学,而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模板化教学方式,没有做到特色教学和因材施教。有的高等院校好大喜功,将精力用在了广告宣传上,并因此作为吸引生源的主要途径,没有将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上。于是导致了艺术类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艺术类学生也没有在学校里掌握具有实践性的技能,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归根结底,高校艺术类教育的主旨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艺术类专业具有其固有的特征,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艺术类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土壤。艺术教育要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创新性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类专业人才。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影响了一代代人。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传承,这就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茶文化与高校艺术类专业具有天然的联系,将茶文化与高校艺术类专业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无疑是促进高校艺术类教育的一个创新型举措。一方面,高校艺术类教育可以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茶文化也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内容,促进艺术类教育与时俱进,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

受到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现阶段很多高等院校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当代很多中国高等院校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输,依然采用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老模式。造成了学生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没有掌握动手实践能力,艺术类专业的一种重要属性就是实践性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我国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和娱乐服务业也在飞速发展和完善。同时,我国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推广和普及。以茶文化为经营内容的实体项目越来越多,广大人民群众对茶叶制品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高校艺术类专业可以说是分门别类,但是当前设置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专业仍是少数。很多院校没有深刻认识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怠于设置与茶文化相关的专业。有的高等院校虽然设置了茶文化相关专业,但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并不得当,依然偏向于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使学生真正具备良好的素养和强大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无法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目前的艺术类专业教学还是以传统的单向说教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那就是教学效率高,更加忠实于书本内容。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容易让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的习惯。在国外高等教育中,平等课堂是一种主流的教育教学模式,即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是担当引导的作用,提出一个课题后慢慢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能在效率上稍逊于说教式教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艺术类教学中,亟需引入平等课堂的教育方式,将学习主导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茶文化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包括了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制作、茶艺、茶具等一系列的内容。对于这样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仅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过多的理论说教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动手能力,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和掌握茶文化的精髓,真正培养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人。

3 茶文化对高校艺术类教育的影响力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时代,推行以茶文化为代表的国学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理念信念的塑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但起到了德育的作用,还起到了美育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从实践来看,一些率先开展茶文化教育教学的高校,在长期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茶文化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中的普及和推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茶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引导方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茶文化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情境中感悟自我、感悟生活,在身体力行中感悟出真理,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地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在茶文化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以看到,茶文化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方面,茶文化使得高校艺术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化、实效化;另一方面,高校艺术类教育也为发展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使得茶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高校艺术生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多数可以归纳为特长生的范畴。一般意义上而言,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程方面存在着短板,把学习重心放在了艺术课程方面。但是,这也是相对矛盾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文化课程与艺术课程并非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艺术专业的深入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课程功底,如果一个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非常薄弱,那么他将很难将艺术类课程学得非常出色。艺术类专业注重对音乐、美术作品等的整体把握,需要深入掌握其文化内涵。茶文化并不是一个独立文化的存在,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序列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国的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包含着和谐、情操、理念、自信、养生、高雅等中国传统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和掌握茶文化,可以极大地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补齐文化课程方面的短板,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茶文化可以提升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审美水平,对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当代艺术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茶文化传承着中国“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并且通过各种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让人们在日常饮茶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人生的价值,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和谐、包容以及相关的礼法。这些都是我国至关重要的文化价值理念。茶道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精髓,研习茶道对于艺术类学生可以起到显著的引导作用。例如,在高校艺术类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茶道等教学方式。让艺术类学生将专业课学习感悟同茶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感悟到各个艺术形式之间是相通的,对于在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艺术的核心价值起到了促进作用,不知不觉中也让艺术类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升华。

我国的茶文化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传承着一个重要内容,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体现了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启蒙作用。在茶文化中包含着儒家经典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和中流砥柱,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才保障,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对于艺术生而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具备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理想是抵制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奢靡主义的坚强之盾,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至关重要。

4 培养艺术类学生茶文化实践创新能力的相关途径

针对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应当积极将茶文化引入到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去,以此来推动高校艺术专业的创新发展,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茶文化教学的重视,重点在于教授学生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并进行实践性分析研究。加强对茶文化专业教材的编纂和完善,提升茶文化课程在艺术类专业课中的比重。当前茶文化教学的一个难题就是相关的教材数量非常少,其中能够称得上优秀教材的更是非常奇缺。因此,有能力的高校应当组织专业的师资队伍编纂和完善茶文化教材。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也可以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当年茶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组织科研力量进行茶文化教材的编纂和健全完善,为茶文化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在教学的模式上,应当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主导传授的模式,转变为平等课堂的教学模式。原来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虽然具备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说教式课堂中往往是被动接受,缺少自主性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在平等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在平等研讨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思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茶文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茶文化教育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引入实践环节。例如,学校为茶文化教学准备必要的茶具和茶叶,在茶文化课堂上通过茶道学习,亲自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亲身实践中感悟茶文化的真谛。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相关艺术类专业学生到茶楼或者茶叶经营场所调研实践,并将实践结果作为茶文化课程的考评参考依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是顺利开展茶文化教学的重要保障。相关高等院校要积极将专业课学习同茶文化教学相结合。艺术类专业与茶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性。因此,将艺术类专业内容与茶文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在高校里成立茶文化兴趣小组或者相关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茶艺表演和兴趣活动。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学生对茶文化足够的兴趣,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往往会更好地激发出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另外,由于茶文化教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会涉及到茶叶、茶具等实体用品,因此,需要高校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为了更好地推进茶文化教学的开展,相关院校应当设立专项的教学基金,为茶文化教学提供足够的资金、人力以及相关的物质保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体验茶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艺术类茶文化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茶文化的“办案经”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