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茶言说

2019-01-06徐加新李红梅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妙玉晴雯贾母

徐加新,李红梅

(空军勤务学院基础部,江苏徐州 221000)

曹雪芹虽然不是茶文化研究专家,但是他所创作的《红楼梦》却生动形象地传播了茶文化,而小说中的茶文化又大大丰富了人物形象。《红楼梦》所描写的茶文化,是整个中国茶文化的缩影,在120回的版本中,就有112回讲到了茶。据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考证,《红楼梦》中提到茶事有279处,吟诗茶道的诗词楹联23处,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20余次。小说中众多饮茶活动的描绘有力渲染了环境、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烘托人物形象、展现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传达小说中女性特定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情趣。

1 千红一窟与万艳同杯

《红楼梦》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随贾母一行去宁国府花园赏梅花,先饮茶后饮酒,玩累后,被秦可卿安排到自己卧房休息。接下来,有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在太虚幻境,宝玉翻看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不解其意,于是警幻仙姑让他饮了“千红一窟”茶,喝了“万艳同杯”酒,希望宝玉通过饮茶和饮酒达到顿悟的目的。“千红一窟”是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烹出来的口感“清香异味,纯美非常”。“万艳同杯”酒是采自花木之上麟凤之身的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和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出口感清香甘冽上品。

在脂批本中,旁边批注“隐哭字”,即表示“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由此可见,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之初就为整部书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他借“千红一窟”这杯茶中珍品来暗示贾府日后衰败,众人落得只有哭泣的下场。“千红”就是贾府上下众多美貌的女性,虽在大观园中姹紫嫣红,各领风骚,却也最后落得悲伤哭泣的下场,各自命途多舛,结局难料。正是如此,才落得“三春去后诸芳尽”的凄凉结局。

“万艳同杯”这杯酒暗示了小说中的女性纵有出众才华,却经历坎坷,遭遇不好。先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甲戌本第13回),后有元春之死,贾府一步步走向衰败。王熙凤最后只落得一床破席,迎春为父抵债而被孙绍祖虐待而亡,探春远嫁边疆,惜春出家为尼,林黛玉香消玉殒,妙玉遭受强人所掳,宝钗抱憾独守空房,史湘云亦是远走他乡,巧姐流落民间,鸳鸯是自缢而死,晴雯被冤枉屈死等等,《红楼梦》中的女性最终鲜有好结局。正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由此可见,曹雪芹意图通过“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来凭吊小说里女性的悲剧命运。

2 老君眉与体己茶

《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贾母带领着刘姥姥等一大群人到妙玉的栊翠庵喝茶。曹雪芹写道妙玉见了“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听说贾母要喝茶,“忙去烹了茶来”并亲自捧与贾母。一连串的细微动作描写足见妙玉对贾母的热情、恭敬、得体。妙玉自视清高,藐视权贵。却不得不对贾母曲意逢迎,毕竟领受贾府的供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值得注意的是,第41回中妙玉给贾母敬茶之后,又去内室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喝体己茶。从下表可以看出,水质和茶具的选择都与先前不同,显得更加讲究,妙玉把自己平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此时,喝茶地点转到妙玉卧室,变得更加私密。妙玉所表现的诸多行为都传递了对宝玉的爱慕之情。这种爱慕之情在作第41回、第50回、第63回、第87回中都有明显的表示。

品茶不仅是品茶香,品茶道,更是品人格。妙玉备茶的行为以及关于茶的高谈阔论充分折射出“槛外人”出尘脱俗的品味。后人也以魏晋风度来高赞妙玉。不过,妙玉最让读者诟病的却是妙玉的洁癖:刘姥姥用了成窑五彩小盖钟,她就嫌脏。贾母等一行人踩过的地方,她不仅要清扫,而且还要宝玉命人抬水冲洗。但是,妙玉作为修行之人,本应该是六根清净之人。然而,情欲的冲动使得她在情欲与佛规的撞抗中,付出了青春和名节的双重代价,几近走火入魔。她在情欲与佛规的门缝中呻吟、挣扎,最后,被佛规与情欲两大板块挤扁了,磨碎了。

无论是从画、判词还是曲文来看,妙玉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判词有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而曲演红楼梦《世难容》更是直白:“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妙玉一直凡心未了,清修难成,最后的结局正像自己厌弃的那个成窑的茶杯一样。“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把妙玉的清高怪僻写的淋漓尽致。她对茶具使用的等第区分和对饮茶的细致讲究,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她孤僻的性格和高雅的身世,同时也表现了曹雪芹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3 枫露茶与黑沙吊子粗茶

《红楼梦》第8回写道: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说被李奶奶吃了,宝玉大发雷霆,就要撵走李奶奶。可见,宝玉十分珍视枫露茶。同样在第78回中,宝玉在为祭祀晴雯写的《芙蓉女儿诔》祭文中,写道:“……谨以鲜花之蕊、冰鲛之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枫露茶应该也是晴雯生前的最爱,估计二人经常一起品味枫露之茗。不过,枫露茶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待考证。作者用这种茶达到渲染小说悲剧的作用。

正如《芙蓉女儿诛》中对晴雯的评价:“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晴雯的悲剧不仅仅是不甘心作为一个大丫鬟,更源于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晴雯“抓尖要强”和单纯率直的本性,不随意任何曲意逢迎性格都与大观园里的很多人格格不入。大观园里晴雯得罪的人最多,积怨也最多。于是,在第74回中抄检大观园时,我们看到,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告状。晴雯也不巧,以前骂小丫头被王夫人撞见过,当时印象就不好,又被下了谗言,更是罪加一等,王夫人于是盛怒,决定连夜突击彻查大观园。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是从炕上拉下来,赶出了园子。晴雯被赶走,竟然没有一个人为她说情留下,实在令人哀叹。连宝玉也不敢言语半句,只能是“多情公子空牵念”。

第77回,宝玉去探望被逐的晴雯,晴雯要喝茶。“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此时发出“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和泪之叹。无论先前晴雯多么风光,最后留给她的不过是一碗黑沙吊子粗茶。这段关于晴雯喝茶的描写,可以看到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悲惨生活遭遇。面对命运,抱冤而疾的晴雯至死都没向封建桎梏低头,把晴雯逐出大观园的封建家长们给了她最后一碗满是“油膻之气”的黑吊子茶,以为如此便可在生命的尽头辱没这个“冰雪不足喻其洁”的姑娘,殊不知晴雯的最后一碗黑沙吊子粗茶乃是宝玉所奉“甘露之茗”。

综上所述,曹雪芹在小说中把“茶性”与“人性”完美结合在一起预示了女性人物不同的悲剧命运。作者充分利用茶营造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人物意象,尤其是通过茶事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并由此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可谓独一无二。

猜你喜欢

妙玉晴雯贾母
妙玉那场茶事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重识贾母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