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人才需求与教育路径探析

2019-01-06马艺嫤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南一带一带一路

马艺嫤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海南海口 570100)

1 海南“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优势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新阶段海南统筹海陆、兼顾东西的最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是连贯古今、联通中外、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是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和新优势。正如海南刘赐贵书记在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带来宝贵机遇。”

海南在“一带一路”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并且又给海南充分发挥现有的环境优势、特区优势和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港优势提供了良好机遇与巨大空间。上述优势是同处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沿海其他任何省份都无法比拟的,在全国乃至整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海南的优势交汇、整合在一起将进一步打造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升级版,而人才与教育对海南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注重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才能使海南在国家“一带一路”中抢得先机、觅得商机,占据有利的重要战略地位,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的人才需求

2.1 海南经贸与产业合作的人才技术支撑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南发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迫切需要各领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还是产业合作,均属于实践操作层面的硬实力投放,这其中主要包括项目工程、技术、贸易、金融、经济、通讯、法律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离不开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支撑。铁路、公路、电力、管道等运输产业的工程设计、建设施工和质量监管人才;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领域高端技术人才;经济管理、财务金融、法律保障等社科领域人才成为海南“一带一路”实施及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核心要素。除此之外,海南的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参差不齐,要寻求各产业领域的协同与互补,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产业承接与产业链塑造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对于海南高校而言,调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一带一路”成为重要责任。

2.2 重视海南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而政策沟通又是海南“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度保障。要实现海南和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公共外交、媒体合作等,必须有一批熟悉各国政策国情、精通多国言、了解各地文化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就非通用语言人才培养来说,语言是实现所有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是增进民族互动、凝聚人心的纽带。“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近 50种官方语言,加上民族或部族语言将近200种,而目前海南高校开设的语言类课程仅20种,语言翻译人才短缺的现状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战略需求,海南教育需要加大量非通用语言人才的培养力度。最后,就是对熟知沿线国家国情、政策、历史变迁的人才需求。只有对合作方有着充分了解,才能避免“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战略安全风险及文明冲突风险。而加强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教育,并充分发挥跨界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凭借他们的语言优势和对他国风土人情、社会现状的了解,促进一带一路的推进。

2.3 迎合海南经济增长的创新创业人才需求

自博鳌论坛后,海南的经济增长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型。“一带一路”的出现,为海南经济新增长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化思路与战略通道。当然,这一战略转向也加大了对海南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海南的研发需求与科研成果需要必然会不断增加,培养一批集创意、知识和技术为一体的大学生,并在大学实验室与市场需求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人力储备是极为必要的。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的教育路径

3.1 内生路径:深化海南教学改革与教育国际化

推进“一带一路”的人才建设,需要海南高校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检视,强化学生国际意识与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深化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需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作。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应建立跨学校、跨区域的人才教育平台,各高校可根据优势与不足,在工程、管理、贸易、法律、语言等学科专业开发联合培养项目,并努力实现不同高校间课程学分的相互认可,以适应和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需求的“走出去”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其次,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敢于打破现有学科的分类布局,整合已有学科专业,开发出跨专业的“一带一路”学科,实现“一带一路”人才的多视角培养,尝试探索“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以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促进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海南高校层面应以国际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主要渠道,通过专项财政资金或学校自筹资金的支持,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有针对性地派遣在读的本科或硕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应的机构、企业和国际组织开展见习、实习和实践活动。

3.2 外延路径:加强海南留学教育走出去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据《2014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的775所高校学习。就来华留学生规模而言,已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成为继美国和英国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现有高等学校数量为2542所,而招收留学生高校数只占30.49%,可见挖掘的潜力仍非常巨大。海南需要抓住时机乘势而上,落实好“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上提出的“双十万计划”,以及《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同时,海南高校还应注重教育服务和产品的开发与提供,通过加强外文授课以及专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各种方式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需求,促进来华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4 总结与展望

从古至今,文化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做好“海丝文化”这篇大文章。在文化机构设置方面,建议省政府同国家文化部联合,在海南设立“中国(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基地”;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图书馆,发动沿线国家开展图书互赠、交流活动;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可将正在琼海兴建的南海博物馆扩建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设立中国(海南)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团,面向全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公开招聘艺术家,在国内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巡回演出。在文化活动方面,可着手音像创作、专题片摄制、书籍出版、文艺演出,与海丝沿线国家合拍电影,举办“海丝文化”国际研讨会,轮流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音乐节、舞蹈节、电影节、电视节、服饰节、欢乐节、饮食文化节、图书展、摄影展、绘画展、乐器展、文物展、收藏展、游艇展、沙滩排球赛、国际象棋赛及民间赛事等。力争沿线国家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活动。

“一带一路”战略为海南教育走向国际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其中,政策沟通为海南教育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贸易与资金的融通为海南教育国际化提供了经济支撑,中国与沿线国家线路建设压缩了教育合作的时空距离。“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扩大人才交换规模、开展合作办学、共建共联科研中心、整合科技资源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海南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发展模式创造了新的机会,多方互鉴下有利于海南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汲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质量。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将推动海南和沿线各国高等学校成为更深层次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研究、人员培训、论坛展会、交流访问等形式,推动海南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海南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