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促排卵治疗不孕症的影响因素
2019-01-07张文红
沈 华,张文红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近年来,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20世纪中末期在25个国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20%,而由于排卵障碍导致女性不孕占较大比例[1]。相关数据表明,在不孕症患者中,排卵功能障碍性原因占15%~40%[2]。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大多采用促排卵疗法,但在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存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风险,给不孕症的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3]。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针刺干预,在女性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发挥了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促排卵疗法中的不良反应。
中医理论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不协调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无排卵性不孕症发生的机制为,下丘脑功能受抑制使垂体反应下降,最终使卵巢功能失调,即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性腺轴功能障碍。针刺促排卵选取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和卵巢、子宫可以达到填补肾精、调理冲任气血、滋养胞宫气血之功。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对体内性腺激素有双向作用,可引起脑内某些核团反应和递质变化,调节下丘脑功能,提高形成黄体生成素的峰值而促进排卵[4]。显著提升针刺促排卵临床疗效是目前临床正在积极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将针刺促排卵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医者、针刺、患者及环境4个方面,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论述。
1 医者因素
1.1 针刺的技能 医者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始动环节,要明确医者与针刺的关系,针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操作技能,而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穴的整体应用。医者辨证论治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针刺的临床疗效。首先,下针前医者要借助自身的良好精神状态对患者有意识地开展心理调控,使患者处于最佳精神状态。其次,准确辨证,其对怎样诊断及穴位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同样对针刺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作用。第三,选穴,穴位具有敏感性和效应性,是针刺取得临床疗效的基础。如针刺促排卵选取的主穴是腹部冲任脉的关元、中极和卵巢、子宫,配穴为足三里和三阴交,卵巢、子宫为调补胞宫的经外奇穴,三阴交是肝、脾、肾经交会穴,诸穴配伍可达到治肝肾、调冲任、促排卵的作用。合理的穴位配伍能强化腧穴的协同作用,并且可抑制不同穴位的拮抗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善针刺临床疗效的目的。
1.2 针刺的手法 针刺的手法包括单手进针法、指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5种。针刺时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行常规皮肤消毒后,刺入穴位,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医者采用恰当的针刺手法,则能更好“得气”,从而使循经感应得到强化,促使气至病所,进而提高针刺临床疗效。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通过临床观察也可发现,在卵泡排出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针刺疗法会对排卵效果带来积极作用,发挥类似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降低卵泡黄素化和卵泡过度刺激的发生比率。此外,针刺深浅对临床疗效也有一定影响。
1.3 医患交流技能 所有的医疗实践都应以人为本,如果治疗过程中没有以患者为基础,则采取的治疗是不科学的[5]。信任既是医患沟通的关键,也是治疗的基础,医患关系的改善可以加大患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为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对针刺临床技能及医患交流技巧给予高度重视。
2 针刺因素
2.1 针刺工具 现代施治针具包括毫针、三棱针、火针、皮肤针等。不同的施治工具对穴位刺激形式不同,人体的反应也不同。在临床上针刺促排卵常用50 mm毫针,刺入皮肤13~25 mm。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20 min。
2.2 辅助手段 在针刺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辅助手段可以使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如针药并用在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可快速兴奋身体功能,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治疗价格更为低廉,不良反应较少。辅助手段的使用不但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可增强针刺的亲和力,对临床疗效有积极作用。
3 患者因素
3.1 个体差异 不同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于患者受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使其对针刺产生的反应差别较大。如在针刺促排卵过程中,体胖的患者要比体瘦患者“得气”慢,年龄大的患者比年轻患者“得气”慢,所以患者体质不同,施针强度应有区别。机体的耐受性也可影响“得气”的敏感性,如多次施针患者临床效果低于首次施针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耐针性”现象,导致该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对穴位进行刺激,使得腧穴本身适应性有所增强,导致人体对刺激条件敏感性降低。此外,体温不同针刺效应也可能不同,针感的出现和传播随患者体温升高而升高。
3.2 患者心理 针刺时患者情绪紧张,痛处反应会明显变大,进而导致针刺疗效降低;而患者情绪较为稳定时,其循经感传效果会明显改善,同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处于较稳定状态,这时针刺疗效会得到较大提升。因此在针刺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做到不分神,对针感进行自我体会,达到神气相随境界,这时针刺疗效最佳。此外,患者与施针者间的信任关系也会影响针刺效果,临床实验表明,患者对施针者越信任则其治疗效果越显著,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6]。
4 环境因素
4.1 时间因素 针刺促排卵特别强调时间因素,中医理论认为经间期排卵是“精化气、阴转阳”的一个重要生理期,因此在该阶段采取的针刺方法主要作用为辅助患者通脉络、促活血,并在此基础上促发排卵,达到重阴必阳的有效转化。在此期间,针刺促排卵可以起到类似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使卵泡顺利排出,即《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至乃刺之。”因此,时间因素是采用针刺治疗不孕症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生理病理等现状及规律,保证针刺信号在体内实现最合理的控制及传导目的。
4.2 社会家庭环境 众所周知,不孕症患者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患者生活及心理。若患者心理负担逐渐增加,不仅会加大不孕症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会使疾病转归、预后及疗效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在治疗不孕症时,既要对针刺促排卵效果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要重视影响其治疗效果的潜在社会家庭因素等。
4.3 诊室环境 每一个不孕症患者都有一颗“脆弱”的心,所以构建一个安静温馨的诊室环境有助于患者心理放松,明显改善针感传出率,同时医生在该环境下也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行施针。反之,如果治疗环境不佳,则有可能会使临床疗效受到较大不利影响。
5 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刺促排卵受到医者、针具、患者和环境这4个基本要素的影响,而且它们彼此作用。只有深入分析这4个要素的作用规律才能使针刺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只有在对针刺治疗作用影响因素进行精准定位、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科研设计,进而为该疾病的治愈提供有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