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阈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019-01-06王媛裴文静
王媛 裴文静
【摘 要】 甘肃省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循环经济是实现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要探寻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Gansu Province is rich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s good. Circular econom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Gansu Province.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Gansu Province should explore the main problems on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find practical and feasible development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的发展的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主旨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前提,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减少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医药产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但在该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在于加强中药材保护,要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甘肃省中药资源丰富,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需要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提高中医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已连续数年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位居全国第一。截止到2018年,甘肃境内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6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到120万吨,当地特色优质中药材如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等,已形成规模生产,产量居全国首位。目前形成了以定西为核心,其次是河西、陇南、白银、甘南州、天水和兰州的中药材产区,基本实现了覆盖全省的中药材种植格局 。
目前全省有200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产值达到1500多亿元。有100多家中药材企业已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形成了6个规模以上的中药材专业市场,集中在陇西、渭源、岷县和兰州地区,年药材交易量约120多万吨,交易额在230亿元以上。在内贸发展的同时,甘肃省稳步实施中医药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有180多个甘肃省中医药产品在境外实现注册,当归、黄芪等道地中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 。与此同时,定西市陇西县正积极打造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引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甘肃省现有63家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 ,以甘肃省中医药大学为主的科研院校和机构近年来为该产业领域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众多的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才促进了甘肃省中医中药的协同发展,是中医药这一健康民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 制约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野生中药材面临濒危问题
甘南的藏药、陇南的木本药材、以及河西地区的荒漠药材资源,这些野生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很高,品种十分珍贵。过去较长时间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使得这些野生中药材开采过度,人工培育不足,野生中药材处于濒危状态,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
2.2 盲目种植,中药材供需不平衡
近些年在國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甘肃省农民大量种植中药材,产量逐年上升,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农民实现了增产却没有实现增效,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农户们盲目地扩大种植,忽略了市场需求,中药材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产生了无效供给。
2.3 中药材质量不达标,造成资源浪费
中医药是涉及健康民生的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针对中药产品提出了严格的商品质量检验要求。目前甘肃省的中药材存在着各种病虫害风险以及农药超标等问题,很多中药产品质量不过关,不能进入流通领域,造成了中药材资源的浪费,也桎梏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2.4 中药材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中药材除了用作药物的部分被提取,其余部分将被废弃掉。此外企业在加工中成药的过程中,以及一些中医药部门,如医院、药店等在熬煮中药的过程中,产生的药渣会作为生产垃圾进行处理。被废弃的非药物部分以及药渣,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3 循环经济视阈下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1 加强对濒危中药材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甘肃省近几年针对野生濒危中药材的保护,已出台一些措施,并起到一定效果。今后还需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在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对野生濒危中药材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进行规模种植,并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药材品质。在法律及规章制度层面,需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防范各种对野生濒危药材的任意开采及破环行为,保护好濒危药材物种,维护绿色生态环境。
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开发中药材
我国这几年一直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引导市场向供需平衡的方向发展。甘肃省中药材产量虽然大,但销量并不高,这正是供需不匹配导致的结果。甘肃省要发展中医药产业,必须要建立供需之间的联系,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市场对中药产品的需求状况,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有效供给,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
3.3 要保证中药产品的质量,继续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
中药是直接关乎人们健康的产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基本利益,必须要高度重视中药产品的各种质量问题。质量问题要从源头抓起,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流通,各个环节甘肃省都要加强监管。要继续推进GMP认证,保证中药品质,减少中药材资源的浪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循环利用
中药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都是植物源性的,可考虑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问题,将这部分资源进行回收,根据特性和功能加工成饲料或者肥料等,让这些废弃物再次产生价值,从而缓解生态压力,实现资源节约。
3.5 大力培养人才
人才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只有不断壮大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将循环经济与中医药产业结合起来,并付诸于实践,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 晖. 运用循环经济模式开拓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03):108-115.
[2] 朱玉洁,申俊龙.中药绿色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实现策略和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9,50(07):1515-1522.
[3] 王海燕.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4] 彭 杰.甘肃省区域中药材产业效率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77-81.
[5] 李宗岭,段小红,王彩红.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竞争力研究分析[J].南方农业,2017(2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