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

2019-01-06刘冠楠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文精神理念

刘冠楠

(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吉林长春 130000)

在目前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机制创新与完善时,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精神教学内容,注重变化体育精神教学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人文内涵,从而使学生在创新、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品读体育精神教学的内涵,从而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最理想效果。

1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背景分析

健康中国是当前大众对健康生活的理性重视,更是一种以人为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重要理念。从目前大学生身心素质状况看,由于缺乏对学生健康意识的足够重视,加上多数学生普遍未能形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实际上,做好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创新,就需要从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矛盾出发,通过针对性解决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重技能、轻精神”问题,通过塑造学生为本的教学思维,从而适应健康中国的时代环境,进而实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上,更多与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相一致,未能真正体现和诠释体育教学的精神理念与习惯培养等“多功能”特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片面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习惯的健康培养,多数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之后,缺乏应有的竞争理念与创新思维,很难让学生真正实现心理与情感上的充分培养。现阶段,多数大学生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更是忽略了体育文化的传播价值,以至于很多体育教学更多是一种“模仿式”教学,未能将应有的体育精神与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很多学生也未能有效品读体育教育中所诠释的精神理念。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时,既要注重教育机制的改革优化,也要注重塑造学生为本的教学思维。

其二,在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关系处理上,多数学生过多追求体育竞技运动的训练,忽略了体育学科的教学性,以及学生的成长性,致使目前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有效适应当前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综合需要。因此,传统体育教学活动,既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也无法有效弘扬和传承体育文化,很难实现该教学活动的最佳价值。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聚焦学生习惯培养,关注体育精神的诠释与融入,更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点所在。

其三,在目前使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中,存在方法过于僵化,体育课堂依旧使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不足。而在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设置与应用上,缺乏应有的合理性。对于大学生培养来说,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人文精神才是重点,尤其是要将关注学生个人的健康放在核心位置,这也恰恰是健康中国理念与大学生培养机制的全面融合。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内涵

从健康中国视角出发开发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课程时,着重通过对健康中国的“人本健康”理念进行科学挖掘和系统化整理,积极寻找各种有利于体育教学和学生培养的资源内容。因此,在当前创新大学生培养体系时,要坚持以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为基础,优化体育教学形态,通过融入多种教学理念,打破传统体育课堂中的技巧性教学,发挥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优势,从而为体育教学创新和大学生培养体系优化提供充足动力。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实施价值看,相对于技能与知识培养外,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正确合理的认识,尤其是从精神与习惯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焦点与核心,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教育活动开展时,要注重融入体育精神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释放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对健康的充分认识。当然想要真正实现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与培养的理想效果,就必须立足体育精神教育资源的课程开发与创新,特别要注重融入和诠释健康中国的基本理念,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锻炼意识和习惯。

在当前大学生培养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调动学生对体育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感,要注重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到体育教育中所诠释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理念,通过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和感知,从而实现体育精神教育的最理想效果。同时,也要结合目前教育技术成熟应用的时代背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造与优化,通过融入学生个人的精神理解与思维体验,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创新性教学内容。针对目前学生对体育精神的了解与认识相对的客观缺失,因此,当前开展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活动时,要注重丰富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注重寻找可被应用的体育精神,从而打牢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

3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

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和人文品质,进而传播和推广积极健康的运动精神。当前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既要聚焦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引导,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在健康中国理念下,引导学生形成应有的体育精神,既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关键诉求。在开展综合、系统化的体育精神教育时,要注重从学生本人的全面成长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负荷量,选择合适的体育教育资源,通过合理化的课堂改造,让体育精神适合课程应用。体育精神是现代体育教育活动的精髓所在,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关键内容,而体育精神是教学的精髓与本质,因此,只有从学生全面成长与精神感知视角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才能确保学生的体育精神理念与习惯得到最佳应用。

其次,要注重充实体育教学力量,尤其要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构建现代化、内涵性教学机制。目标的关键是要注重引导广大老师形成应有的科研意识和人文思维,要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融入必要的创新精神,通过培养老师形成持续性、创造性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合理把控课堂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赋予体育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力与创造活力。结合当前体育教学实际看,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对体育课堂进行延伸与改造,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力量,从而助力现代体育教学创新。在教学创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优势,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供学生学习。

最后,在开展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学会利用和借鉴其他学科,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通过系统化融入体育人文故事,彰显人文精神教学特色和学生为本的特色,通过综合诠释健康意识,从而构造强有力的体育人文精神教学新机制。目前大学生培养时,由于缺乏健康习惯的有效融入,加上很多学生忽略了对健康的必要关注,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将“健康理念”积极融入高校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健康的具体内涵,并且从这一理念中积极挖掘到合适学生的文化理念与精神因素,从而在全面丰富高校大学生教育素材的同时,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全面与本质性优化。

4 结语

在健康中国理念,聚焦学生健康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学的重点与关键。大学生体育教学是一种立足教学素材应用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是体育教学方法,还是使用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诠释从学生“核心成长”出发,通过综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态,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品味体育精神教学的价值所在,实现体育人文精神理念的课程化开发。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人文精神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