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2019-01-06张仙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古民居文化

摘 要: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南部,是个拥有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客家村落,其文化底蕴深厚。培田村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的古建筑群被设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主要从培田古民居的空间布局、装饰、堂号与楹联、门楼方位等方面入手,探究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培田;古民居;文化

吴氏始迁祖吴拔仕于元至正年间在浙江为官,为避战乱弃官迁居至此,改名“八四”,被称为“八四郎公”,在此开基。培田村历经八、九代人努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进入繁荣时期,村庄规划成熟,高堂华屋拔地而起。至清光绪年间,培田进入鼎盛时期,街市繁华,书院林立,深宅大院错落有致。民国时期走向衰落,村庄受到很大破坏。至今,培田村仍保留1条千米古街、30幢古民居、21座古宗祠、6座书院、2座古牌坊,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培田古民居,不仅外观精美大气,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1 古民居空间布局里的“和”文化

首先,培田古民居空间布局体现“天人之和”的理念。吴氏先祖选址于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藏风聚气场所,追求“理想空间模式”,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效果。这是许多专家考察培田后的感受。培田村前有笔架山,后有卧虎山,左青龙,右白虎,门前还有平坦开阔的河滩农田,有玉带环水,所以整个村子的房屋,几乎都是坐西朝东,达到“天人之意,相与融合”的高度。

其次,“和为贵”理念在培田古民居得到充分体现。培田古民居大部分属于九厅十八井式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和谐对称。普遍采用中轴线布局,把重要的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物对称列于中轴线两侧。培田官厅是九厅十八井中轴对称式住宅的代表,共四进,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近百间房。四进正房外侧为左右横屋,分成八个独立小院。这种布局促进了家族成员关系的和谐。位于古民居中轴线上的大厅,是族人的精神家园。它既是祭祖祀神的场所,也是族人节目喜庆举行仪式的场所,又是家族议事的场所。族人在这里交流情感,沟通心灵,感受着和睦融洽的气氛。同时,横屋与横屋之间或者院落与院落之间有门相通,便于住户彼此交流与照应。

2 古民居装饰里的“耕读”文化

培田吴氏先祖为避战乱而迁居到偏僻落后的山区培田,唯有勤于农耕,才能生存;他们根在中原,祖上为有功名的朝廷官员,崇尚儒学。迁居到落后山区培田,唯有读书入仕才能发展。耕读之风代代相传,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耕读”文化的气息从古民居装饰中纵情流淌。

古民居装饰典雅,从大木构架、小木门窗、门楼式样到院落铺地图案,都能体现主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高雅情趣,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古民居的檐坊富有文化韵味。檐坊都做成月梁。梁头雕饰三只羊,象征“三阳开泰”;雕饰群猪,象征“诸事顺意”;雕饰鲤鱼,象征“年年有余”;雕饰牡丹,象征“花开富贵”。

其二,古民居的卷棚轩雕刻也寓意深刻。卷棚轩檐廊的梁架镶嵌一组花卉、宝瓶、人物或动物图案的花板,象征吉祥平安、招财进宝、富贵如意。

其三,古民居的格扇门、格扇窗富有诗情画意。门窗的装饰题材分别有草木植物、花鸟鱼虫、钟鼓鼎彝、文房四宝、鹿狮百牲、八仙法器、山水亭阁、人物故事,表达益寿延年、博学多才、安居乐业等内涵。济美堂太师壁,采用三层镂空透雕手法,正面雕刻亭台楼阁、田园房舍、古代人物,雕刻的是一段戏曲场景。人物造型生动,场面有大有小,有动有静;空间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文有武,有耕有读,将培田人“耕读传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四,古民居础柱与地面体现儒者气质。础柱一般雕饰琴棋书画,地面用鹅卵石铺成书卷画轴图案。

其五,古民居内的楹联,也表达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思想。如:“积德润身如积玉,遗书教子胜遗金”“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冷暑往来无俗客,寒斋谈笑有鸿儒”“养成正气参天地,摩练文章著春秋”“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垅有田”“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等。

走进古民居,似乎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

3 古民居堂号、楹联中的“功业”思想

建造房屋,是培田人最朴素的功业思想。

“一生劳碌,养儿造大屋”是培田人的人生目标。培田官厅创建人吴纯熙,年轻时外出经商,赚钱之后首先想到回乡建造大屋,显扬炫耀。官厅规模比以前的房子大好几倍,村人直呼“大屋”,建造了十几年才竣工,花费银两无数。因为高大气派,位置又好,清中叶开始成为接待官员的地方。这对吴纯熙来说,颇为荣耀。

培田十八世祖吴昌同,生前曾建造7座华屋,其中的1座取“世纪其美,不陨其名”之意,名为“济美堂”,一是显示自己的成功,二是鼓励子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楹联也表达功业思想。如“祖德光前开生面,宗功裕后写新篇”“述旧思草庐大业,仪先拓潜谷鸿文”“善居室惟怀完美,好读书立志修齐”“龙腾渤海人文启,凤起吴山气象新”“敦睦一堂须追孝让高风永光国史,本支百世宜效治平伟绩复振家声”“光前事业光前祖,裕后德行裕后昆”“礼贤乐善锦世泽,崇德尚文振家声”等。

楹联说的都是要继承先祖未尽的美好事业,要效仿先人重振显赫的家声,勉励后人建功立业。

4 古民居方位上的“风水”文化

古代,人们总是把家族兴旺发达与否同风水联系在一起。村庄建设,肯定得选风水好的地方。从吴氏先祖迁址到村庄完整形成,都在不断选择风水。培田村在几任风水先生指点下,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境界。

首先,古民居整体重视地理方位。据风水先生说,培田后山卧虎山相当于龙脉,对风水起决定作用。与卧虎山相对的金印山、笔架山,都是财富和功名的象征。这样就符合《周易》风水学说中“藏风聚气”的聚落址基本模式:后有卧虎,左青龙,右白虎,门前还有五带环水。因此,整个培田村的房屋几乎都是坐西朝东。

其次,古民居整体重视门楼方位。纵观培田古民居,都会发现它们一概重视门楼,以门楼的方位来切合门前来水的方位,意即财源滚滚而来。培田大夫第门楼气势宏伟,横批“三台拱瑞”,意即门楼正对金印、云霄、笔架三座高聳的山峰,瑞气盈门。门楼外有清水侧着流过,几步台阶拾级而下。水寓财源,阶寓学位、官位。据说大夫第建成后,房主吴昌同鸿运当头,四子相继步入官场。再举一例,同样号称九厅十八井式建筑的官厅,门楼气宇轩昂,门楼外也有半月形池塘,意即“四水归堂”,财源滚滚。

5 结语

培田古民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保护与利用好培田古民居,具有非凡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平.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纪行[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

[2]连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连城文史资料 第三十三辑[M],龙岩:连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6.

[3]张仙玉.连城古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成因分析[J].客家,2010(1).

猜你喜欢

古民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品味醉江南 追寻家文化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浅论民居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拿什么拯救你,古民居?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