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刀尖舞者”
2019-01-06
舰载机飞行是世界上公认最危险的飞行,其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挽救战机
国之利器,以命铸之。舰载战斗机上舰飞行,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则被称作刀尖舞者”。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执行飞行训练任务时,因飞机突发电传故障,不幸牺牲,年仅29岁。按照计划,再飞几个架次他就可以和同一班次的飞行员一起在辽宁舰上实施拦阻着舰。没有人想到,年轻的生命会在触手可及的梦想前戛然而止。
张超是中国舰载航空兵部队的第一位英烈。这位一级飞行员用生命诠释了对航母舰载机事业的生死不悔。2016年11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追授张超为“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的丰碑上永远镌刻下了他的名字。
责任编辑/黄梦怡
“我的梦想就是飞最顶尖的飞机”
张超1986年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的一户农民家庭,3个哥哥少年时先后溺亡、病亡。父母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他是家里最宝贝的“独苗”。
从中学开始,张超的每次选择都更加靠近自己的飞行梦想。2004年9月,张超进入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学习。在目睹了一起飞行事故后,与他从小一起长大、比他早一年招飞的表哥打起了退堂鼓。表哥对张超说“你也别飞了,你家可就剩下你一根独苗了。”但张超对梦想的坚持矢志不渝。
飞行员选拔的前提是了解风险并且自愿,所以,这一职业被看作是兴趣与工作内容结合到一起的特殊事业。张超的家里四处是飞机模型,只有谈起飞机和飞行时他才会滔滔不绝。当时,张超在日记里写道“飞行不仅是勇敢者的事业,更是我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
航校毕业时,学校提出留他任教,他坚决要去作战部队,被分配到“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的海军航空兵某团。“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报到时,张超的这句豪言壮语让团领导为之振奋。
大国海军,离不开航空母舰。2012年,随着“辽宁舰”入列服役,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航母建设的一举一动。次年5月,中国海军组建了第一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向打造航母战斗力迈出了重要一步。
张超和舰载机部队的第一次接触始于2014年。
那年冬天,舰载机部队在海军范围内选拔飞行员,担任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的张超第一时间报了名。那时候,他已经是服役11年的优秀三代机飞行员,先后驾驶过6种机型。
2014年11月,张超毅然北上,参加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考核选拔:“他的技术非常不错,话不多,但很坚定,就是想到这儿来。”这个年轻帅气的飞行员给时任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核结束后,张超又专门找到戴明盟,再次表达想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愿望。“他那种期盼甚至带点乞求的眼神让我感动。”戴明盟回忆,“我就喜欢像他这种纯粹追求飞行事业的飞行员”。
据戴明盟介绍,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条件包括年龄、驾驶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自愿”。舰载机飞行是世界上公认最危险的飞行,一份国际报告显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这需要飞行员全身心投入,也需要家人全力支持。
对于张超的选择,家人起初并不理解。父亲劝他“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航母上飞比陆地要难得多,也危险得多。”妻子张亚问他“一家人刚团聚,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又要分开?”2013年,身为空姐的张亚为他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被特招到部隊与他团聚。2014年,女儿出生,两人也有了买房的计划。然而,飞舰载机的决定再次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团聚生活。张亚忍不住埋怨张超,除了两地分居,她更担心丈夫的安全。
