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二三四五”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艺术设计

柳 熙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近年来,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艺术创作、文化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艺术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也因为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质低下、创作后劲不足等备受诟病。大学语文作为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文化基础课,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不断深化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是助推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分析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出了打破困境的“二三四五”路径。

1 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1.1 教学理念的落后

大学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必修课,它融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而在今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重要文化基础的大学语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能置身事外,也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此外,调查显示,许多用人单位认为艺术设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够,缺乏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交际能力不足等等,而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用丰富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一条可行的捷径。

1.2 教学标准的缺失

教学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等。因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中专业特点明显,大学语文教师总想根据专业特点更好地开展教学,再加上教师自身教育背景多样,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上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教学进度不统一,知识点涵盖程度不一,导致学生的接受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学标准的建立极为必要。

1.3 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采取的满堂灌。到了大学,学生早已习惯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习惯将教师的观点奉为圭臬,自己没有对文本的独到见解。而一些教师在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却以失败告终后,干脆也采取中小学课堂的模式,整堂课都采取讲授的方式,从作者生平讲到创作背景再讲到文本主题思想等等,如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此外,在艺术设计高职院校中,学生感性思维较强,不愿意受束缚,他们更愿意接受有趣轻松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单一,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

1.4 教学时空的局限

一堂大学语文的上课时间为90分钟,在这90分钟里,教师要导入新课、突破教学重难点,需要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尤其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可是上课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在课堂上就能够完成,需要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的外延,打破语文课堂的局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

2 艺术设计类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

艺术设计类大学语文所面临的上述四大问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很多其他高校的大学语文也面临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

2.1 两大教育理念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上海市的高校也已经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径。在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创业精神等思政元素与职业核心素养融入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双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既提升人文素养,又提高了专业素养。比如在学习诗经中的《蓼莪》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进行系统介绍,以诗歌为契机启发学生感恩父母,关爱父母。又比如在教师自选教学内容中,选取《工匠精神》专题,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专业品质。

2.2 三大标准建设规范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育没有教学大纲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符合艺术专业发展的教学标准。为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对教学质量标准的完善工作,做好了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等三大标准的建设工作,一是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制定了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三维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考核等。二是制定了大学语文授课计划,规划了每学期的课程内容,比如大一上学期以小说和散文学习为主,另有两次教师自定义教学内容,将教师的个性与大学语文的共性相结合,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三是规定了教案的格式体例,教师可根据学校安排的既定教学内容,自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三大教学标准的建设统一了学校教学进度,又充分考虑了教师的个性要求,在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升学生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四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校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专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一是专题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做成一个个专题,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的全貌,比如在介绍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时,全方位展示京派小说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一类型的小说。二是启发式教学法,即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自己思,最终得出自己的看法。三是项目教学法,即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设计类专业特点,设计一些项目,让学生结合专业特长来完成,比如在学习张爱玲的《更衣记》中,介绍了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女性服装流变史后,让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画出他们最喜欢的那个时期的服装,并标出理由,学生完成这一项目的热情度高,而绘画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也是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四是创设情境法,即通过课文中典型的艺术形象,营造一个拟真实的环境,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局内人”,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四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课堂满意度。

2.4 五个实践活动打造“永不下课”的课堂

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提高学员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必须打破有限的教学时空,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了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的外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我校大学语文教师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对接起来,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每年学校开展“艺术作品赏析”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轻叩诗歌大门——现场作诗”活动、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共读一本书”活动等五大课外实践活动。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了阐释艺术作品的能力,扩大学生学习视域,为专业、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结语

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以及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的能力,积极开展探索,不断创新教法学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艺术设计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