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功:一生坚守着两个阵地
2019-01-06
一位老红军来到杨业功纪念馆,几次哽咽。“战争年代缺吃少穿,勤俭节约倒是不难,但在今天尚能如此,殊为不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军队的优良作风还在!”
2004年7月“导弹司令”杨业功积劳成疾不幸病逝。2005年12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们纷纷称赞他为新时期军中焦裕禄”。杨业功生前曾参与筹建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常规导弹旅。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的战役指挥员,杨业功公私分明,毫厘必究,从未在占公家便宜上迈出半步。他的一生,坚守着两个阵地,一个是为国仗剑的导弹阵地,一个是清正廉洁的气节阵地。
责任编辑/黄梦怡
“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一个兵,一个像导弹一样为神圣使命勇往直前的兵”
杨业功,湖北应城人,1945年2月出生,火箭军(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2004年?导弹司令”杨业功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被誉为“军中焦裕禄”。
入伍40多年来,杨业功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1995年夏,一枚新型导弹呼啸着划破夜空,迅疾的弹影掠过遥远的距离,准确命中海上的目标“有我们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吧!”在现场担任总指挥的杨业功坚定地说。
中国新型导弹部队以这种方式首次公开亮相,它的诞生使原第二炮兵部队如虎添翼。国际军事界立刻为之震动“这意味着中国取得了一个令人生畏的重大突破。”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一代代官兵的艰苦创业,这支解放軍最年轻的现代化兵种,已发展成为现代化作战的拳头部队,不仅是中国军事实力的象征,而且成为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
时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参谋长的杨业功,奉命组建解放军第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新型导弹旅。他庄重地立下军令状”“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极大信赖。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发誓:坚决完成任务,绝不给党和军队丢脸!”杨业功率领部队在一张白纸上开始描绘新型导弹部队的构想,以一种现代战争的军事理念,打造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精锐之师。
“少说空话,多想办法,多干实事,多出成绩!”是杨业功的口头禅。那段时间,他上阵地、下部队,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他的全日制工作让一些年轻的同志都感到吃不消。他对所有工作都要求准确无误,唯独自己的吃饭、休息和回家时间从未准时过。战友高津回忆说,那个冬天,部队开赴西北某地开展一系列低温条件下的试验性训练。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戈壁沙漠上,杨业功带着严重的感冒连续15天跟班作业。有两次试验归来,一进宿舍就瘫倒在地。但他严令身边的同志,绝不许“泄密”。
最终,杨业功和战友们以一次干脆利落的实弹打靶,把上级当年组建、当年成军、当年完成实弹发射的命令变成现实。从此,解放军又多了一块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盾牌”。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了基地司令员岗位。又一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杨业功的身上。他满怀激情“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一个兵,一个像导弹一样为神圣使命勇往直前的兵。”
虽然部队没有参加过实战,但每天都生活在实战氛围中
作为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杨业功告诫部队:“只有从全局高度确立打赢标准,瞄准世界一流抓战斗力建设,才能成为党和人民可信赖的铁拳头。”
为争一流,杨业功带头学成了“导弹通”。他没上过大学,是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但他几十年好学不辍,终于使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专家型人才。搞训练,重要的操作岗位他都能亲自教学和示范作业:抓教学,对新型导弹的关键技术他能一口清”。
每当国际上爆发军事冲突,杨业功都要立刻提醒官兵们密切关注,组织大家研讨战争中导弹运用的事例,吸收借鉴先进战法,寻找应对措施。杨业功还把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导弹部队的相关情况整理出来,列出几百项先进指标,让大家经常琢磨、谋求超越之道。官兵们说,虽然部队没有参加过实战,但每天都生活在实战氛围中。
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杨业功引导官兵确立起三个服从“(服从武器装备最高性能、服从应急作战最高要求、服从长期备战最严标准)“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快反作战、有利于不间断指挥、有利于战场生存、有利于首战制胜)的观念,使战场各个要素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为争一流,杨业功敢冒风险大胆地闯。2000年,基地某旅确立了全系统、全要素、全员额、全程序、全装备(简称“五全标准”)训练的目标。这在二炮部队还是头一次。不少人忧心忡忡。因为训练动用装备越多,风险就越大。压力面前,杨业功第一个表态“我支持!出了问题我负责!”
