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对比为例

2019-01-06尹金芳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交际

尹金芳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英语学习不仅是掌握这一交流工具,也是对各国不同文化的了解。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包括专门用途英语,因此,旅游英语作为旅游英语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其教学目标应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对比中西方的茶文化起源,茶的种类、品茶意境及人文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节微课,是对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创新教学,可以作为旅游英语教学的参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旅游英语与跨文化交际

我国的跨文化研究热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学者胡文仲引入了国外的“ 跨 文 化 交 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概念及其研究,随后得到国内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胡文仲[1]和陈申[2]等著作都是关于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开始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外语教学目标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许力生[3]、高一虹[4]、刘学惠[5]、毕继万[6]、潘亚玲[7]、葛春萍和王守仁[8]等已展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随着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涉外导游等国际化服务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扎实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以满足国际化的旅游行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旅游英语作为该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应注重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如旅途导游、涉外接待等具体工作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宗教礼俗等,从而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有效交际。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该全面导入文化教学,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才能很好地接触、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避免由于忽视文化差异而引发文化冲突。例如,“龙(dragon)”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大,“龙”虽然在中国是权力、身份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是恐怖、邪恶的怪物[9],在荷马史诗和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dragon的联想意义是怪兽或魔鬼,《圣经》中撒旦也被称为dragon。作为导游人员在给外国游客讲解有关“龙”的故事时,一定要介绍中国的文化背景,在汉语中“龙”是力量、权威的化身,象征皇权。否则当他们看到故宫宫殿独特的建筑之上巨龙缠绕,就会以为中国的古代帝王们像恶魔一样恐怖,我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会被外国游客理解为“魔鬼的传人”,当听说中国人“望子成龙”会感到难以理解。当对外国游客介绍“亚洲四小龙”时,若对应翻译成“FourAsian Dragons”,也许会让西方人联想到邪恶,这与我们想表达亚洲四个新兴经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意义大相径庭,恰当的说法应该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

2 旅游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我国学者把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0]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模式和资源拓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广泛应用,2015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合办的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拉开序幕,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每年举办一次,影响力颇大,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探索基于微课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旅游英语教材选取的题材广泛,分单元设置不同主题,涉及酒店入住、航空服务、国内外著名旅游名胜古迹、中外习俗礼仪等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因此,旅游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模式,把单元涉及的主题或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向学生传递旅游知识和表达,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从而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3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对比

3.1 茶文化起源

3.1.1 中国茶文化起源

中国茶的原产地,茶的故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中国,茶被称之为“国饮”。相传,公元前2723年,炎帝神农遍尝百草,有一天身中72种药草之毒,顿感头晕眼花,呼吸急促,生命危在旦夕。正当他口干舌燥之时,求生的欲望让他本能的抓起身边的树叶往嘴里吃,吃着吃着,忽然感觉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呼吸通畅,中毒症状随之消失。俗话说因祸得福,后来神农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这种树叶具有很强的解毒功效,人们为了记住这种神奇树叶的功效,后来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荼”,公元806年,唐代的一些文人雅客将此饮品称为“茶”。如今的制茶和饮用的步骤虽然没有古人那般复杂,但是茶风却从未变过,有些茶人对茶道的喜爱超乎想象。

3.1.2 西方茶文化起源

纵观历史,茶更是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穿梭于之前的东方世界而转到西方世界。自从十六世纪开始,传教士就通过走访传教的方式将茶的存在和由来告诉了当时的西方人。直到十七世纪初,荷兰的商人将珍贵罕有的茶品送给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人,从那时开始才真正开始接触茶和饮用茶。不久,喝茶品茶的风气在英国的宫廷也就是上流社会开始流行起来,之后也频繁出现在社交场所。茶顺利成章地成为了当时人们最喜欢喝的饮品之一,渐渐地喝茶变成了当时英国人生活中不可以缺少的东西。

3.2 茶的种类

我国有四大茶区、分别是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茶叶种类繁多,一般把茶叶分为六大茶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绿茶特色是清汤绿叶,最有名的是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红茶顾名思义汤色红润、味道醇厚,最有名的为正山小种红茶、祁门红茶、滇红等;青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最有名的为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地区的高山乌龙等;白茶汤色浅绿是其特点,名茶当属福建福鼎白茶;黄茶黄汤黄叶,最有名的为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等;黑茶汤色深且明亮,最有名的有云南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等。

而西方国家主要饮用的是红茶。如欧洲气候湿冷,红茶性温,有暖胃之功效。红茶经发酵后茶多酚大量减少,茶香更加浓郁,对胃部刺激大幅减小,更适合调配牛奶、糖、果汁等其他辅料制成混合茶饮。

3.3 茶具及品茶意境

其实西方人所讲的饮茶与地道的中国人的喝茶并不相同。在我国,饮茶习惯往往是三五相聚,品味交谈,可以是有关茶的品质、人生感悟甚至生意往来。喝茶最注重的是内在的东西,比如喝茶的心境,再比如品茶时所追寻的道。我们认真品尝茶时会放空自己的心使自己安静下来,然后用心去感受不一样的茶的品种、茶的香气。国人对茶具颇为讲究,多用瓷器、陶器,盖碗、紫砂壶是主要的冲茶器具,尤其是用于普洱茶的紫砂壶,需要洗茶、分茶、盛茶,不一样的品茶过程就需要不同的器皿,当然,这一系列的过程,对水源、水温以及茶叶的品质要求也比较高。

