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泰顺县库村村活态保护之路与经济发展研究
2019-01-06周丽娟罗丽敏杨信
周丽娟 罗丽敏 杨信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中国村落数量锐减,吸附的传统文化也迅速消失,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转型期。实现乡村振兴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和差异,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展现自身特色的振兴之路。本文以研究库村村活态保护之路为例,阐述库村活态保护的矛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通过多方面进行思考研究,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泰顺县库村村活态保护之路良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治理现代化实施路径研究(编号:18YBA231)
一、鄉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的挑战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希冀逐渐衰落但着实重要的传统村落通过践行这一战略而重现过去兴盛景象。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来应对传统建筑保留及修复、传统文化传承及发扬、传统功能发挥及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传统村落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载体和精神领域,在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生态环境遭遇破坏可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传统的农业生活、生产方式逐渐弱化。如今施行乡村振兴战略,不少基层政府大肆开发,毁林采石、修路建桥、筑房建楼,使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二)传统建筑遭到毁坏威胁
传统建筑是农村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标识,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承载着乡村的精神文化。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获得一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回了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被拆除,建成了新式的小平房;还有不少地方大搞开发办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这些虽然给农村带来一片新景象,但是适应当地山水气候,显示当地风土人情的传统建筑毁坏严重。
(三)传统文化遭受衰落危机
我国几千年历史积淀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传统村落中自然形成并传承发展着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制度、礼俗和教育,构成了丰富绚丽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凝结着古人的智慧,记录着悠久的历史记忆,反映出文明的进步历程,还对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人员不断外流,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传入,严重侵蚀着传统村落的文化。
要迎接这一系列挑战,必须把握住机遇,化劣势为优势,化危机为良机,使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迎来新生机,获得新发展。
二、泰顺县库村活态保护的现状及困境
库村是泰顺县南浦溪镇所辖的13个行政村之一,距县城50.2公里,全村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村庄户籍人口2000余人,有文字记载历史1200多年。千百年来,包吴两大家族创造了深厚的瓯越文化,留下丰富的人文古迹。古村落内有古建筑房屋大小70多幢,是泰顺古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落。近年来,政府部门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加强库村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一)整体规划保护,但力度参差不齐
为了加强库村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近年来累计投入155万元,完成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部分古建筑顶瓦及构建应急性修复工作,启动部分周边民房仿古立面示范改造。但因库村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缺乏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古村落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存在。特别是供电通信线杆杂乱无章,严重威胁古建筑古民居的消防安全,破坏了古村落的景观。为此,从2016年起镇政府就开展了五线迁改工作,目前已完成线路管道铺设。但因一些古建筑改造费用高昂,线路改造过程还是困难重重。
(二)依托打造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块,但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库村古村落作为打造南浦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块的主要依托。现存传统建筑37000平方米,明清古建筑19座、70年代前民居25座,保留着吴畦陵园、世英门、清阴井、古戏台等历史遗迹。是市级第一批历史文化村,2016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古村落自身本就具有封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要素,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很多都处在被破坏和无人管的状态。要让库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尊重和了解其发展特点,系统性的制定其发展规划方向。
(三)计划建设文化展示厅馆工程,但传统文化内涵欠缺
为加快库村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现计划建设库村文化展示厅馆工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村落居民不断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传统文化要素逐渐被忽视。加之村落内很多传统建筑不适应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大都离开村落在外重建屋舍,传统建筑无人照看。且村落建设受限于地方制度、自然损耗、不可抗力等诸多因素,聘请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保护知识,导致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处于逐渐消逝的危机之中。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泰顺县库村的发展措施
(一)积极争取资源支持,加大整体性保护力度
面对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的渠道单一,资源支持严重不足的困境,必须整合多方资源,拓展资源支持的类型和渠道。首先,以村为主,更加主动去寻找资金支持,淡化“等靠要”式的被动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村+合作社+公司”等新型合作模式,鼓励村民入股合作社,再把合作社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投资管理,从根上解决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其次,善用土地等现有资源,激发库村自身活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策略,激发自身发展活力,形成辐射效应,实现整个区域和谐共同发展。最后,依靠政府部门支持,科学使用公共管理资源。库村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另外,还要积极探索库村保护监督机制,通过政府+村民合作的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保护体系。
(二)努力加强外界联系,扩大区域性协同效应
首先,把库村建设发展纳入该地区乡村整体建设体系中,明确发展定位,在建设发展库村的同时全力保护好该村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强化该村自身特色保护建设意识。其次,加强与政府部门协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由政府来协调公共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管理、库村自身产业发展等各方面运作。一是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资金调配,不断改善库村基础设配配套建设情况。二是由政府牵头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整合开发库村旅游资源,如古迹保护建设、旅游管理等,提升该村整体形象。三是政府规范管理各农村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签订协议,由合作社统筹协调库村现有各类资源,形成收益。再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扩大协同效应。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库村的保护利用、创新发展模式与外界链接,打造该村发展远景“云平台”,形成良性、开放的发展格局。最后,积极对接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参与度。做好库村村活态保护工作,还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专业的环境治理公司、旅游管理公司、社会网络媒体等力量,形成各方面支持。库村古文化特色较为突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游,急需要社会力量来进行投资开发,形成专业牢固的保护力量。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时代性文化传承
首先,深挖文化特色,注重库村文化内涵建设和价值取向。村活态保护的前提就是文化保护,即保护文化内涵,在发展和建设中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深挖文化特色,重点挖掘库村古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风文化等特色文化,从而形成该村特色产业链。其次,加大文化宣传力度,重点保护传承民俗民风文化。库村有很丰富的民俗民风文化,如木偶戏、吴畦的传说、红曲等。这些民俗民风文化的传承保护除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大力宣传推介,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加入共同保护传承,从而使库村村活态保护得以良性发展。最后,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制定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责任监督,明确村活态保护工作的要点重点。同时加强政策倾斜,加大对村活态保护工作的资金及政策等资源投入,并将相应投入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从而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支持来不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库村村活态保护中来。
参考文献:
[1]王莹.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J].城乡建设,2019(03):254.
[2]马宇霞,汤艳春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浅析[J].法治与社会,2019(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