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社区体育项目创新现状研究

2019-01-06王晓秋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吉林省全民调研

王晓秋

(北华大学,吉林省 吉林市 132013)

从人类体育文化、体育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体育对于人类健康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而借助于科学的机制实现体育与人类健康事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产生了一个关于体育与“大健康”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即“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角度来看,就社区体育发展而言,走向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等的“协同对话”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创新趋势,也是一个符合体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的可行性思路。但是当前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初级的阶段,本文选取吉林省部分地区进行了一定的社会调研,力求对我国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知识素材。

1 吉林省社区体育项目创新的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国务院为了提升全面健身、全民健康、全面体育的意识和理念,开始设置“全民健康日”,此后又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等纲领性文件,旨在构建起一个面向大健康的全民体育发展格局。吉林省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作为这种格局下的一种实现机制,在当前体育文化普及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根据我们的调研,经过多年的发展吉林省的社区体育发展呈现出这样几个现状:

1.1 公共体育管理机制发展较为滞后

在广义上,社区体育的发展涉及到地方政府、社区、高校、民间体育团体、居民个体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是一种明显的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配置的管理过程。根据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在吉林省近些年来的这种大众体育协同实践中,地方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机构作为这种公共体育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将“社区体育”的发展赋予了行政化的色彩,在管理机制上缺乏市场化、专业化机构的参与,导致整体面向社区的公共体育产品配置缺乏效率,从而影响到了社区居民体育实践的主观体验质量。

1.2 公共体育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服务素养和能力

在当前体育教育、体育实践过程中,尽管社区体育带有一定的业余性、群众性特点,但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行为的“体育管理”是不折不扣的专业性管理实践。但是我们的调研发现,在当前吉林省多个城市的社区体育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相当比例的公共体育管理人员无论是在主观的服务意识还是在服务水平上都带有明显的不专业特点,在这其中不乏退休教师、业余体育爱好者、兼职学生等在从事相关的管理活动,这种缺乏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现状制约着吉林省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深度协同、互动发展。

1.3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同缺乏市场化

应当看到,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本质上来讲,围绕着特定的体育大众化发展目标而促进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同发展,是一种体育资源的配置行为,这其中尽管带有政府行为,具有行政配置资源的性质,但是在战略角度上只有借助于市场化的渠道和途径、重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将市场配置资源和行政配置资源、社会化配置资源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持续的效果。在调研中,吉林省多地区的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和社区资源配置之间缺乏充分的市场协同。仅靠行政命令或者不成气候的志愿服务等方式实现体育资源的配置,很显然是缺少市场化协同的。

2 吉林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2016年我国国务院通过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在关于推进社区体育发展方面提到了“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的目标,并从多个配套的保障机制方面对潜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面向吉林省部分社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因素是影响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重要方面:

2.1 体育文化因素

从本质上来讲,社区体育的可持续互动发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上才能占据社区居民的内心,在这里体育文化泛指任何与体育实践、体育锻炼相关的大健康理念、全民健身理念等,而无论这种文化是表现为“养生文化”还是“健身文化”。当作为体育产品和体育资源的最终承受者居民没有发自内心地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健康实践时,这样的社区体育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这样的体育活动也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2.2 体育市场因素

上文有所述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社区体育在人才、服务、物质器具等任何一个角度上展开发展,只有借助于“市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才能实现最优的体育资源配置。例如,根据我们的调研,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一方面渴望获得一些时尚性、前瞻性的体育运动,但是客观上局限于社区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满足;而高等院校尤其是专业性的体育高等院校则具有较为丰富的师资力量、项目资源、服务场地等,两者之间没有有效的“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中介,因此制约着社区体育的有效发展。

2.3 协同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管理体制下,“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协同存在于不同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之下,前者主要借助于社区自治组织进行配置,后者则主要基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配置,无论是从行政层级来看还是从地区角度来看,两者的协同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整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行。但是在吉林省的现有体育实践中,这样面向跨部门、跨主体的统一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还处于建构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效率。

3 吉林省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

在全民健身持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吉林省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尝试着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3.1 适当引入市场化的体育资源配置机制

从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角度来看,市场化配置是最高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在当前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不健全、不成熟的背景下,应当遵循着“政府引导+适当的市场化”这样的资源配置原则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进行创新。以体育市场中介为例,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体育中介发展,使之成为连接“社区体育资源需求”和“高校体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桥梁,从而为最优化地配置体育资源提供一个重要的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

3.2 重视“社区体育”需求侧的市场调查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传统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围绕着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协同发展应当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共体育实践需要重视“社区体育”需求侧的调研。社区体育产品本身是一种带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区域性公共产品”,其本身具有的技术互动属性要求人们需要借助于线上互动和线下体验进行参与,在这种参与中实现对产品的深度体验,并升华为品牌印象。因此,面向未来的社区体育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从“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出发加强设计,真正将社区体育的相关服务能力延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之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关联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猜你喜欢

吉林省全民调研
全民·爱·阅读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