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传承策略研究

2019-01-06杨佳慧张海英陈凯霞王歧远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物质

杨佳慧,邱 锐,张海英,陈凯霞,王歧远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 11660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精神,其发展不仅需要几代人进行传承,而且还应实现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确保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能凸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学校就应充分的发挥自身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提高人们的传承意识,确保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文就针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传承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 建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师资队伍

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展开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质量。而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其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点,理解本民族的性格特征,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融入到课堂中,确保能够强化学生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力,确保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而高校还应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确保能够培养一支专业性强且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对于当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老师而言,其多数都是音乐老师或者美术老师,而教育活动的展开也是基于兴趣,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的展开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学校就应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或者专家举办讲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探讨,确保能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质量。而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本民族特点,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譬如:在上音乐课时,老师就可让学生认识口弦这一民族乐器,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口弦演奏视频或者现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口弦曲调的丰富性和乐曲的美妙性,确保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2 形成各级学校教育传承之间的有效衔接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传的教育过程中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中,学前教育具有启蒙性,其教育活动的展开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民族文化。而中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其教育活动的展开更加具有教育价值和普及意义。而为了将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的种子深深的根植于儿童心中,各学校之间应形成有效的衔接,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作用。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利用自身的文化、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优势,来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学习兴趣,并加大对其的创新,确保实现现代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这样既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的尊重,又使得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更加具备现代化的特征,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譬如:学校可定期的举办参观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非物质文化的精神价值。

3 全面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课程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奠基石,其决定了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因此,学校就应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的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选择课程内容,确保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外来文化,而且还能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此外,对于课程的选择,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其中,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材,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而中小学教材的选择就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确保教材的使用能够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4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合作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与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因此,学校就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展开相应的合作工作,确保能够提高家长传承文化的自觉性,这样也就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展开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家庭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应合理的抓住节庆民俗等契机,并以此向学生普及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确保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此外,社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就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切实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了解其的发展历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感受非物质文化。学校还可定期的与社区进行合作,开展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或者朗诵活动,确保能够发挥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继承精神,能够保障青少年能够系统性的学习非物质遗产文化,以此来共同的营造一个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气息的学习环境。

5 结论

不断的做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工作,对于有效的实现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应从建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师资队伍、形成各级学校教育传承之间的有效衔接、全面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以及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合作四个方面来充分的发挥出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魅力,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的有效传承。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少数民族的服装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