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按“五全标准”训练就出了意外:夜间紧急出动中,一辆装备车因路基过软发生侧倾,差点儿酿成事故。杨业功没有责备部队。他亲自组织深入调查,带领官兵对所有训练细节进行严格推敲,每个环节都精心筹划和实施,终于使各课目训练圆满成功。
导弹发射代价昂贵。国外军队一般以电脑模拟组织训练。由于与野外训练的感受大不相同,真正有战斗气氛的模拟训练实际上难以实现。杨业功开始行动了。他带着技术骨干研制成功“缩小比例模拟弹”,并且亲自编写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使部队能够以极低廉的成本进行发射练习,破解了一道世界性难题。在此基础上,他又大胆创新,组织部队圆满完成了第二炮兵历史上第一枚常规导弹的发射及弹体回收任务。
杨业功亲自组织参与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还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中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魂牵梦绕的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升。
“什么是真正的制胜之道?务实、求实、落实”
一次训练,某单位的导弹发射车对号入座”地进入上次训练位置。现场指挥员以目测方式确定了前方定位线。杨业功发现这个问题,就问道:“测试精确吗?”
“差不多。”指挥员回答。
“差不多是差多少?重测!”杨业功立即集合部队,当场进行逐项检测,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了远程打击结果:原本高精度的新型导弹,竟然打到了毫无意义的地点。官兵们为之震动。
“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高技术部队更要有特别严谨的求实态度。否则会给战争胜利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杨业功反复强调?什么是真正的制胜之道?务实、求实、落实!”
每次接收重要装备,他都带着技术骨干亲自点验。与装备有关的一张纸片、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钉、一个细小的标识,都必须弄得清清楚楚。在汇总数据时发现任何误差,都要亲自核对得明明白白。在全旅干部大会上他提出了高技术部队靠什么生存”的思考题,并且指名道姓地一口气列举了10多个方面的虚浮”事例,要求大家对比反思。
2002年8月,他参加某项工程的验收调试时,发现直接关系导弹命中精度的基座有问题。经过精确测定,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但杨业功坚决要求打掉重建。有人说这个基座是个预备项目,一般情况下用不上,这点儿小误差没多大关系。杨业功一听就火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导弹?知不知道什么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知不知道战争中没有一般情况?”连珠炮式的反问使大家猛然惊醒“精密、协调、准确、严谨”的建设和训练思想随之更加深入人心。
杨业功抓落实有一股狠劲。为选择两个阵地点位,他多次徒步翻山越岭数十公里,到实地去审查备选阵地的各项条件。有一次中途遇到倾盆大雨,一脚踩滑,差点掉下陡峭的山谷。同志们看他两条腿都划伤了,建议他在原地休息,让其他同志代为考察。但杨业功二话没说,坚持带领大家完成了全部实地勘察。为保证工作落实的力度,他每年蹲在基层的时间都超过100天。
曾经因抓落实不力受到杨业功批评、又因改正彻底受到杨业功表扬的某旅官兵,一说起老首长的求实作风,就特别激动“他做人做事最讲实在,赏实罚虚过得硬!”
“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在生活小事上防微杜渐”
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的战役指挥员,杨业功公私分明,毫厘必究,从未在占公家便宜上迈出半步。
1998年,杨业功年迈的父亲患白内障住进基地医院,院领导提出免除治疗费用,杨业功不为所动,坚持让家人全额交清4200元治疗费,担心“好心人”把发票拿去报销,特意让妻子要来当场撕掉:2004年,他身患癌症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期间,基地在南京的招待所经常熬汤送去,出院时他专门拿出2000元钱交给所长。
“杨业功在世时常说,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在生活小事上防微杜渐。身为基地司令员,他每年研究调整干部众多,过手审批经费数额巨大,无论用人还是理財,杨业功只有一个标准:掌权为公。”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现任领导说。
尽管已过去多年,在原第二炮兵某基地仍流传着杨业功发火的另外一件往事:一位在副团职岗位工作了4年多的湖北籍老乡,找他帮忙想在职务上动一动,杨业功生气地批评道“有能力不用送,没有能力送多少也白搭。”常委会上,他专门提及此事,恳切地对大家说“用人不公就是最大的腐败。平时不能秉公用权,战时如何指挥千军万马?”当年,这名干部被列入计划安排转业。
2012年8月12日,坐落在安徽黄山新安江畔的杨业功纪念馆建成。纪念馆里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那座等比例复原的将军旧居:门楣上是杨业功手书的“携礼莫入”四个大字,将军夫妇睡的是30多年前用4个大木箱拼成的双人床,餐桌、衣柜全是数十年前自制的,一只搪瓷碗从排长用到将军,用旧乒乓球拍和拐杖制成的升降台灯陪伴着他走完人生旅程。
在纪念馆,观众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在展出的军大衣、水壶和方便面前驻足,这是杨业功生前下部队时经常随身携带的“三件宝”。杨业功生前曾对官兵说“衣能御寒,水能解渴,面能充饥,出差下部队,就不会耽误事了。”
杨业功曾花几十元从地摊上买回一件夹克,有人说没档次”,他却反问“领导干部为啥非得穿名牌?”一次出差,他坚决不超标准住套间,工作人员说“会务安排的,不花咱的钱。”他一听就来气“花谁的钱不是人民的钱?”
