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防治

2019-01-06郑红梅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晚疫病发生原因马铃薯

郑红梅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还可以作为饲料使用。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发生病虫害,其中马铃薯晚疫病是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发生的一种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品种、生育期、田间管理等,要根据该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另外,还要做好贮藏期的管理工作,避免该病的发生,才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1-0044-02

马铃薯又称洋芋、土豆等,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还可作为多汁类饲料饲喂畜禽,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淀粉含量高。近年来马铃薯的市场需求量不断的增加,马铃薯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抗性也越来越强,但是仍然有一些病害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马铃薯晚疫病是全国各地马铃薯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最终影响到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有调查研究表明,在晚疫病流行的时期,不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其田间产量损失可高达20%~50%,窖藏损失可不同程度达到5%~30%,因此,马铃薯种植时晚疫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在防治该病害时要针对病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等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以确保马铃薯种植高产、稳产、优质。

1 发生原因

1.1 气候因素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尤其在阴雨天、多雾天、潮湿的空气发病会比较严重。这是由于气温下降,降雨量增加时,会导致田间处于一种低温高湿的状态,晚疫病病菌在这种环境下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从而感染马铃薯,使马铃薯大面积的发病,在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0~15℃时易发生该病的流行。

1.2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的差异较大,目前,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性均较差,发病较严重,如早大白、大西洋等品种,品质好、产量高,一般种植面积较大,并且规模种植时因品种单一、气候适宜,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而有些品种,如费乌瑞它和克新3号等,对晚疫病的抗性较强,其中费乌瑞它这一品种在感染病菌后,虽然叶片上有病斑,但是茎秆和块茎却影响不大。

1.3 生育期不同

在不同的生育期马铃薯对该病的抗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在马铃薯的生长期对该病的抗病能力较强,而在生长后期,尤其是在开花末期则对该病的抗性减弱,极易受病害的影响患病,如果在始花期至开花末期再遇上持续的阴雨天气,则更利于晚疫病菌的流行和暴发,从而大面积的患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1.4 田间管理

首先种植地的选择,如果选择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黏性大或者土壤板结的地块种植马铃薯要比土壤条件良好、排水条件好的砂质土壤的地块发病早、发病严重。而对于没有施农家肥,着重施用化肥,要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地块发病早、发病严重。另外,如果对田间管理的力度不够,种植密度过大,田间的通透性差,没有做好中耕培土松土的工作,会导致土壤的通透性差等,这些都极易造成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除此之外,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施肥和追肥不合理、灌溉不合理,没有做好排水的工作等,这些不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都是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症状

马铃薯主要危害的是马铃薯的叶、茎以及块茎。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晚疫病原菌产生孢子菌,孢子囊散发的游动孢子通过风雨的传播进入寄主,使植株患病,在发病初期,马铃薯的叶尖或者边缘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点,之后则变为棕色,如果天气持续的潮湿,叶背病斑的边缘可看到白色霉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迅速扩大、蔓延到叶柄和茎,使叶萎蔫下垂。气候干燥时,病斑变得干枯,变为褐色。茎部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条斑,气候潮湿时表面产生白霉,最后干枯。块茎受害时会有淡褐色或者灰紫色不规则的病斑形成,稍有下陷,下层薯肉变为褐色,土壤干燥时,病部发硬干缩。

3 防治措施

根据马铃薯的发病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治该病。在不同的时期晚疫病的危害特点也不同,采用的防治方法也不同,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选择高抗性品种和脱毒种薯,在栽培后对种薯进行处理,加强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好生长期该病的防治工作,并采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以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3.1 播种期的防治

马铃薯种植首先要选择好品种,宜选择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并且最重要的是推广使用脱毒种薯,在播种前要将病薯、烂薯淘汰,提倡使用小整薯播种,如果需要切块,则要将切刀彻底的消毒,并在播种前使用药剂拌种,一般可使用恶霜锰锌拌种。种植時实施轮作,但是要避免与番茄轮作。

3.2 生长期的防治

要加强该病的监测预警与田间实查工作,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当发现有中心病株后,要及时的将病株连根以及薯块全部挖出,并将其带出田外进行销毁,以消灭传染源。然后对病株周围50 m的范围内喷施百菌清、瑞毒锰锌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以后每隔7天喷1次,连用3次。控制马铃薯植株徒长,当现蕾期马铃薯株高长到30~40 cm时,要采用生长调节剂控制徒长。

在马铃薯的生长期内可以使用药剂进行保护性杀菌。从现蕾期开始可喷施1~2次杀菌剂,如代森锰锌、丙森锌等,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发现患病,对于重发区要立即采取专业化的防治,选用治疗性药剂进行喷雾防治2~4次。马铃薯在收获前也要做好块茎染病的预防工作,在马铃薯收获前1周进行杀秧,即将茎叶清理干净,集中处理,然后在杀秧后的地面喷洒药剂。最后选择在晴天收获马铃薯。

3.3 贮藏期的管理

如果马铃薯在入窖后管理不当也易患病,因此还需要加强贮藏期的管理工作。在放窖贮藏前需要将有伤口的薯块和病薯剔除,然后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再使用硫黄、三氯异氰脲酸熏蒸消毒贮窖,保持窖内适宜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1~4℃,相对湿度控制在75%,加强通风换气。

猜你喜欢

晚疫病发生原因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