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教于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之思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生活化政治

王 莉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习总书记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社会发展走向精细化的表现,也是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不断上升的客观趋势。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然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转向,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典型恰为这一生活化转向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环境。茶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关联性决定了二者的有效结合将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带来新的突破,成为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1 以文化人——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关系密切

1.1 茶文化是人民生活的智慧结晶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在渊源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茶的需求由最初食用、药用的物质满足逐渐升华为言志、抒情的精神寄托,并最终孕育出极具中国气韵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既是中国人民生产活动的集影,也是中国人民思想精神的凝结。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先进文化的引领者,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其中又以“俭、清、和、静”的茶道精神最为突出,融贯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精神,蕴含着丰富德性思想,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所在。“茶圣”陆羽所书《茶经》曾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2]只有具备“精行俭德”品格的人,才能体味到品茶的滋味意蕴;也只有通过品茶来陶冶情操,才能促动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成为有德行的人,陆羽的茶释既是对茶使用特性的阐明,也是对饮茶人的素养规范与期望。由此可见,茶文化及其茶道精神不仅蕴含了饮茶人对于茶本身的饮用体验,更包含着饮茶人于饮茶之中获得的茶以外的德行体悟,启发人的道德追求,并求索于“真善美”的至高道德精神境界。

1.2 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场域

现实生活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生活场域。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生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活动,是应社会需要而产生,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没有现实生活,就没有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于生活。作为一项以人为教育对象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全部要素都围绕着人这个对象而生成。现实个人生存于现实生活,因而社会生活既是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空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形成作用的现实空间,进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空间。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落归于生活。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解放,作为传递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秉持着一致目标,通过促进个人和社会于生活之中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旨归。

1.3 茶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文化载体

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以一定文化生活环境为依托,也始终受到周遭社会文化的持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通过教育使人们形成一定文化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茶文化的开展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通过饮茶品茶的仪式对人进行情操陶冶和道德引导的过程。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共通性决定了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彼此互构互建的载体,不仅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回归生活和引领社会的文化介质,使人们在“俭、清、和、静”的茶文化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涵养与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而且可以扩大茶文化的接触人群,在教育普及中展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茶文化的社会传播度和人际影响力。并且最终在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双向建构中,日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教育目标。

2 脱离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遭遇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正日渐陷入信任危机之中。其中,脱离生活是导致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逐渐与社会生活脱节,不能及时的关联现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则使人们滋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怀疑。

2.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美倾向

当前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同人民实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正是一个通过教育来不断缩小二者差距,协调缓和矛盾的过程。当前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既做为教育开展的起点,又做为教育追求的终点,单方面地追逐社会的需要,为满足社会的“应然”理想而去教育人和改造人,却忽视了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的“实然”情况,造成社会与个人的矛盾距离不近反远。要知道,社会的要求总是一种高于社会实际情况的理想状态,譬如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等的远大目标,就是致力于将受教育者塑造为高不可攀的“圣人”和“完美人”,但在生活中却提供不了解决问题的现实动力,反而是将理想与现实、人与社会剥离开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愈演愈烈,思想政治教育终将论为空谈教育。

2.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条倾向

我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进行,因而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书本讲授就自然成为了课堂教育的基本形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只要将书本中的基本原理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熟练识记之后,就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这种观念错误之处就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一般科学教育相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科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知识的识记,还需要“情、意、信、行”的精神内化,这才是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书本知识只是思想意识、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文字表达,这是一个从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纯粹理论体系,如果仅将书本知识传递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过分夸大知识作用,抛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生活性本质,最终将会把思想政治教育扭曲为知而不行、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教条教育。

2.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僵硬倾向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遭遇的诸多争议之中,最为热议的就在于它所采用的灌输教育方法。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灌输产生了愈发强烈的拒斥心理,甚至将其视作强制、强硬的代名词。但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对于任何学科教育来说,灌输都是一个基本教育方法,知识信息和价值观念不可能先天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4],只有通过灌输的方式,才能使人们形成一定的观念“自觉”。因此,导致人们拒斥心理的根源问题不在于灌输方法本身,而在于教育者对于灌输方法的错误运用。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将自身以及书本知识置于课堂的“制高”地位,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器具,导致充斥学生脑海的只是书本世界,而非现实生活。然而灌输是否能产生效果,不仅在于教师是否正确传递教育内容,还在于学生是否去主动地接收和内化。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单向教化,没有双向互动,这是对于灌输的僵化运用,也是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根源。

3 融教于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脱困路径

要摆脱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困境,就必要重新连接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休戚关系。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人民生活实践历史的文化积淀与精神集合,这也决定了茶文化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关联沟通的文化桥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径。

3.1 茶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活化目标

基于国家形势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依从于国家意识形态需求,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实现,而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与个人价值的追寻。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构成了全部的现实社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寻求个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才能为社会需要的满足提供基本的“人”动力。茶文化作为一种以“体悟”型文化,意在品茶过程中通过个人的内求自省来提升其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茶文化对于个人精神品格的探求正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同时茶文化中蕴含的“和”、“静”、“美”等民族文化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远离浮躁的物质干扰,协调好个人的心理情绪,以和谐、阔达的健康心态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融合;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感和国家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积极地服务社会之中升华个人价值,贡献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3.2 茶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活化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于生活之中,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同样要取材于生活,不是抽象刻板的纯粹理论,而是与学生日常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真实的教育内容。作为中国人民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茶文化的形成是中国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因而其不仅涵盖着历史、经济、人文、宗教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将茶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仅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为课堂教学注入时代生活的气息。在茶道、茶德、茶礼、茶品的修习与探讨之中接受思想道德洗礼,比起空泛的、功利性的知识教育,更加的接地气和通人气,借助文化体验,与学生建立起精神的情感共鸣,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也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茶文化的德性规范来规范要求自身,由学致知,由知致行,推动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和践行。

3.3 茶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活化途径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践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意所在。茶文化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开设茶文化知识讲座、将茶道选修课程、带领学生观看茶艺表演、接受茶艺培训等都是茶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有效活动形式。一方面,茶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茶道讲求静心和气,温具、置茶、冲泡等一系列泡茶流程能为学生提供静心凝神的心理缓冲,有助于学生沉淀心情,感受茶中蕴含的生活气息及其内含的思想品性;另一方面,茶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在茶文化的体验之中,茶艺师的解说包括与学生的互动都是起到引入的辅助作用,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去主动接受。因而比起课堂的单向灌输,学生在辨茶、泡茶、敬茶、品茶的实践活动中有了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5],增强了对于茶文化中思想品德意蕴的感悟力,提升了道德践行的行动力。

4 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备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缺陷,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的生活化进程,推动实现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想;同时也有利于茶文化的社会推广,让更多的年轻学生感受茶文化的文化魅力与深厚的思想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传统茶文化的新活力。

猜你喜欢

茶文化生活化政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