而英国人所说的饮茶多指茶歇时间的早茶、上午茶和下午茶,不仅是喝茶,还会有一点甜点参与。下午茶的创始人是贝德菲尔公爵夫人,她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闺蜜,她经常去皇宫与贵妇小姐们聊天。当时的英国皇家的晚餐通常很晚,大家都说午后到晚餐时间过长,时常感觉很饿。于是乎公爵夫人就准备了一壶茶,配了些精美的蛋糕,这样就能好好地渡过漫长的午后了。慢慢的,其他贵族也开始邀请贵妇们去参加这样的一个聚会,公爵夫人的做法很快变得流行起来,英式的下午茶也逐渐地被世界接受。在国外,他们对银制品非常青睐,在选用器皿饮茶时,则更喜欢用银质的器皿来饮用,因此,国外的茶具普遍为银质器皿和骨瓷茶具。

3.4 中西方茶文化的人文内涵

东方文化中有一种叫茶道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感觉,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它,了解它。喝茶对于中国人是很特别的,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讲就不仅仅是去喝茶解渴,茶中包含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儒、道、佛这三教的文化也被完美地结合在其中,注重“和”、“以人为本”以及“自然而然”等思想。茶文化学者认为,只有保持初心、顺从本心,才能真正领悟大自然当中的哲学思想,并切实达到“无为”的境界。所以,饮茶在于自然、平和,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另外,我国茶业大多产于偏远山区以及丘陵地区,茶树在气候无常、环境恶劣的环境中坚韧、奋力成长,其所蕴含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所要保持的重要品质。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茶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也不一样,所以中西方茶的文化人文内涵意义也大有不同。西方的茶文化是新航路开辟和全球贸易发展传播的产物,也就是说,西方喝茶的文化与他们国家资本主义的相关发展是同时的,所以西方茶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下午茶文化中。下午茶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社交行为。下午茶饮茶品种单一,以红茶为主,但是茶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媒介,茶品茶香都不重要,饮茶的人更注重的却是社交文化和社交礼仪,是一种身份、格调。

4 基于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微课设计

4.1 选题分析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密切,许多文化也在逐渐融合,茶文化已深深影响着国内外的生活模式,形成了特有的茶文化理念[4]。在经过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茶文化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生活理念等其实更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国内有研究指出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英语语言及其文化的教与学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西学”的“有来”,而却忽略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有往”,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西方历史、文化、宗教、时尚等内容如数家珍,而对中国的儒道、茶文化等文化瑰宝却弃之如敝屐[11]。因此,笔者在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设计一节微课教学来探究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输入中西方文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有助于突破中西方茶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微课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采用“四步式”,功夫茶小视频导入、初步了解、深入探究,情感提升,引导学生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其内在品质的提升。

第一步,以几秒钟的功夫茶短视频导入,配以“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温馨而又洒脱的功夫茶表演画面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切入微课的主题:学习中西方茶文化,凸显跨文化交际。

第二步,播放PPT的内容,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茶的种类介绍以及茶具的使用,配以背景音乐“彩云追月”。PPT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图片,如各种茶类的图片及不同的茶具的图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做出相应的讲解和提问,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

第三步,播放中国茶馆的小视频以及西方国家下午茶的小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中西方品茶意境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接下来是“茶”话趣谈,播放PPT上关于与茶有关的英语短语,PPT中配上一些相关场景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尝试理解与翻译,这些短语大部分是和西方茶文化有关,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步,播放茶叶的生长环境的图片,启发学生发现很多茶树生长在气候无常、环境恶劣的环境中,学习茶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4.3 微课设计过程

4.3.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饮茶文化及中西方茶文化不同的内涵意义。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传承中国“和”、“以人为本”的传统茶道,学习茶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4.3.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西方茶文化起源,茶的种类及特色,品茶意境及中西方茶文化不同的内涵意义

2.教学难点:跨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3.3 微课脚本设计

第一幕,热身准备,激发兴趣。利用功夫茶短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习中西方茶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幕,直观展示。老师通过提问:“Do you like tea?What kind of tea do you like?”展开关于茶文化的起源、茶的种类以及茶具的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区别不同茶的英语表达,如对black tea、green tea、dark tea、white tea等对应正确的茶。

第三幕,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示例跨文化交际。通过观察中国茶馆的小视频以及西方国家下午茶的小视频,感悟不同的文化内涵。然后翻译在中西方茶文背景下关于茶的有趣的表达,如“ all the tea in china”,茶叶在18世纪刚进入英国时是非常珍稀的奢侈品,仅上流社会才有实力享受,因此这个短语就意指拥有巨大的财富而不能翻译成中国所有的茶,通过这些例子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交际失败。

第四幕,情感态度提升。茶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最佳饮品之一,茶叶的香味与甘甜带给我们对生活的“和”的态度。由于茶树的恶劣的生长环境,我们应学习茶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喝茶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媒介,以“茶文化”为载体强化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我国和西方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微课展示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是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创新,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交际羊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两块磁的交际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