“我的梦想就是飞最顶尖的飞机,我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张超安慰妻子“你是懂我的,你得理解我。”其实,张亚明白,张超第一次征求她的意见时,心里就已作了决定。
多次在南海带弹紧急起飞
2015年3月,张超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进入舰载机部队,正式投身舰载飞行事业。
在这里,他赶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海军首长决定破例选拔部分新入列的优秀飞行员,与前一批飞行员一起培养。凭借前期的优秀表现,张超很快成为被选拔的对象。当时,这个班次的其他飞行员两年前就进入舰载机部队,一年半前就开始训练,张超来的时候飞行课目已经过半。
进犬快班”后,班里的战友们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插班生”“很阳光、很善良、很帅气,特别喜欢笑。”团参谋长徐英这样评价张超。
让大家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张超的勤奋。他白天学习理论、夜晚整理笔记、睡前回忆操作,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就连躺在床上,室友都常听到他念叨上舰飞行操纵口诀。短短半年时间,他的模拟器飞行时间就高达数百小时,遥遥领先同班次的战友。
“我曾经观察过他听讲的神情。”戴明盟说,“教学时他会死死盯着你,好像生怕漏过一句话。”这种认真的精神让张超的训练水平稳步提升,所有科目全部优等,不仅赶上了课程进度,甚至后来居上,在班里训练综合成绩名列前茅。
飞行员们把在航母上实施拦阻着舰称为上舰。只有在航空母舰上完成起降飞行训练,取得上舰资格认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在打给妻子张亚的电话里,张超曾无数次说出上舰这个关键词。“我什么时候能去看看你?”张亚好几次问。“等上舰的时候吧,现在太忙了,没有时间。”他答。
生活中,张超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训练上。一次,原单位副团长前来驻地院校进修,他得知消息后联系老领导,希望能见个面。但因为训练时间紧,约好的时间只能一推再推,直到他牺牲,两人也未能见上一面。
凭着这种韧劲,张超很快掌握了舰载机飞行要领,顺利转入实际飞行。但由陆基到舰基的跨越并不能一蹴而就。据该舰载航空兵部队参谋长张叶介绍,和陆基飞行惯用的“正区操纵”不同,着舰时飞行员要采用完全相反的“反区操纵”,“不停地调整油门,使飞机始终保持动态的平衡和稳定”。军事专家指出,即便是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跨过“这道坎”,通常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努力。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确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航母上的跑道不及陆基机场跑道的1/10,且处于运动状态,战机必须精准落在甲板上4根阻拦索之间,有效着陆区域仅有36米。因此,舰载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目前,全世界现役的舰载机飞行员不超过2000人。
每飞完一个架次,张超都会毕恭毕敬地向教员敬个礼,然后追着教员不停问自己飞行存在的问题。
一次训练中,张叶发现张超在油门使用上存在痼癖动作,这些细小动作在陆地上气流相对稳定时可以忽略不计,但上舰飞行,在舰尾流、舰岛流等综合作用下,飞机会下沉很快,难以控制,容易造成挂锁偏差,导致着舰失败、阻拦索断裂等一系列危及飞行安全的问题。特别是阻拦索断裂,更会危及航母及舰面人员安全。错误被指出后,张超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反复操练,很快改变了多年的操纵习惯。
事实上,从事飞行以来,张超不止一次遇到特殊情况。但他都能冷静处置,安全化解。在维护中国南海主权斗争中,他多次带弹紧急起飞,完美地完成任务。
2012年1月9日,海南某机场,在昼夜飞行训练时,刚完成三代机改装的新飞行员张超驾驶战机起飞不久,便发现液压指示不正常,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液压一旦失灵,将造成飞机操纵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在地面指挥引导下,张超精心操作,最终架机安全着陆。
还有一次,张超驾机执行战备巡逻。战机突然抖动剧烈,左发动机骤然停车。这是张超第一次遭遇空中停车,他沉着冷静,迅速关闭左发动机油门,故障战机返航。落地后,团里还表彰了张超。
为了挽救战机,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
随着训练深入,张超的飞行技术越来越娴熟。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飞行训练,再飞几个架次,就可以真正上舰了。遗憾的是,因为忙于训练,张超牺牲前都没有看过航母辽宁舰。
2016年4月27日上午,张超和同一个班次的飞行员按计划进行超低空飞行训练。“天不是特别蓝,有点雾蒙蒙的。”和张超同时选拔进快班”的飞行员袁伟回忆说。
