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19-01-06周辉煌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家具工匠思政

周辉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民教师应有的担当。“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贯彻执行习主席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具体表现。《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是以培养学生进行家具创意设计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课程,如何将德育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使本课程成为徳技双修的课程,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教育课题。

1 本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本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以前讲得比较少,且教学形式多以“显性教育”的方式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侧重于讲授职业道德的相关准则等内容,学生对此表现出冷漠甚至厌恶的情绪。以往授课中所讲授的思政教育内容偏重于宏大叙事,脱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没有将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人才培养中注重“一技之长”的培养,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融入。

2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

2.1 高职学生在设计理论知识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厚重感不强。对于家具发展简史及风格演变的学习,学生多数停留在单纯记忆一些时间、人物、作品名称等内容的层面,而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外家具文化的熏陶,对中外优秀的家具文化遗产理解并不深刻,对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认知不足。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设计文化的源泉,是中国设计师的立足点,建立中国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激发学生在设计中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已经是本课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需求。

2.2 当前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希望学有所用,但是,在实训过程中,他们又表现出工作韧性不强、急功近利等问题,这跟我国高职院校一直重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关。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我们国家需要搞普通研究的人,也需要搞专业工作,当高级工匠的人,后者我们国家更需要”[1]。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现代企业高度重视员工的工匠精神,高职学生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能被企业、行业所接纳,才能获得生存发展、施展抱负的机会和空间[2]。

2.3 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创新思维方法技巧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把内容讲解给学生,学生沉默式的接受,缺少互动与反馈,然后学生程序化的完成课程作业,整个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引导[3]。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原创设计积极性,在强调设计专业性的同时更注重设计诚信和道德的培养。

3 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上坚持的原则

3.1 在挖掘思政教育内容时遵循适度原则,并且与所授专业内容相契合,不能偏离课程的教学方向。

3.2 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素材的选择与安排,应该选取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能够有效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的内容。

3.3 特别注意课程思政的实施以隐性教育的形式融入,主要通过案例和活动,巧妙地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自然渗透。

4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步骤

4.1 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有的放矢

本课程的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本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第二,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其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素养,树立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养成尊重宽容、团结协作和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2 立足文化内涵,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遵循课程专业教育要求的同时,充分挖掘“育德”内涵,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在讲述家具发展简史时,精讲中国古代家具经历的“制造”中配合着“智造”的渐变发展过程,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学生对家具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讲解家具结构设计时,播放《大国工匠》等视频资源,了解中国木匠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工匠精神,挖掘、整理中国木匠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思维,努力弘扬中国工匠精神,复兴工匠文化;对于人体工程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融入科学精神、敬业、文明、友善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实践态度和职业素养;在综合实训中则以“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德育元素,着重培养学生在家具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能力,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3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较为完备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结合点,并与专业课程知识点一一对应,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思政线,多条思政线又形成“思想”和“行动”这两个思政面,最终形成“德技兼修,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最终,依据所形成的思政教学框架,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4.4 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多元化手段,贴近学生兴趣与需求。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来自于与价值观引导相关的、与时事政治相关的、与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相关的、与性格养成相关的内容等各个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在课堂上适度播放《家具里的中国》等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其次,多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中外家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演变的基础知识,以及家具设计大师们的成长历程及主要设计思想等,从中发掘价值观,寻求创作规律,学习艺术创作的精神。第三,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开展主题讨论,教师对学生所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进行引导。在进行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训环节,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企业,举办企业行业领军人物或者一线优秀员工现身说法式的讲座,请校友在线进行经验分享和工作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企业一流的工艺流程、严谨的工作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严格的规章制度等。

4.5 调整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评价

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细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除了考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4.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师的硬实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和加强教师的思政认同感,提高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着力扭转重智轻德的现象。其次,专业教师应该提升专业科研和教学能力,不断探索专业知识点融合价值理念的教学路径[4],从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方法改革、多手段载体运用等途径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本文的研究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得学生专业技能及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融合提升,从而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家具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