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松溪县茶产业发展思考
2019-01-06朱步泉施成就
朱步泉,施成就
(福建省松溪县天园生态茶科学研究所,福建松溪 353500)
松溪县是闽浙边陲的闽北小县,全域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8万人。地处武夷山脉仙霞岭与洞宫山交汇处。松溪河为闽江源头之一,属古建州东溪河道,支流密布,松荫影印碧水丹青。县域北纬27度,东经118度,年均气温18.1度,年降雨量1658.8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寒流与台风影响较少。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座,海拔800米以上占总面积35.43%,500~800m的占21.86%,250~500m的占21.7%;北部龙头山最高,海拔1349m。土壤有红、黄、紫色土三类,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极有利茶树优良品质的形成。
松溪历来是闽北白茶[1]、红茶[2]、绿茶与花茶的重点产区与出口基地县。上世纪80年代,松溪茶业进入鼎盛期,素有福建“南有安溪,北有松溪”美称。2016年,松溪县被评为闽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同年喜获“中国名茶之乡”。2018年,松溪县选入“中国茶业百强县”。
1 茶产业现状
1.1 产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多样
据调研,2018年全县茶叶面积7.36万亩,产量9245t,产值为4.84亿元。绿茶产量约占51%;红茶产量约占30%;白茶产量约占18%;乌龙茶与花茶产量约占1%。绿茶年均价(按出厂价计算,下同)约39元/kg(龙源有机绿茶年均价高达460元/kg),约占总值36%;红茶年均价约76元/公斤(天园生态茶科所年均价高达230元/公斤),约占总值40%;白茶年均价约70元/kg(茗博160元/kg,美嘉140元/kg。),约占总值22%;乌龙茶与花茶年均价约100元/kg,约占总值2%。
1.2 成品茶超茶园产量,内外销齐头并进
据统计,2018年全县产茶9245万t。茶园可釆面积7.2万亩,按亩产干毛茶210g计,仅为7560t,超出1685t,多出的产量是茶企从周边县(市)采购茶青加工的。境内茶企龙坛茶业2018年出口绿茶2200t,约占全县总产24%,年出口创汇500多万欧元。该茶企2016-2018年共创税659.5万元。2018年供内销茶叶约7045t,约占总产76%。内销网络大,渠道多,分布全国大中城市有600多家茶店。北至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至乌鲁木齐,南至海口、三亚。聚多地为山东济南、福建武夷山、广东广州。松溪常年有5000多人奔忙在外经销茶叶,居闽北之首。销茶总量约2万t,比松溪产茶量多一倍以上。
1.3 突出生态理念,初显品牌异彩
松溪县是全国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县,茶园经过有机认证面积6000多亩,茶园建园标准较高,无性系树种品类多,生产技术较成熟,产茶品种类多样。每年参赛产品均能脱颖而出,在“中茶杯”、“国饮杯”、“上海世博会”等国级比赛中常摘金夺银。多次参赛获奖企业有“天园”、“龙源”、“山之韵”、“湛峰”等。松溪“一品状元”、“绿龙”挤身于南平市首批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湛卢”、“龙源”、“湛峰”、“龙坛”、“日丰”、“茗博”、“美嘉”、“九龙山”等8家茶企,在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荣膺首批“放心茶企”称号。2018年,松溪县承担国家首席专家团队对接陈宗懋院士团队,在境内花桥乡长衍村试点开展茶叶绿色防控。还在郑墩镇南坑村、祖墩乡刘源村茶山开展盟军微生物菌试验,积累科研数据。“鹤峰”茶叶合作社通过配送农药控制茶叶农残,成果显著。
1.4 创新发展新理念,茶旅文化布擂台
2018年,华人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中国推介一松溪》,现已完成《古韵松溪·生态茶乡》的制作。央视公益广告《松溪绿茶》已拍成。松溪“微生活”深入茶区采访,其影像产品微信上广为传播。松溪龙源有机茶基地,经多年管养,已成“松溪绿茶”响亮名片,列入省上茶旅图。境内分布在湛卢山、七峰山、龙头山、浩屏山等处的野生茶树,各乡(镇)已重视携手茶企开发、利用与保护。“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喜获国家地理标识标志注册保护商标;“松溪白茶”地标保护注册商标在申报中。松溪绿茶与红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已揭晓。
