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链球菌病的防治
2019-01-07肖树萍
肖树萍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三塬镇畜牧兽医站,731600)
山羊链球菌病是山羊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因发病山羊咽喉部及颌下淋巴结肿胀,俗称“嗓喉病”,又由于常继发大叶性肺炎、呼吸高度困难、各脏器出血、胆囊肿大,故有些地区又称其为“大胆病"。其特征是全身出血性败血症及浆液性肺炎与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胆囊肿大。
1 流行病学
山羊链球菌病多发于羔羊。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多存在于鼻液、鼻腔、气管和肺部,通过分泌物排出体外造成传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损伤皮肤、黏膜,以及羊、虱、蝇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一般于冬、春季节,气候剧变、气候寒冷、闷热、潮湿、通风不良、空气干燥、草质不良、羊群过大、大小混养、运输等因素作用时,羊机体抵抗力降低,可诱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羊链球菌病人工感染时的潜伏期为3~10天,最急性的病程在24 小时内死亡,急性的病程多为2~3 天,很少病程达到5 天以上。自然病例感染的潜伏期为2~7 天,少数可长达10 天。死亡率达80%。临床上将本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 种。
2.1 最急性型
病羊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常于24 小时内死亡,或在清晨检查圈舍时发现死于圈内。
2.2 急性型
病羊病初体温升高到41℃以上,全身症状明显,起卧频繁、精神委顿、垂头、闭目、弓背、呆立、不愿走动、居于一隅。饮食减退或废绝,停止反刍。眼结膜充血,流泪,随后出现浆液性分泌物。鼻腔流出浆液性脓性鼻汁。咽喉肿胀,咽喉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流涎、咳嗽。粪便有时带有黏液或血液。妊娠羊阴门红肿,多发生流产。最后衰竭倒地,多数窒息死亡。临死前出现磨牙、抽搐、惊厥等症状。多数病程为2~3 天。
2.3 亚急性型
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流黏液性透明鼻液,咳嗽、呼吸困难。粪便稀软带有黏液或血液。嗜卧,不愿走动,走时步态不稳。病程为1~2 周。
2.4 慢性型
一般轻度发热,消瘦、食欲不振、腹围缩小、步态僵硬。有的羊咳嗽,有的出现关节炎。排像蛋清样的黏液,逐渐混有血液,少数病例的黏液中混有粪便,肛门及尾根周围附着黏液性污垢。病程为1 个月左右,最终死亡。
3 病理剖检
病死羊只剖检以败血性变化为主,尸僵不显著或不明显。最突出的病变是各脏器广泛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咽喉黏膜极度水肿,鼻、咽喉、气管黏膜出血,其中有浅红色泡沫状液体;肺脏水肿、气肿,肺实质出血、肝变,呈浆液性及大叶性肺炎症状;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内、外膜都有点状出血,心肌混酒浊。肝脏肿大,呈泥土色,边缘钝厚,表面有出血点;胆囊肿大2~4 倍,合其黏膜充血、出血、水肿,胆汁呈浅绿色或因出血而似酱油状;肾脏质地变脆、变软,肿胀、梗死,被膜不易剥离;胃肠黏膜肿胀,有的部分脱落,幽门充血及出血,瓣胃内容物干如石灰,皱胃内容物稀薄,黏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内变成黄色,回盲瓣区域问或有充血及出血; 膀胱内膜有出血点。各脏器浆膜面常覆有黏稠、丝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4 药物治疗
4.1 发病初期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青霉素80 万~160 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 次,连用2~3 天。20%磺胺嘧啶钠5~10ml,肌内注射,每天2 次,或磺胺嘧啶5~6g、碳酸氢钠1~2g,内服,每天2 次,连用3~4 次。以上用量羔羊减半。
4.2 重症羊可先肌内注射尼可刹米,以缓解呼吸困难,再用盐酸林可霉素或大观霉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1~0.2ml 剂量肌内注射。每天1 次,连用5~7 天。同时用特效先锋霉素50 万~150 万单位,加地塞米松2~5mg、0.5%葡萄糖氯化钠液250~500ml、维生素C 5~10ml、维生素B 25~10ml,混合一次缓慢静脉注射。每天2 次,连用2 天,症状减轻后改为每天1 次,连用2 天。
局部治疗:先将下颌、关节及脐部等处局部脓肿切开,清除脓汁。然后清洗消毒,涂抗生素软膏。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未发病地区勿从发病地区引羊。做好夏秋抓膘、冬春防寒保温工作。
5.2 发病后,及时隔离病羊,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在发病羊群周围的水源、牧场、圈舍等环境中撒布草木灰、生石灰消毒;羊圈可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10%石灰乳、3%来苏儿等消毒液消毒。加强清洁工作,清除牧场或圈舍遗留的皮毛和尸骨,进行深埋或焚烧。
5.3 在本病流行区,羊群要固定草场、牧场放牧,避免与未发病羊群接触。常发病地区坚持免疫接种,每年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疫苗进行预防接种。6月龄以上羊5 毫升/只,6月龄以下羊3ml/只,3月龄以下羔羊2~3 周后重复接种1 次。免疫期可维持6 个月以上。对未发病羊提前注射青霉素有良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