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检验减少误差的有效措施
2019-01-07徐惠静
徐惠静
(彰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200)
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常用的一种比较基础的检验方法,临床血液检验不仅可以为诊断血液疾病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患者其他的身体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由此可见,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真实有效的必要前提。血液检验结果错误不仅不利于医师的诊疗判断,同时也有碍于患者及时进行就医治疗。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血液检验结果并不总是正确,仍会时常产生误差。
为了降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误差,检验师应从各方面入手,认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选取我院380份血液检验标本,总结归纳了临床血液检验产生误差的几大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临床血液检验标本380份为研究对象,男165例,女215例,年龄19~77岁。
1.2 方法: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步骤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确认血液检查标本是否存在误差。检验科工作人员将出现差错的标本检验出来,并与相应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总结和归纳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乡音的改进措施。
2 结 果
经研究发现,导致血液检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一下四大类:患者自身原因、样本采集原因、标本送检原因,标本检验原因。
2.1 患者自身原因:由于患者并不只有一个,所以患者引起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首先,是患者的情绪,有些患者情绪比较进展,其血清胆固醇增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液样本出现差错;还有的患者并没有按照医护人员的嘱咐合理进行禁食,致使对血液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导致血液样本出现误差;同时,药物和酒精的使用也会导致血液样本出现差错,影响血液检验结果。
2.2 样本采集原因:医护人员对样本的不合理的采集也可能会导致血液样本出现差错。首先是采血量,采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采血量与试管内抗凝剂比例失调,导致凝固或血培养阳性率降低;同时,不同的采集时间、体位、部位会影响血浆浓度等采集结果的波动;而且,医护人员如果在使用注射器抽取病患的血液后没有将针头取下来而是直接将所抽取的血液快速注入试管中,产生溶血问题,也会导致血液检验产生误差。
2.3 标本送检原因:从样本采集到样本送检过程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导致血液样本出现误差。例如,血液标本在离开患者体内后,其细胞仍在进行新陈代谢,在一定的温度下红细胞糖酵解、血清蒸发等因素会导致检验结果产生偏差;与此同时,剧烈的摇晃震动、强烈的日光照射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生误差;而且如发生意外事件导致样本送检事件过长,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标本检验原因:除了以上几个原因之外,检验员在进行样本检验时也难免会产生些许失误。若检验过程中,检验员没有严格按照检验步骤一步一步的来,或者是检验仪器维护保养不充分,将会导致最后血液检验结果不正确;未及时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血液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最后血液检验的结果。
在本次实验的380例血液样本中,有35.5%的血液样本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导致检验结果出错,其中,由患者的情绪问题导致样本出错的比例占14.2%,10.4%的患者未按照医嘱正确进行禁食,同时还有10.9%的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前服用了药物或是酒精;有27.3%的血液样本由于样本采集原因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其中,采血量问题占了较大比例,有15.8%,采血体位问题占6.7%,医护人员未及时将针头取下导致的检验问题占4.8%;有23.9%的血液样本由于送检原因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其中,由细胞本身的新陈代谢导致的问题,9.4%,摇晃问题占7.9%,样本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的血液检验偏差问题占6.6%;最后,样本在检验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的血液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占总比的13.3%,检验步骤出错占其中的8.2%,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出错占5.1%。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血液检验日渐复杂,这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血液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以及医师日后采取的措,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大意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干扰,下面我们就从导致血液检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几大原因着手,分析讨论如何才能有效的减少血液检验的误差。
3.1 严格控制标本采集过程:要想保证采取的血液标本合格,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样本采集流程,并严格按照采集流程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抽取完血液样本后应立即取下插入的针头,以免空气的进入,并且要注意避免凝血和溶血等现象的产生。
3.2 及时送检:当采集完血液样本后,要及时将样本送往检验科,在送检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摇晃血液样本,且不能将其放在阳光下曝晒。同时检验员要及时将送来的样本进行检验,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则需要将血液中的血清分离出来,并将血清保存在冰箱中进行冷藏。
3.3 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检验知识的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血液检验知识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这对减少血液样本的误差是十分有效的。医院的检验人员可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检验知识培训,查漏补缺,提高其对血液检验知识的了解。
3.4 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联系: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时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例如,血液内的血糖等会受到饮食的影响,故在采集血液前要进行禁食,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太过激动,且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影响血液检验的最终结果,另外,药物的服用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提醒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前要注意药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