张超连续完成两个架次的超低空飞行后,海面上开始出现水汽,天际线变得模糊不清。由于天气原因,超低空飞行临时改为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12时30分左右,张超开始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按照计划,他驾驶当天最后一个架次的战机升空。此时,已经完成飞行训练的袁伟和几个飞行员在休息室里观看战友训练。
大约20多分钟后,几架战机相继着陆,张超也驾驶着战机最后加入着陆航线。12时59分前后,袁伟通过休息室的中心相机看到,张超驾驶的战机降落时始终处于镜头中心的十字线中央,这意味着他在按照最优航线近乎完美地下滑。“飞得不错!”袁伟边看边赞叹。
然而,就在飞机刚刚接地的瞬间,塔台的无线电里忽然传来战机“电传故障”的自动报警。休息室里的飞行员们看到,刚刚着陆的战机机头突然急速大幅上仰,飞机瞬间离地,在机头超过80°仰角下坠过程中,张超被迫跳伞。
从战机着陆到突然坠毁,只有短短4.4秒钟时间。事后调取现场视频和飞参数据发现,在飞机出现大仰角时,张超的第一反应竟是把操纵杆推到头,希望保住飞机。推杆无效后,他迅速跳伞,而此时飞机已经是近乎垂直的姿态。
“他的处置迅速而准确,”张叶沉痛地说“只是飞机刚刚着陆,没有足够的能量、高度和时间,把飞行员推向了一个绝望的境地。”
为了挽救战机,挽救国家财产,张超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从张超跳伞负伤到被送往医院抢救,张叶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他记得,这位优秀的飞行员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不是要死了,是不是再也飞不了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上舰飞行。”张叶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圈红了。
2016年3月,张超被评定为一级飞行员,但由于训练紧张没来得及换发,他牺牲时仍然佩戴着二级飞行员等级标志。追悼会前一天,团参谋长徐英发现后,立即摘下自己的一级飞行员标志,端端正正地戴在烈士胸前。
那枚二级飞行员标志则被徐英小心珍藏起来“我要戴着这枚胸标一起飞上航母,完成张超未尽的心愿。”他堅定地说。
精神始终与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同在
在战友的记忆中,张超是个脸上总挂着笑容的大男孩儿,对待业务精益求精。他的飞行成绩是班上的佼佼者,已经达到上舰标准。如果不是这次突发事故,他即将驾驶战鹰,完成上舰首飞的夙愿。
在张亚眼中,张超视飞行事业为生命。从相识到结伴的6年里,小两口团聚的时间只有1年多。经历过失去爱人的张亚,变得更淡定更强大,也比任何时候更理解爱人的事业。2017年6月1日,基地特意安排张亚去舰上观摩。当看着一架又一架歼15飞机成功挂钩着舰,听着飞机起飞前巨大的声响,看着尾部冒出炽热的蓝紫色火焰,她忍不住跑到舰边号啕大哭。张亚说“那一刻,我懂了,我的丈夫从来就不完全属于我,他属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属于军队与国防,属于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伟大事业!”
张超走了,但他的精神始终与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同在——
2016年11月30日,张超牺牲后7个月,在中央军委追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大会上,12名新选拔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正式入列。
2016年12月,张超牺牲后8个月,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进行实弹射击演练。而歼-15飞机实际使用的武器教学法,最早由张超负责编写。
201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那段时间,张超的战友们在突破夜间着舰技术基础上,持续组织复杂气象条件下多批次、多架次、全要素夜间编队飞行训练,提升航母舰载机全天候作战能力……
矢志舰载事业,甘洒热血驰骋长空:献身碧海蓝天,千秋浩气永垂英名。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张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如果把中国的航母事业比作一场万里长征,眼下才刚刚起步。只有尽早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建立起先进、完备的人员培训体系,中国航母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张超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热血,成为这一伟业的先驱。
