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金曲奖评奖体系下的多维度思考

2019-01-06聂岩沣

艺海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金曲奖流行音乐

聂岩沣

〔摘要〕日月逾迈,台湾金曲奖已印头阔步三十载。作为中国台湾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奖项,金曲奖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参与性、娱乐性。成为为大众提供审美标准及引领流行趋势的先行者,华语流行音乐的创作及传播在其影响下保持着源源不断的长线活力,是促进流行音乐良性生产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目前有关国内的流行音乐评奖的研究性论著不多,而其中有关金曲奖的论述也并未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评奖体机制的构建出发,对其发展的现状及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影响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金曲奖;评奖机制;音乐产业;流行音乐

台湾金曲奖( Golden Melody Awards)由台湾文化部主办,在诞生之初共设有11个奖项,起初从1988年底,开始筹划设置“金曲奖”奖项,与唱片业者、音乐界从业人员制定了“金曲奖奖励要点”。1990年1月6日,举办第一届“金曲奖”。①其后,于1998年起取消了参选者国籍及地区的限制,并逐步增添与修改奖项设置使其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包容性。作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之一,金曲奖以其强大的公信力和公正的取舍受到大众的瞩目和认可。不置可否的是,不论日新月著还是星光黯淡,金曲奖都是流行音乐中一块极具吸引力的“含金石”和发挥杠杆作用的文化符号代表。所以借以宏观视角的通览下,希望通过对金曲奖评奖机制的剖析,对金曲奖与流行音乐的关系进行探析与思考。

一、金曲奖评奖机制的解读

近年来金曲奖的颁奖典礼于每年的5、6月举行,其评奖机制大致为:

1、报名参加金曲奖的作品截止时间为每年的12月31号,次年2月开始确认评审团。一般情况下,金曲奖的评审团为21人组成,21位评审团中至少有五分之一为音乐产业人,如资深唱片人或媒体记者等等。评审团负责不断召开会议,并对每个参赛作品进行现场电脑投票,于5月前决议出各个奖项的入围作品。

2、选评时的负责人为评审团总召和文化部影视局的工作人员,负责查看与公证每个奖项的电脑投票结果,并协调管理整个流程。直到金曲奖颁奖典礼当天,评审团才会最终评出正式获奖名单,交与颁奖活动现场。

近十年来,金曲奖的评奖在体制上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由于金曲奖报名时间设立的关系,若作品于上半年发出会出现受到评审关注度较少等情况。因此唱片公司所发行的唱片、包括数字发行的作品会大多积累在下半年,其中每一首歌曲均可报名最佳词曲、编曲、演唱等十个以上奖项。评审团在每年的第四季度起逐张播放上百张唱片,以求去芜存菁。

另外,当一张唱片发行后,多数会选择通过新歌发布会来对歌曲进行媒体报道、采访、宣传等。这时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很多歌曲已经传遍大街小巷,但评审团的关注点并不在此。此时出现的“媒体抢听会”则成为有效的沟通传播手段,一些唱片公司选择试听会的方法,在专辑发行时以音乐媒体人为目标,近距离传达歌曲理念和表述。能够直接接收到听众的反馈信息,紧抓主流媒体的视野便是间接向评审传播歌曲,此为角逐金曲奖的新突破口。

每届评审团总召基本不是同一人,因此其评选标准也不尽相同。金曲奖通常将评选的审美观跳脱出常规的评奖机制,不再以基础的标准来评判衡量作品的好与坏。如第三十届金曲奖,评审总召为音乐人陈珊妮。她将评选视线瞻瞩在不仅仅是要体现在歌手会唱,更要考量整张专辑里面体现的元素是否多元化,音樂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时代精神,MV及专辑制作包装是否完整全面等,着重点放在制作与内核的平衡。但通常在金曲奖的评选标准得出以前,作品便已经先行制作发行完成,作品能否被评审接纳,则是一场能力与运气的博弈。这也变相投射出金曲奖的评奖机制中,评选标准及结果一旦确定,话语权不被重视,争议变为缄舌闭口,只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将作品与评审标准相符,如何提高评审团对作品的关注度上面。

二、对金曲奖发展及现状的思考

2019年2月台湾成立文化内容策进院,其主要目的是“以行政法人形式成立,将是和文化部共同推动构建台湾文化产业生态系最重要的协力伙伴。”②希望以此能够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其中流行音乐作为文化内容中重要的一环开始受到重视,通过金曲奖来强有力的发声与传播则显得至关重要。

台湾金曲奖是在发展中不停地探索式前进。譬如从第十八届起,台湾金曲奖入围者先有热狗(McHotdog)后又有蛋堡等Hip-hop歌手的出现,当大众开始探讨Hip-hop歌手是否可以称为歌手的时候,已经代表着部分嘻哈音乐被主流评审接受,金曲奖开始愿意为不同音乐类型敞开大门,以求更加多元化。在基于对社会意义考察上,增设年度歌曲、专辑奖,它的基本定义是需要有一定的传唱度和社会意义,近年来年度歌曲传唱度显然不高,但择其词曲所阐述出的意义,在此时空背景下对社会产生一定分量,民众可以借此了解这座宝岛上社会人文的流变。在歌曲语言方面,曾多次探讨是否去除语言限制,归类在一起进行奖项角逐,但因民族语言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任务等原因而未能实现。《圣经》的“巴别塔”寓言中曾提道:“操持不同寓言的人彼此隔膜,互补沟通。突然间飘过来一阵音乐,不同国度的人似乎可以沟通了。于是,人们兴高采烈,认为音乐能够征服世界,其实,音乐只是征服了情感,并未驯服理性。”③侧面反映出金曲奖中传递的音乐语言是桥梁也是障蔽。反观流行音乐生态大交融背景下的今天,其发展现状来似有停滞在大众趣味、泛娱乐化的阶段。

