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羊传染性脓疱口炎
2019-01-07董霞霞
董霞霞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畜牧兽医站,748100)
羊传染性脓疱又被成为“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
1 病原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排列比较规则。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即使是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也需要在夏季阳光下暴晒30-60天才开始失去传染性,而且散落在地面上的羊口疮病毒可以成功越冬,次年春天仍然具有感染性,如果在比较低的环境中病毒的持毒能力可以保持数十年。经过实验发现,羊口疮病毒对高温环境比较敏感,在60℃的环境中存在30 分钟就可以灭活,对于消毒液也比较敏感,可以使用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石灰乳、20%热草木灰溶液进行消毒。
2 流行特点
羊传染性脓疱只感染绵羊和山羊,而且多发于羔羊,以3-6月龄为主,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能染病,但是成年羊呈散发性流行,感染规模通常不大。人也可能感染羊口疮病毒。病羊以及带毒羊都是传染源,传染渠道主要是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比如被病羊或者带毒羊污染过的羊舍或牧场没有及时做好消毒,对其余羊只就会产生感染。羊传染性脓疱可以持续危害多年。
3 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的潜伏期大约有4-8 天,在临床上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唇型、蹄型、外阴型,也有一些混合感染的病例。
3.1 唇形临床症状 唇形病例的症状主要出现在口角、上唇、鼻镜上,这些部位出现小红斑,逐渐发展为丘疹和小结节,然后成为水疱、脓疱,破溃之后会流出黄色或者棕色液体,并且结痂,如果是良性发展,经过10-15 天之后结痂的痂皮脱落,随即康复,如果是恶性发展,则会在患病部位继续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等,而且相互融合,逐渐扩散,对整个面部造成影响。痂垢下伴以肉芽组织增生,随着口腔中的水疱和脓疱破裂,还会影响病羊进食。
3.2 蹄型临床症状 蹄型病羊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患病,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出现水疱和脓疱,破溃之后出现脓液,继而发生化脓和坏死,还会波及基部、蹄骨、肌腱或关节。病羊行走困难,长期跛行、卧地。
3.3 外阴型 外阴型羊传染性脓疱比较少,病羊阴道出现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阴唇皮肤发生溃烂,乳房和乳头皮肤也会出现脓疱。
4 中药治疗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使用“云南白药”和“口炎清冲剂”,加入口服补液盐。
对于发病不严重的病例,可以在病羊的患病部位涂抹适量的云南白药粉,每天早晚各涂抹一次,连续涂抹3-5 天。
对于发病比较严重的病例,首先灌服口炎清冲剂,每天灌服两次,成年病羊每次每只灌服25-30g,羔羊每次每只灌服10-20g,同时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冲洗病羊的患病部位,保持患病部位干燥清洁,然后涂抹云南白药粉,每天涂抹两次,连续灌服加涂抹3 天。同时,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病例,还要饲喂补液盐。补液盐的配 方 为1.8g 氯 化 钾,3.5g 氯 化 钠,2.5g 小 苏 打,20g 葡萄糖,100ml 温开水,混合溶解之后供病羊饮用,每天喂服2-3 次,连续喂服3 天,有良好效果,可以补充病羊身体所需的营养。
对于体温升高而且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羊,除了以上中药治疗以外,还可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VC 以及VB1,可以有效防止各种继发性感染。
5 中药治疗机理
针对该病中使用的中药,分析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云南白药粉是用多种天然中草药加工而成的一种复合中成药,其中的中草药成分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减轻感染、促进溃疡愈合等功效,十分适合羊传染性脓疱病症。口炎清冲剂是纯中药制剂,含有黄芪、天冬、金银花、玄参、甘草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效果,而且对一些细菌有很好的抵御作用,比如革兰氏阳性菌、普通球菌、绿脓杆菌等,口炎清冲剂都有抑制作用,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功效,所以具有抗毒解毒、抗溃疡消炎等疗效。口服补液盐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严重、无法进食的病例,可以防止病羊脱水,而且调节病羊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促进病羊体内的糖、蛋白质代谢,增加血液量,改善身体微循环,增强机体抗应激反应能力,促进口炎迅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