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认识肾与耳的相关性探讨
2019-01-07刘娇媚赵莹莹汪玉娇
刘娇媚,赵莹莹,汪玉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耳鼻喉科,北京 102618]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古籍中多有描述,并将这一理论运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中。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学通过超微结构、电生理学、组织化学、动物模型等科技研究手段,不断发现肾与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学所说的肾并非西医学所说的肾脏,而是功能上的肾,包含机体生长、发育、泌尿、生殖、体液代谢等多系统多方面的功能。笔者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医学对肾与耳关系的认识
1.1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
中医古籍中对肾与耳的关系多有阐述。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象征。肾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藏精、藏志,主先天生长发育、主水、主骨、生髓、主耳等,其中肾主耳的功能与其他功能关系密切。首先,肾通过藏精、主先天生长发育的功能实施对听觉系统的支配和控制。其次,中医学自古以来认为脑是精神意识、记忆思维活动的场所,有司知觉、听觉和运动的功能;另外,脑通过血脉与耳联系,而脑与肾又有密切的关系,故肾通过脑对耳实施控制作用。再次,肾主骨是肾与耳联系的第3种方式。最后,水液代谢正常,机体内环境才能稳定,各组织器官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因此,肾通过“主水”功能不仅对听觉有影响,而且对平衡等耳的生理功能也有影响。《素问·逆调论篇》云:“肾者,水藏,主津液。”肾有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只有水液代谢正常,机体内环境才能稳定,各组织器官才能发挥正常功能。
1.2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气的强弱,对于脑的生理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医学对脑的精神意识活动功能早有认识。耳窍通脑,所听到的声音和身体平衡所受到的刺激经大脑分析而产生听觉和平衡反射。耳的两大功能正常与否,除决定于耳部组织结构与功能状态外,还决定于脑的分析功能是否正常。肾气强盛,脑髓充盈,则听觉分析功能正常,人就聪敏。如果肾虚生髓不足,脑髓空虚,人的听觉就会迟钝,甚至丧失。耳与脑的联系还在于脑通过血脉与耳联系。从现代解剖学中可知:供应内耳血液的迷路动脉来源于颅内动脉,内耳的内外淋巴液的生成与排泄与内耳的血液供应有关,柯替氏器中毛细胞所需营养来自内外淋巴液,可见颅内动脉供血情况如何是与内耳的功能息息相关的。这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以及肾病患者中出现听觉障碍也可得到印证。另外,整个中耳和内耳都深藏于颞骨之中,听骨链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整个膜迷路均由骨迷路包裹着。如果肾气充足,则骨髓充满,耳部骨性结构亦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肾元虚少,则这些结构亦会出现发育异常或发生病理变化,导致听觉障碍。
1.3 肾藏精,主先天与耳
中医学认为:精是构成机体一切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又赋予这些组织器官特定的功能。各器官千差万别,能各行其是,又彼此协调统一,这与各器官之精气各具特性有关。各器官之精气一方面用以维持本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则不断地输送到肾中贮藏起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肾中所藏五脏六腑之精便是肾精。肾精具备整个机体的所有特性,这些特性在机体的发育和生长中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两精相搏”的途径传输给下一代。耳的听觉系统是高度分化的组织器官。耳从胚胎的混沌中发育成正常的有精细结构的功能健全的听觉器官,必须要有正常和充足的先天精气。听觉器官除了需要先天精气来维持其结构与功能外,还需要后天精气的荣养。听觉系统的正常与否,依赖于肾精是否充足,一旦肾精耗竭,机体衰老,听觉系统的组织也会老化萎顿,听觉功能丧失。
2 西医学对肾与耳的相关性的认识
2.1 肾脏与内耳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相似性
肾脏通过分泌尿液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水与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而肾脏的入球小管是完成这一功能的主要部位。肾脏入球小管细胞的管腔膜上有大量的微绒毛,形成刷状缘;入球小管的管腔膜还形成了很多皱褶和突起,大大扩充了进行物质代谢场所的表面面积。作为耳蜗代谢最旺盛的内耳血管纹,是富有血管网的多层上皮,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边缘细胞表面也有许多微绒毛,直接与内淋巴接触,同时也有皱褶形成,也有扩大表面积增强代谢功能的作用,与水电解质代谢离子转运关系密切。
2.2 肾脏与内耳在酶的含量与分布上具有相似性
肾脏与内耳在酶含量与分布上具有相似性,这主要表现在肾脏的入球小管处有丰富的钠、钾-ATP酶,而内耳血管纹边缘细胞基底部也有丰富的钠、钾-ATP酶,它可以保持内淋巴液高钾低钠状态。这种高钾低钠状态是维持内淋巴电位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离子梯度差而产生静息电位,即内淋巴电位。以此为基础,又产生了毛细胞附近和盖膜之间的微音器电位,继而形成耳蜗动作电位。所以,离子通道、离子梯度差异,构成了电声基础,即内耳感音的生物化学基础。
2.3 肾毒性与耳毒性的相关性
大量实践证明:氨基糖苷类抗菌素[1-2]、袢利尿剂[3-4]、水杨酸制剂等[5]耳毒性药物对肾脏也有毒性作用。利尿酸、速尿本来是促进排尿的,不仅能影响内淋巴循环,使微音器电位减小,引起耳鸣、耳聋,而且对肾脏也具有毒性作用。耳与肾中毒的相关性不仅仅表现于耳中毒的同时出现肾中毒,而且还表现于中毒发生的形式相似。庆大霉素损害肾脏时,在机体血液里高浓度的庆大霉素不能很快从尿中排出,必然加重耳中毒;但是,临床上还发现另一种耳中毒和肾中毒的形式。有学者按规定剂量只注射了1次庆大霉素,即出现耳聋[6-7];也有学者只用了很小剂量的庆大霉素就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8-10],说明此种现象并非蓄积中毒,而属特殊敏感。
2.4 肾与耳在疾病发生上的相关性
早在1927年,Alport就提出了家族性肾炎-耳聋综合征[11],注意到肾炎与耳聋的关系。此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肾与内耳同时罹患的相关性疾病。它以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血尿和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特征[12]。两者同时存在的比率高达30%~50%,且耳聋程度与肾炎轻重程度相关。在后天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耳聋发生率可达69%,肾衰时则高达80%~92%,这一现象说明除了由于肾功能下降,体内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蓄积对内耳产生毒性或由于贫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外,肾与内耳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性及对某些致病因子的相同易感性不无关系。
2.5 肾与耳的病害在治疗上的相关性
中医学对肾病、耳病辨证施治,补肾可以聪耳的事实说明肾与耳治疗的同源性。肾虚患者多有重听及耳鸣,采用传统的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能增强肾功能,减轻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对听功能的损害。对肾阳虚者给予温补肾阳的药物(右归丸)也能减轻速尿对内耳的损害。这些事实在西医学研究中成功地培育了相应的动物模型,充分揭示了两者相关的科学证据。
3 小 结
综上所述,肾通过藏精,主先天发育、主骨、生髓和主水等方式与耳紧密相连,从而对耳的听觉、平衡功能实施支配和控制。肾的生理功能正常,耳部就有可能得到充足的肾气来维持其正常的组织结构和正常的功能。所以,肾气平和是维持正常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所必需的首要因素。所谓“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通过研究肾与耳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为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