一位老红军曾坐着轮椅来到杨业功纪念馆,看到杨业功简衣素食,清贫自乐,老人几次哽咽:“战争年代缺吃少穿,勤俭节约倒是不难,但在物质充盈的今天,尚能如此,殊为不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军队的优良作风还在!”
“学习不是为了做官,但做官必须要学习”
身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一位战将:上马仗剑、下马读书”是杨业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在世时常常告诫部属“学习不是为了做官,但做官必须要学习。”
纪念馆里,陈列着杨业功生前的一笔时间账”:每天挤出4小时用来学习,节假日抽出一半时间来读书,一年用于学习的时间2000小时左右,相当于83天。
杨业功一生思带兵,谋打赢,枕戈待旦,抓紧时间储备知识。1997年,杨业功被派往国防大学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充电机遇,如饥似渴地学习高科技知识,研究各军兵种作战理论,整理出资料几十万字,节假日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只用一年时间便完成军事指挥员的知识升级。
杨业功生活上极其简朴,花钱买书却从不吝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只要认为需要的,便买而习之。紧张的工作之余,杨业功撰写了《谈如何保持第二炮兵长久的实战能力》《局部战争与导弹部》等30余篇对部队建设颇有价值的研讨文章。
杨业功走上某基地司令员岗位时,正值基地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时期和超常发展的特殊时期,杨业功把决战决胜”作为部队追求的最高目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在他担任司令员的几年间,二炮某导弹基地建设呈辐射状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使共和国的长缨锐旅真正成为捍卫祖国的铁拳头”。
2002年,57岁的杨业功报考了军事科学院在职研究生,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学习任务一项不落,就算后两年重病在身,他仍以惊人的毅力修完全部课程,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把握的问题》这篇用生命书写的毕业论文。
与其他纪念馆不同,在杨业功纪念馆,有一个洋溢着笔墨清香的特殊展厅:杨业功书法展。
生前酷爱书法的杨业功笔下,从没有花前月下的缠绵,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每一首都蕴含着他对部队、对国家、对民族的真挚热爱和深沉思考《满江红·和岳飞词》——“何日请缨提锐旅,决战决胜伏强魔”《水调歌头·爱阵地》——“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公仆铭》——“斯是公仆、惟吾德馨”……字字句句无不浸润着一个共产党人、一名革命军人的良好修养和远大追求。
一位从河南兰考来黄山旅游的参观者说:我去过焦裕禄纪念馆,今天再看杨业功纪念馆,领略导弹司令的英姿,对党和国家更加有信心了,对实现中国梦更加有信心了。”许多参观者表示,焦裕禄的精神之所以打动人心,杨业功的精神之所以万人景仰,正是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
“是军人,倒也要倒在战位上”
基地的官兵公认:杨业功是个廉洁自律、公正处事,甘守清贫、任劳任怨的好领导。“无私地面对事业,才显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杨业功在党课教育中谈的心得体会。更能验证他无私品格的,是在生死考验的最后关头。
2003年11月,杨业功一生中最沉重的日子。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时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十二指肠腺瘤癌变。此后的几个月,杨业功仍像一往无前的勇士,奉献着最后的人生。
他请求把电话接到病房,还像上班一样指挥着部队的建设。每当听到基地的同志说到某项工作已经通过严格的考核、阵地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最高标准时,他总会高兴得放声大笑。
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加大饭量。面对他皱着眉头大口吞咽饭菜的场面,陪护人员忍不住转过身悄然落泪。他们知道,司令员是想身体尽快好起来,早日回到部队。
2004年春节前夕,经过杨业功再三恳求,医院同意他回部队养病。此时,他的体重已经从70公斤减到58公斤,原本合体的军装显得空空荡荡。
这年春节,正值部队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大年初六,他不顾劝阻拖着病体参加常委会,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并主持制定作战方案。从二楼到四楼只有40多个台阶,他却走得非常艰难,大口喘气,直冒虚汗。身旁的同志要抬他回家休息,可他却大发脾气“我的任务还没完成,你们想让我死不瞑目吗?”