适值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互联网音乐生态繁荣错杂,数字音乐、音乐流媒体正方兴未艾。各大音乐网综、歌唱选秀节目繁多,需不断创新形成聚众效应,观众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收看特定部分。金曲奖亦通过网络媒体直播的方式令大陆观众可以实时看到颁奖典礼的现场,但作为最受瞩目的国内音乐颁奖礼,此种态势下的金曲奖也陷入困境。在金曲奖网络直播前后,各大社交APPS如微博、豆瓣等对其话题讨论的热度已不比往昔。以第二十九届台湾金曲奖为例,颁奖典礼与内地正火热的练习生养成类网络综艺《创造101》出现播出时间的碰撞,内地的许多观众群体正为自己所喜爱的选手是否能够出道而紧张投票,无暇顾及预测谁会夺得金曲奖的热门奖项。面对流失的观众群体和关注热度,金曲奖则通过“求新求变”等方式,如以“林俊杰出道十五年回顾压轴”“S.H.E阔别七年再次在金曲奖登台表演”等作为吸睛噱头,试图打出青春怀旧牌,抑或是邀请“日本摇滚乐团GLAY献唱”以宣传金曲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不论如何若想本固枝荣的发展,金曲奖需具备一套成熟的商品化运作机制为一,确保金曲奖的价值和公信力为二,此外更应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幸运的是金曲奖一直设立“最佳台语歌手奖、最佳客语歌手奖、最佳原住民歌手奖”等来保护流行音乐中的民族语言,将本民族文化在金曲奖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励更多的音乐人投身于的创作,但遗憾的是非主流语言歌曲的受众群体范围依然不是很广,影响力度较小,此时文化输出则显得尤为重要。歌词语言可以映照出一个地域、民族文化、生活写照等,以流行歌曲承载传统文化来进行有效传播,这也将赋予金曲奖更深刻的使命感。此外,一些新生音乐人获奖者已经受到肯定,但會因自身“流量”不足,以至于很多音乐媒体不愿过多提及,往往会出现获奖后只是昙花一现,作品关注度不够。如何让新生力量崛起,怎样在金曲奖中让流行音乐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似乎也需重新审视。

三、金曲奖与流行音乐的对话

对于台湾金曲奖而言,究竟何种音乐可以称之为“金曲”?最近几年“好歌难求”的现象愈演愈烈,大众对于好作品渴求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金曲奖并不是大众娱乐中的KTV排行榜,其旨在透过“金曲”的背后,为大众重新界定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审美标准,希望创造出更多流行音乐的可能性。所以,金曲奖开始逐渐出现很多小众音乐与独立乐团、独立音乐人,如“茄子蛋”“LEO”等。小众音乐是流行音乐的个性化标签,体现着部分大众的心理诉求,而金曲奖给予它们主流意义上的认同,同时通过金曲奖的传播将小众音乐的受众群体扩大,使流行音乐的未来可能性不断扩大。

当今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多种多样,无论是线上传播如YouTube、QQ音乐、KKBOXS还是线下如影视、演唱会、livehouse等,流行音乐进入大众视野的方式繁多,一个极具公信力的评奖活动更可以对流行音乐的传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是赋予音乐创作中前行的动力。当一个音乐人、制作团队被金曲奖肯定时,“金曲头衔”变成一个闪光点和自我营销的称谓,金曲奖的价值意义可见一斑。此外,媒体报道指出:2018年金曲奖“特别在强化新世代人才养成上,除了「前进校园产业交流」活动与「金曲讲座GMA TALK」,更新增「新创发表会」与「GMA Heat金曲星生代」”。④由此可见,将金曲奖延伸为带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这对流行音乐新生力量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结语

流行音乐是自由符号的特写,而金曲奖是体制框架下的附属品,二者之间传递着互为需求和约束的微妙沟通,这种沟通构成了流行音乐中的良性能动作用的运转。另一方面,完整的奖项机制是促进激励文化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时代发展下文化与经济的彰显。所以基于当下所面对的困境及未来发展形态的思考,通过对金曲奖在不同视阈下的研究,无论是流行音乐本身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翁婷皓)

注释:

①台湾金曲奖资料来源于徐子涵.流行音乐评奖活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全文所提“金曲奖”均指“台湾金曲奖”

②资料来源于/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275003.aspx

③张振涛.音乐——一个不断填充新意的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05.

④资料来源于:台湾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发布的《106年流行音乐产业调查》

参考文献:

[1].周丽霞 著.宝岛台湾:台湾文化特色与形态[M].现代出版社,2014.08

[2].沈清松 著.台湾精神与文化发展[M].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4

[3].佟雪娜 著.音乐产业运营与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0

[4].吴霜,马栋梁、杨柳成等著.传播学视阈下区域音乐文化产业系统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

猜你喜欢

金曲奖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Splendid Moments in the 23rd Golden Melody Awards
王菲、伍思凯:台湾金曲奖封后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