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蹄疫中西医防控措施
2019-01-07白海涛
白海涛
(甘肃省陇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8100)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黄”,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泡为其特征。牛也属易感动物之列。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其发病急,传播快,蔓延广,可造成很大影响和损失。临床上主要是口腔病变而影响采食和咀嚼,引起患牛乏弱掉膘。蹄部病变影响站立和行动,年老体弱者往往因机体衰败而死亡。其病程表现一般为良性经过,一旦出现恶性表现,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本文仅以牛口蹄疫为例,就对其中医治疗与大家作一探讨。
1 病因
本病为疫疠之气所致。由于气候不宜,疫气盛行,客邪侵入机体。又因饮食被污染之水草,疫疠之邪入于胃,传于心。舌乃心之苗,唇乃脾之外应,使邪热随热熏于口内,则生口疮。心气不畅,致使心肾不交,阴阳不济,阳亢则为害,命火过甚,水不易渗于膀胱,气化不利,邪气下注蹄叉之间,发生癀肿。或者病牛与健牛同圈饲喂,相互啃拭,毒汁沾染而传播。
2 症状
初期发烧,饮食减少,心跳加快,精神不振。口腔、蹄部等处出现水泡,影响采食、咀嚼及行动。喝水欲饮不饮,有时水含口中不敢咽,甚至摇头甩唇。经二、三天后随水泡破裂,口腔、齿龈表面出现红色烂现。路部水泡破裂后结痴,影响站立和行走。卧地过久,往往在腹下及四肢末端发生水肿,甚至引起败血症而造成死亡。个别病牛可发生蹄掌脱落而成残废。
脉色:口温高,口色赤红。脉象洪浮。
治则:清热败毒,凉血泻胃,调理气血。1 弟方1:连翘败毒散
3 防控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隔(路)、封(锁)、检(疫)、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对牛应注射与当地流行的病毒型相同的口蹄疫疫苗,每年2 次,连续3~5年。若已发生疫情,则应紧急采取以下措施。
3.1 疫点要封死。疫点周围若无墙篱,应用树枝或秸杆严密的围好,附近的道路均应切断,禁止人、畜、车辆通行。不准人、畜进出疫点,一切用具物品不得运出疫点。
3.2 疫区要封严。疫区内的各种畜禽及其产品和饲草、饲料,一律不准运出。人出疫区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3.3 可疑区也要当作疫区严格封锁。经封锁十五天后,如无病畜发生,则可解除封锁,若发现病畜,则划为疫点和疫区。
3.4 在通往疫区的道路上要设置标示牌,指明牲畜和车辆的绕行路线,禁止进出疫区。在封锁区的交通要道路口,应设置检查消毒站,派人昼夜轮流值班,监视执行封锁措施。
3.5 在封锁期内,停止商业、外贸部门在疫区内收购牲畜及畜产品原料(包括皮张、毛、骨、肉、角、奶等)和转运活动;停止物资交流与牲畜集市。
3.6 认真进行消毒。消毒对此病的防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疫点内病畜尚未痊愈时,应每二、三日消毒一次,当病畜痊愈后,每一星期消毒一次。疫区内当疫点封死后,立即彻底大消毒二、三次。到解除封锁前,疫点、疫区均应再彻底、全面大消毒一次。最常用而适宜的消毒剂是氢氧化钠和福尔马林,草木灰汁和碱可以就地取材,消毒效力也好,但应注意配制方法,以保证质量。
3.7 对症护理 可内服泻热败毒中药方剂及外涂防腐敛疮药剂。处方如下:
连翘败毒散:连翘60g、豆根30g、贯仲30g、甘草30g、桔梗30g、花粉30g、生地30g、丹皮25g、大黄45g、荆芥20g、木通30g、二丑30g、枳实30g、赤芍30g、芒硝250g,共为末,开水冲药,候凉灌服。
方义:本方为清热败毒,调理脏腑之剂。方中以连翘、贯仲、山豆根、荆芥、丹皮、生地、甘草凉血败毒为主。大黄、芒硝、二丑通调肠胃之瘀滞为辅。是以败毒必泻胃,使毒邪从肠道排出。更以积实理气,赤芍化血瘀,取调理气血之理。天花粉生津液,滋胃阴,以防泻下之力太过而伤阴液;木通利十二经之水湿,使毒从水液而排泄;桔梗载药上行,使药力速达病所。综合其功,可泻热败毒。
外涂剂:用3%的明矾、硫酸铜溶液冲洗患处,再涂碘甘油。
对患牛应给与青嫩饲草,圈内保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