“是军人,倒也要倒在战位上。”杨业功语气坚定。
杨业功时时刻刻牵挂着导弹部队的建设。就在他去世前的13天,基地某旅旅长陈楚华接到一个电话。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杨司令员从病房打来的!杨业功向他询问阵地建设情况,又在电话中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一定要组织好即将到来的達标考核。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业功背靠床头,一边输着液,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写着述职报告,把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留给基地“班子”,把最后的眷念留给朝夕相处的战友?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体,摧不垮我的钢铁意志。一旦病好,我还要和战友们一起战斗在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
基地副政委迟志江赶到医院,看着满脸汗珠与病魔搏斗的战友,热泪纵横。等杨业功缓过劲来,却只是微笑着说“老迟,你看我啥时候能回部队呀?”
2004年6月9日,第二炮兵领导前来看望。杨业功用尽力气所讲的全都是如何加强导弹部队的建设。如果他有最后的遗言,那就是“为导弹事业献出这把骨头,我无怨无悔……”
杨业功走了。在最后时刻,他喊着“出发”这个微弱却坚定的口令走完了自己的辉煌人生。围在他身边的官兵都泣不成声,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右手,用庄严的军礼为共和国将军送行。
官兵们仿佛看到,杨业功率领着部队又一次向阵地出发了——他的生命在阵地中永恒。
(参考资料《杨业功:使命在肩为国仗剑》《解放军报》2019年9月29日《将生命镌刻在导弹阵地——记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杨业功》新华网2017年8月11日《探访“导弹司令”杨业功纪念馆——清廉将军的人生“密码”》《人民日报》2014年8月7日《杨业功“导弹司令”的清风亮》《光明日报》2014年8月5日《军中焦裕》《中国青年报》2014年8月8日《国器之魂杨业功》《人物周刊》2008年第4期《导弹司令杨业功》《人民日报》2005年07月27日《杨业功生命的最后日子》新华网2006年8月31日等;作者:李永飞、邓东睿、张选杰、李兵峰、宋开国、倪光辉、冯春梅、何聪、张严平等)
朱瑞:人民炮兵的奠基人
有一位将军为解放军的炮兵事业耗尽心血,他率领的炮兵部队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然而在战斗打响后将军却不幸牺牲。他就是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奠基人——朱瑞。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印象黄河景区东段坐落着朱瑞将军纪念馆。馆内大厅有一座高达5米的朱瑞将军雕塑,他身着戎装,目视前方。雕塑后方一行大字“人民的炮兵万岁”。
1905年,朱瑞出生于江苏宿迁。1924年,考入广州大学,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1930年春,朱瑞回到上海,先后任中央军委参谋科参谋、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1931年朱瑞被调回上海,任中央军委兵运破坏科科长,发展地下党员,伺机发动兵暴。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朱瑞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负责军事和统战工作。1939年,中共北方局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任命徐向前为司令员,朱瑞为政委,同时还成立了以朱瑞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领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朱瑞在王家坪窑洞见到了毛泽东,他对毛泽东表示,自己在苏联是学炮兵的,一心想回国发展炮兵。他要求到炮兵学校当一名教员,为发展人民炮兵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随后,朱瑞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
日本投降后,朱瑞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率领延安炮校迁至东北,准备接收日军装备,组建一支新式的人民炮兵。
朱瑞预见到随着武器的收集,解放军炮兵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1946年4月,他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发动群众,建设壮大队伍”的总方针,及时提出了“变学校为部队,拿部队当学校”的工作方针,把学校500多名干部分散到东、西、南、北满军区及总部炮兵旅等单位,对部队进行训练,培养了大批骨干,为东北炮兵的建立准备了干部条件。其中有些战术原则,直到今天在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上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1946年10月起,朱瑞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他重视培训炮兵干部,总结作战经验,提出集中使用、步炮协同、抵近射击等战术原则,对炮兵的组织、训练、装备等方面都做出明确规定,为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他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努力下,先后组建了迫击炮团、战车团、高炮团等5个团,到1948年8月,解放军已拥有了各种火炮,在装备上已占优势,为即将到来的辽沈战役作了充分准备。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向北宁线奔袭。朱瑞指挥炮兵纵队参加攻克锦州以北国民党军坚固据点义县县城的战斗。10月1日9时30分,炮兵开始实施火力准备。经过一个小时的炮火袭击,将南面和东面城墙炸开3个三四十米宽的大口子,掩护步兵迅速突入城内。战斗即将结束时,朱瑞亲往城南突破口实地查看城墙被炮火破坏的情况,途中不幸触雷,壮烈牺牲,时年43岁。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为纪念他,中央军委决定将东北军区炮兵学校命名为朱瑞炮兵学校”。
2009年9月10日,朱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责任编辑:黄梦怡;参考资料《“战地炮魂”朱瑞》新华网2019年5月8日《人民炮兵的奠基者——朱瑞》《新华日报》2009年8月29日;作者: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