(参考资料《张超:化作海天“飞鲨”》《人民日报》2016年8月1日《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最后的训练》《北京青年报》2016年8月1日《歼15飞行员张超牺牲细节公开:全程只有4.4秒》新华网2016年7月31日《刀尖舞者“飞鲨”英雄》《中国青年报》2016年8月1日《张超:生命为祖国奋飞》新华网2019年10月12日《英名永垂海天间——追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超》《湖南日报》2019年10月5日《全军挂像英模人物张超——逐梦海天间》《解放军报》2019年7月15日《英雄的梦想——全军挂像英模张超先进事迹采访手记》新华网2018年9月21日《张超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解放军报》2018年10月11日;作者:倪光辉、岳菲菲、任杰、王达、梅常伟、徐亚平、张璇、周建彩、徐双喜、柳刚、陈国全)
王伟:英姿长留南海碧空
18年来,每一年的4月1日“81192”这组数字都会出现在许多媒体上,让看到这组数字的人们再次想起已经离开我们18年的海军航空兵某部一级飞行员王伟。
“81192”是海军飞行员王伟的编号。到2019年4月,已经18年了。无数个白天,亲朋好友仰望南方的蓝天,渴望着王伟能驾驶着战机腾空而来。
王伟,1968年出生于浙江湖州“飞向蓝天”,是王伟从小融入血脉的信念。还是一名中学生时,王伟就在日记中寫道:“能成为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1986年,空军飞行学校到湖州招飞行员,王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随后在长春一所飞行学院度过4年。在飞行训练中,他精益求精,不断向飞行训练的高水平跃升。部队每次改装新机种,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1998年春,已经飞过两种机型的王伟,了解到部队即将装备国产先进歼击机,又一次报名申请首批飞行。有人劝他:“一旦改装,又是从零开始,你又成了一名新飞行员。像你这样的飞行技术,在别的部队早已干上大队长了。”王伟却不为所动。他说“我不在乎当官,只要能早一天飞上新机种,无论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也愿意。”
短短几年间,王伟凭着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练就了熟练掌握三种新型战机的过硬飞行本领,成为一名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海天骄子。
在15年的飞行生涯中,王伟苦练精飞,不断书写着一个个骄人的“第一”:在飞行学院同期学员中,他第一个放单飞翱翔蓝天:在飞行部队3次装备更新中,他每次都是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在同一批飞行员中,他第一个飞满1000小时,成为能飞4种气象的“全天候”飞行员:在同龄飞行员中,他战斗起飞的次数最多,执行重大任务的次数最多。
直至2001年4月1日,王伟用忠诚飞完生命的最后航程,这一个个“第一”戛然而止。
2001年4月1日早上8时36分,一阵战斗警报声骤然响起。王伟和战友赵宇百米冲刺般跑向各自的战机,紧接着,战鹰仰首直刺海天,上升高度,调整航向,空中编队,向目标飞去……
几分钟后,王伟和赵宇发现左前方有一架大型飞机。他们向目标接近,很快判明这是美国的EP-3型军用电子侦察机,正向海南岛三亚外海抵近侦察。王伟、赵宇迅速调整航向,驾驶战鹰与美机同向同速飞行。美机在外侧,突然大动作转向,向王伟的飞机撞压过来。美机左机翼外侧螺旋桨将王伟驾驶的飞机垂直尾翼打成碎片。王伟的战机发出一阵惨烈的怒吼,呈右滚下俯状坠落。
此时,长机赵宇难以相信,从翻滚坠落的飞机上依然传来了王伟镇定的报告声“飞机控制失灵。”他还在继续驾驶着已经完全失控的战机。
1秒,2秒……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王伟与坠落的战机一起在空中翻滚。顷刻,战机悲壮地扑向大海,激起冲天巨浪。赵宇驾机盘旋下降高度至3000米时,发现王伟的飞机坠海,空中飘有座椅稳定伞和救生伞各一具。他驾机盘旋一周,确认王伟位置后返航。王伟坠海后,海军及地方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连续奋战14个昼夜,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但编号81192的飞行员王伟再也没有返航,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
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授予王伟“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海军党委批准王伟为革命烈士。
18年来,南海风卷云舒,波起浪涌,一代代青年骄子追随着他的步伐,直冲蓝天,保卫祖国:他最疼爱的儿子王子,也已继承父亲的遗志,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
(责任编辑:黄梦怡;参考资料《王伟:英姿长留南海碧空》《浙江日报》2019年8月3日;作者: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