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李氏杆菌病
2019-01-07马小军
马小军
(甘肃省陇西县和平乡畜牧兽医站,748100)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啮齿动物的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牛发病的特征是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孕牛流产。本病也是人的一种食物源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李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本病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青贮饲料、干草、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生存。但是3%石炭酸、70%酒精等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
1 病因
1.1 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已从患病动物的粪、尿、乳汁、精液,以及眼、鼻、生殖道的分泌物中分离到本菌。也可从青贮饲料、污水、土壤和垃圾中分离到本菌。
1.2 本菌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以及皮肤创伤而感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可能是主要传染媒介,病猫在本病传染中的作用很大。
1.3 动物和人对本病均有易感性,其中黄牛、水牛、乳牛易感性最高。
1.4 各种年龄的牛都可感染发病,但以幼龄牛较易感染,发病较急。
1.5 牛多于冬季和早春发病。
1.6 常呈散发性,有时也出现暴发性。
1.7 冬季缺乏青饲料,天气突变,有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时,均可诱发本病。
2 症状
潜伏期2~3 周,短的仅数天,长的可达2 个月。脑膜脑炎发生于成年母牛,主要表现为头颈一侧性麻痹,弯向对侧,该侧耳下垂,眼半闭,以及视力丧失。沿头的方向旋转,或做转圈运动,遇障碍物,则以头抵靠而不动,颈部强硬,角弓反张,病的后期表现卧地,呈昏迷状,全身衰竭,昏迷死亡,病程2~3日。
败血症多发生于犊牛,体温升高1~2℃,精神沉郁,呆立,头低耳垂,流涎,流泪,不愿行动,不听驱使。咀嚼、吞咽迟缓,有时于口颊侧积聚多数没有嚼烂的草料。血液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妊娠母牛症状不明显,但多数发生流产,不表现脑炎症状。水牛突然发生大脑炎,其他症状相同,病程短,死亡率较高。
3 诊断
根据特殊的神经症状,母牛流产,犊牛出现败血症,水牛突发脑炎,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可疑为本病。
取血、肝、脾、肾、脑脊液、脑的病变组织做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散在的、两个呈现V 形排列或并列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即可初步确诊。必要时可再做细菌培养提纯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
4 预防
4.1 加强牛群的饲料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防饲料与饮水污染,坚持消毒制度。
4.2 消灭啮齿类动物,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
4.3 不从疫区引进种牛。发生疫情时,立即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无治疗价值的牛一律淘汰,尸体全部烧毁,防止扩大传染。
4.4 牛舍、运动场地及用具用漂白粉或石炭酸进行彻底消毒。
4.5 饲养管理人员接触病牛、处理尸体及污物时要注意自身防护,以免引起传染。
4.6 药物预防:未出现症状的牛只,可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注射,连用3日,再口服长效磺胺,每周1 次,经3 周左右可控制疫情。平时于发病季节之前,给牛内服磺胺类药物,也可预防本病。
5 中西医治疗
5.1 降压疗法,为了降低病牛颅内压,视病牛体质情况静脉放血1000ml 左右,然后静脉注射20%甘露醇500ml。
5.2 茯神45g,远志、酸枣仁、黄芩、黄连、知母、贝母各30g,山栀、藁本、天麻、防风、钩藤、僵蚕、全蝎各25g,甘草20g。早、晚两煎内服,每日1 剂。
5.3 防治措施早期大剂量地应用抗生素,青霉素按44000 单位/kg 体重,链霉素按15mg/kg 体重或磺胺嘧啶钠50~100ml,肌内注射,每日2 次。或盐酸土霉素按10~20mg/kg 体重,静脉或皮下注射,每日2 次。
5.4 12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80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 次,连用5 天,首次量加倍。
5.5 四环素250 万~500 万IU、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用法:一次静脉注射,每日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