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CT下定位脑内血肿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9-01-07崔宝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引流术病死率定向

崔宝川 闻 华

(沈阳东北国际医院,辽宁 沈阳 110179)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构成对人危害最大的三类疾病。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在脑部的一种严重表现,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造成了脑血管的玻璃样变性,这种变性可导致血管形成粟粒状血管瘤或夹层血管瘤,突然的血压增加可以使血管破裂出血。外科治疗的目的就是及时清除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水肿,缓解脑组织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意义,并为更加合理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东北国际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0例,其中120例患者采取了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的手术方式。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1.3±9.8)岁;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17例;高血压病史3~15年,收缩压(185±24)mm Hg,舒张压(119±17)mm Hg;发病距手术时间8~26 h;出血量(52±13)mL。

1.2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方法

1.2.1 适应证和禁忌证:本组患者全部为高血压脑出血,而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脑肿瘤、脑外伤引起的出血不可选择此手术方式,当患者出现脑疝也不宜选择此方法治疗。经术前CT显示,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幕上出血量>20 mL,幕下出血量>10 mL,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2]。

1.2.2 手术方法:先于床头局麻下带上Leksell头架,复查头CT后将CT资料输入电脑手术计划系统或手工计算确定靶点,入手术室安装弓形架,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依据计算好的靶点切开头皮2~3 cm长度,牵开器固定皮肤。剥离骨膜后电钻钻孔。导入穿刺针抽出部分血肿后,导入并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妥善固定软管。穿刺过程中注意避开大血管及脑组织重要功能区。术后根据情况决定血肿腔是否应用尿激酶注射及应用次数。

1.3 观察指标:对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脑内出血量、病死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结果

术后复查CT,脑内出血量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为92.7%。1个月随访,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7.5%,与同期开颅手术的病死率24.6%相比,病死率明显降低。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3 讨 论

由于手术对脑组织会带来较大创伤,因此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越小的创伤,患者的预后越好。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目的是减轻占位效应,避免脑内血肿增大,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Backlund 等在1978年首次成功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完成定向钻孔抽吸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CT精准定位帮助下,脑内血肿引流术也不断改良完善,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3]。本研究显示,经过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同期开颅手术治疗患者。

综上所述,为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应结合患者临床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当出血量大,已经发生脑疝的患者,建议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而当出血量不大,无脑疝或者患者年龄较大无法耐受手术创伤时[4],可以选择创伤更小的钻孔引流术。而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应积极尽早手术,去除血肿压迫,避免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

猜你喜欢

引流术病死率定向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