1.5 保持行政管理架构,保障品牌创建与经营
松溪历届县委县政府均把县茶叶部门始终定位科局级单位,现茶叶管理总站参公11人,下属县茶科所为事业编3人。九个乡(镇、街道办)均配备专职茶技干部。茶业机构健全,项目策划开发有序,着力品牌创建研发,科技人员常年服务茶业生产一线,为建设茶叶生态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种茶收益差别大,品种布局不合理
今年开春以来,阴雨连绵,气温忽低忽高,不利品质形成,产量也受影响。经调查分析,制白茶的九龙大白、福鼎大毫与福安大白茶品种,茶青售价比去年上升10~20%,且茶芽大而粗,釆工成本低效益高。梅占品种,因属红茶当家品种,是金骏眉红茶的首选原料,今年效益也高。九龙大白茶[3]是松溪县选育成的省优良品种,适制绿、红、白茶。长期实践证明,该品种制作白茶特优,无愧成为松溪茶树品种的响亮品牌,但现有面积还不到300亩。福云6号产量高、茶芽旺、白毫多,在松溪栽培虽比闽东表现好,可是香气不高,滋味淡薄,不耐泡,与当今市场需求品质不相适应。该品种面积高达47.3%,在茶平主产区超出60%以上。境内特适制绿茶、红茶的金牡丹等高香型品种发展面积偏少。生产绿茶、红茶、白茶均适宜的小种菜茶也面临提纯复壮问题。
据龙坛茶企江岩才反映:该企收购境内政大、福安大、梅占及高香型品种加工的产品茶多酚含量达23.8~26.2mg/Kg,比世界各地,包括国内各出口产品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产品深受青睐。茶多酚是茶滋味重要内含营养物质指标,滋味偏苦涩,这给制茶技术提出更高要求。茶多酚含量高,与当地气候土质有关,这为今后松溪发展茶类、高、中、低品种及制茶工艺提供科学考量。
2.2 品牌运作乏力,产业效益不高
松溪茶企是支撑茶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全县茶企(含专业合作社)354家,年产250t以上的有10多家,其品牌在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品牌策划与运作乏力,具创新型,有个性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品牌少,品牌意识、策划、运作、营销 、包装、保护乏力。导致茶成品售价低,附加值少,经营利润薄,企业积累资金少,厂房设备普遍陈旧落后,无力投资技改与扩大再生产。产品质量升级缓慢,参赛或参展积极主动性不高。
近年,政府在打造茶叶公共品牌上信心不够足,茶产业发展规划、扶持鼓励措施的精准度有欠缺。政府协助完成湛卢茶企茶旅与厂房项目,投入990万元;茗博茶企开发项目,完成投资710万元,尚未能形成企业龙头作用。茶文化建设宣传广告在销区开展活动少,群众性的斗茶赛等活动也少,未能起到激活市场作用。
2.3 红白茶发展重视不够,虽有好茶没好价
松溪红茶是“政和工夫”鼻祖,据考证最早发源地在东关里管辖的锦屏遂应场(1940年才划到政和一区[4]),史上产品驰名中外[2]。90年中期,松溪又早恢复红茶生产。红茶“金毛猴”1999年获省优质茶,2005年在福建省首届名优茶评比中夺冠,列入了“省名茶”。因松溪地域在“政和工夫”申报原产地标保护时未列入,导致“松溪红茶”申报过迟,市场知名度不高。“红茶热”期间,有好茶没好价,获益甚少。“红茶热”过后,产品卖价难升,出现重外形轻内质,粗制滥造甚至添加糖与色素等非法行为。近期粗老茶青普遍转制绿茶,红茶品质虽略有提升,但又出现盲目跟隨市场,红茶发酵程度偏轻,产品外形粗糙不紧秀,青涩感重,丧失传统风格与品质内在魅力。
松溪白茶曾被《建茶志》遗忘录入,史实挖掘、地标注册保护行动迟缓,品牌影响力极低,市场名气小,售价低。精品白茶一直有好质没好价。“白茶热”以来,蜂涌而上,只顾跟班,普遍釆用萎凋槽生产寿眉,减化萎凋程序,影响品质。
2.4 茶园管理急功近利,鲜叶品质难以提高
调查发现,为了多产春茶,赶卖好价,茶区不少茶农在春前喷施根外肥与生产素,过量施用化肥,雨天撒施尿素也不少。秋冬茶园缺乏管理,封园喷药防病尚未普及,施基肥少,使用草甘磷普遍,农药使用监控尚不到位。加上深翻或浅耕少,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与水土肥保持差。
采茶旺季,松溪主产茶区采茶劳力不足,推广机釆少,鲜叶釆摘标准难把控,也影响产品提质增效。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大力耕耘茶文化,讲好茶故事
要努力扩大松溪茶公共品牌影响力,加强销区宣传广告,应透过非遗文化传承人技艺和产品,加大宣传松溪茶叶的独特品质,加强产业实况报道。要让更多的文人墨客耕耘松溪
