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研究

2019-01-06彭惠玲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所学内涵英语教学

彭惠玲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广西 541002)

英语教学与学习是目前大学生熟练掌握所学英语知识,开阔个人学习视野的重要平台。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时,大多以“内容记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不仅影响了高校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1 当前大学生英语教学与学习活动的问题分析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想要展现英语教学的人文特色与“工具应用价值”,需要学生在掌握丰富词汇知识的同时,能够将个人理解与语言意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结合目前在英语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实施状况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1.1 英语教学与应用脱节:影响教学实效性

英语教学与学习是“相辅”的关系。想要实现理想效果,除了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也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途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大多对语言应用思维重视度不足,教学活动不够形象,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合理理解与全面应用。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创新环境下,在高校英语教学时,老师要使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借助“教学并用”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学习与文化理解、语言应用等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将简单的英语学习“转化”为具体的英语素养能力。

1.2 教学与学生学习积极性脱节:影响教学创造性

当前大学生英语教学时,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理念,加上英语教学体系过于机械、死板,影响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积极性。从本质原因视角看,主要在于当前大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充分融入,也忽略了学生观察生活意识的有效培养。因此,直接限制了学生参与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多数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也缺乏应有的生机活力。作为应用教学,只有诠释创造性,才能实现教学价值。

1.3 英语教学与语言环境脱节:影响学生的实际理解

学生对英语教学所讲述的内涵进行科学、合理的全面理解,实际上,是当前学生精准表达所学英语知识的核心关键。受不同文化内涵、语言应用和传播环境等多种因素差异化影响,学生对英语内涵的具体理解与汉语应用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别。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存在较大偏差,也未能对英语词汇应用形成成熟体系,加上英语、汉语等不同语言情景的综合差异,引发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理解应用上的多样性困难。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创新进程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应有的英语转化意识和实践英语思维,就发展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应有“突破口”。

2 大学生英语教学体系优化与学习模式创新的综合要求

英语是大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素养培养的核心载体。在当前教学体系全面创新环境下,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因此,想要真正应用好高校英语教学体系,就需要针对目前学生英语学习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真正在英语教学创新中“受益”和“成长”,并使教学与学习实现双重提升。

2.1 立足教学与学习的实际需要:创新的基础

大学生英语教学与学习创新时,应该注重考虑当前教学形式的全面变化,通过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利用信息媒体的技术便捷性,强化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教学应用意识,适应信息环境下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创新需要,从而为英语教育活动的立体化创新,提供阵地。要始终坚持学生为核心的基础思维,将学生的综合学习需要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积极诠释服务思维,将师生读者的阅读与学习需求放在教学创新的首要位置,用精准、多样,有内涵的信息来服务学生的多样化、内涵化的“学习需要”。

2.2 立足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本质规律:创新的关键

在教学体系全面创新环境下,大学生英语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着重解析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使用符合学生学习与成长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参英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个人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模式的优化,构建最适合学生学习、最符合教学环境的高校英语教学新模式。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时,除了要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技术时,也要深度融入教学领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元素,通过选择合理的英语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英语综合实践中,形成扎实的语言认知和审美体验,并且形成应有的人文思维。

2.3 立足学生技能应用的实质需要:创新的目的

大学阶段是学生将个人所学、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综合转化的关键阶段,也是在引导学生掌握良好基础,并且转化为实际技能的关键时期。重视高校英语教学,并且培养学生形成对英语知识学习的探索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形成应用技能,奠定良好支撑。高校生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并非为了简单的“应对”等级考试,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理念与文化认知。通过巧妙、合理的文化转化,使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更好转化为英语技能。在大学生英语学习时,有许多极具趣味性、内涵性的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在有效确保英语教学的趣味基础上,更生动、客观的反映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好将个人所学的英语知识内容与实际应用环境相融合,从而有效消除不同语言环境的差异。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时,应该将趣味引导、实际应用全面融合,引导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优化与学习创新效果。

3 大学生英语教学体系优化与学习模式创新的实施策略探究

大学生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教学核心在于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英语知识,并且寻找到所学内容的合理应用途径。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来说,此时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英语知识的框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延伸,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学习和掌握所学英语知识。

3.1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打造应用性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是一种全新教学体系下,新理念与新思维融入“新方法”的全新教学方式。这就决定了当前英语教学创新时,要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多样化教学方法优势,优化传统英语教学课堂,形成“应用性”融入“趣味性”的英语教学课堂。第一,立足教学应用,为学生营造英语知识应用的良好环境,在系统化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英语应用思维和能力。第二,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生动性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老师要注重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语言思维学习、应用的特点与英语教学充分融合,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必要的乐趣。

3.2 立足学生特征,变革教学评价机制,树立科学导向

创新性教育理念为高校英语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提供了全新切入点。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质性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思维,调整考核方向,才能实现高校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理想效果。全新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一种从学生学习兴趣视角切入的教育方式,通过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索引,为学生寻找个人兴趣、丰富个人素养,提供必要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将自身学习兴趣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无论是教学方式创新,还是教学考核重点“迁移”,都需要予以变革,通过树立“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成绩考核+动态考核”的多元“评价(evaluation)”机制,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动力”。

3.3 立足文化内涵,丰富教学内容,打造内涵性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想要实现最佳沟通与语言交流效果,就需要从教育互动与参与实际出发,构建多形态、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在目前英语教学时,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英语知识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理解转化为多样性认识。只有从文化视角切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素养,并以个人体验和理解的综合视角来理解所学内容,才能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最佳效果。基于文化理念驱动的高校英语教育体系,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并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更能切实感知英语学科所诠释的文化思维。

4 结语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整体处于创新阶段,随着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日益成熟。在多元融合时代,只有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人文情趣和具体应用等多个视角出发,更好优化现有的英语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孕育个人学习兴趣,并且将所学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核心素养。当前,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初步完善的今天,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最佳教学环境,尤其是通过融入学生感兴趣、极具文化气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势必能够实现英语教学与学习的理想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所学内涵英语教学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非所学
非所学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