茶文化,讲好茶故事、座客茶文化,不断挖掘历史名人与名茶的文化积淀,提升茶文化内涵。有效保护境内古茶树资源,加快编篡《松溪茶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斗茶赛活动,切实提升松溪茶叶市场竞争力。
3.2 扶大带小促发展,壮大茶叶加工业。
茶叶加工应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紧跟市场需求,更新设备。绿茶重点是设备连续化、先进化、标准化。白茶重点是建立科技含量高的温湿可控萎凋房与引进实用性强的自动连接萎凋机。红茶重点改良发酵房与釆用多样性烘干新型设备。要增强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切实提升产品的内质,策划品牌运作。要鼓励科技特派员掛点龙头企业,帮助引进先进管理模式,解决各类人才需求,让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3 提升红白茶制作水平,重塑松溪茶高端形象
松溪绿茶除有机绿茶外,至今仍以中低端炒青香茶产品占领市场份额,这是地理位置及品种现状内因条件形成的。从绿茶制作水平而言,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松溪茶叶提质增效的重头戏在红白茶。
松溪县地理环境与品种适制高端红茶,如梅占及小种菜茶,种植面积较大。近年发展了黄观音、金观音、金牡丹等高香型良种,制成红茶具有独特品质,所产红茶履次获得名优茶最高奖项,且历史知名度高,口碑好。红茶又相对较适应小型化生产,符合松溪现阶段条件。要借助县首批非遗传承人评选揭晓的东风,加强工艺研发,提升制作水平,多生产高端产品参展参赛,抢占市场。
白茶要提高茶青采摘标准,重视传统工艺,推广水筛晾青,利用阳光房、萎凋间进行复式萎凋,提高萎凋房设计水平及自控数据科技含量,加大高中端产品产量,尽快提升松溪白茶质量。
3.4 强化茶叶基地建设,确保优质原料供应
茶叶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要有好的产品质量,而优质原料来源是基础。要采取项目驱动、分点实施逐步推广方法,增加生态有机茶比重。每年须成片淘汰一批福云6号改植换种,培育一批经济价值高的优新品种茶园。重点推广九龙大白茶、纯种菜茶及金牡丹等高香型品种。
在茶园管理上,要增施有机肥、土厩肥,重视畜牧场粪便热化处理,增加有机肥源。要重视秋冬茶园深翻浅耕,持之以恒加大病虫防控力度,源头管控农药销售,禁止高残留的农药及除草剂使用。茶企收购茶青要严格把好农残检测关,杜绝农残超标茶青进厂,切实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3.5 尽快培育茶叶市场,理顺茶叶流通体系
成品茶含再加工七类中,松溪占有绿、红、白、乌龙、花茶五类。茶叶产业链从茶青到干毛茶、精品茶,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巨大的交易量。必须加强各环节安全卫生管控,让产品可追溯,提升产品透明度,利用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加快流通环节,节约产品成本。要在茶平、郑墩、渭田三个重点茶区建好茶青市场,配备质量安检员建档立册,随时检测与追溯农残,解决露天或简陋地摊式交易的脏、乱、差现象。
松溪县地处闽浙赣茶区中心,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在县城郊区规划建设茶青与干茶大市场,利用大数据电商平台同步发展。要引导周边的茶企参与扩大区域市场建设,实施企业化运作,集团式管理,使之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
3.6 发挥茶协会作用,引领产业跨步前行
2005年初,松溪茶业协会成立,现已14年。历经三次换届,为松溪茶叶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今年是协会第四届换届选举,原会长因年事已高,要求不再续任,建议抓紧选出德高望众具处级领导任职经历的新会长,引领茶协会迈向新辉煌。
实践证明,政府在实施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上,容易偏离实际。在实施产业特殊政策及扶持项目上,精准度、效率及覆盖面上也会有欠缺。市场与企业的事,政府应当多交给市场和协会去做。政府旨在强化宏观把控,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为了重振松溪茶业的雄风,在提质增效上有新突破,全县茶农茶企期望着县茶业协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