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导师制在茶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思考

2019-01-06邓燕莉张雪寒刘建军王雨鑫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茶学导师制本科生

邓燕莉,张雪寒,刘建军,王雨鑫

(贵州大学茶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程导师制指高等院校以一定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指导一定数量本科生的专业学习、生活、科研以及个人发展,同时促进高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这是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是对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模式制度的补充和强化。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要高度重视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着力办好一批涉农专业。茶学专业,是一门具有传统悠久历史与鲜明特色的传统农学专业学科,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综合的现代学科,在世界产茶国中,只有中国有以茶叶科学为专业的高等学校。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农业现代化需要,适应农林业创新的战略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农林教育改革,实行全程导师制,以培养新型现代茶学科技人才为目的进行茶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亟需解决的教育问题。

1 实行全程导师制是茶学学科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管理模式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教学模式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培养造就道德高尚、人格健全、文化素养高、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模式,其价值和意义愈加凸显,在茶学本科教学中的优势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学生专业规划的需求

专业规划可以引导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帮助其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茶树育种、栽培、茶叶加工、品质分析、茶文化、茶艺、茶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现代茶叶生产、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茶叶新产品的研发及茶企现代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在学习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掌握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基础知识。不同产业、不同岗位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不同,学生对茶学专业和就业的认知和社会需求不一样。茶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农学专业。茶叶行业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快速了解并掌握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茶学专业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使得茶学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比较迷茫。而茶学专业教师经历本、硕、博等阶段的历练、专业背景雄厚、理论基础扎实,通过深入茶产业第一线对茶叶产业有清晰的了解。因此对茶学专业开设全程导师制可以指导学生的专业规划,给未来的专业发展构建清晰的定位,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科阶段的学习目标。

1.2 实行学分制的保障

目前茶学专业主要通过植物生产大类、茶学专业或者农学类招生入校,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导致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的综合与复杂。以植物生产大类招生为例,第一学年不分专业以通识教育课为主;第二学年通过植物大类课程的学习与了解确定具体专业;第二、三学年开展专业教育学习,学生必须修满学科大类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个性选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第二课堂等5个方面的相应学分;第三学年完成专业生产实习,第四学年完成毕业论文并答辩。当前茶学专业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普遍较差,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薄弱。同时在此学分制教学下,尚未适应大学生活的茶学低年级学生,缺乏对学分制内数十门课程的层递性与系统性的清晰了解,选课时会盲目、片面地追求学分、凑学分并盲目满足个人兴趣,导致专业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缺少系统的学习,不利于茶学专业创新型、个性化人才培养。全程导师制通过安排专业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与学习生活指点,使学生避免因盲目选课而导致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1.3 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要求以培养学生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为核心;强调师生合作为教学基础。茶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农学学科,课堂教学作用十分有限的。导师制的执行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导师的专业指导,导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掌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计划为本科教育的完成做准备。同时也要求导师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实验室开展相应的科研实践技术操作,使学生通过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锻炼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受导师做人、做事的品格和风格影响,学生更易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通过分享借鉴导师在专业学习上的成功经验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受到导师的影响,学生还会形成自己的研究和学习的风格,逐渐养成严谨科研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择业的竞争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为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通过实施导师制能解决目前茶学专业实践教学薄弱的弊端,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可能实现。

2 茶学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在于用制度的形式把教师道义上的教书育人责任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职责,通过给本科生专门配备导师给予个别指导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育人模式与机制。茶学专业导师制的构建理应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从生活、学业、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制订导师制的目标、工作职责、指导方式、评价与激励政策。

2.1 茶学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制定

导师制的执行关键在于导师,导师思想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严格提高导师的准入门槛,选择政治素养过硬、人生价值观正确、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选择专业基础过硬、实践技能出色、社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如此才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方向,引导学生学习,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制定“以老带新”的“师徒帮扶”制,加强导师的教育培训,提高导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水平,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导师制的建立可以通过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来执行,在导师与学生的选择上,应以学生选择导师为主,导师根据学生选择情况适当调整为辅,即“学生约导师为主,导师开展沙龙为辅,师生双向互选”的创新形式;在师生配置方式上采用“一对多”的个体导师制,每名导师每年级指导本科生不超过5名。根据导师的学术专长、研究成果、教学水平与品德修养等相关信息建立导师资源档案并在学院公开化,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导师,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2.2 导师的职责与指导方式

作为茶学专业的本科生导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导师的主要职责表现为: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兴趣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研究精神、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学业科创竞赛等方面为所指导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通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能合理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好个人专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从而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导师可采取小组讨论或单独交流的形式侧重于专业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科研训练以及人生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本科生第一学年是培养专业意识、奠定专业素质的关键阶段,因此导师应该加强对其专业学习意识、大学生活适应等方面的指导,双方互相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和一体化培养渠道。第二学年虽然学生规划了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但专业知识的大量增加以及难度的加大导致学习专业发展目标迷茫,因此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巩固并加强专业培养和实验指导。第三、四学年学生主要完成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并答辩,因此导师要侧重于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毕业论文撰写的指导,加强学生个人创新与实践意识、科研意识的培养及个人能力发展和个人毕业目标的确立。

2.3 导师制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了导师制切实地被实施,激励专业导师积极主动指导学生,完业导师制的工作任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与考核方案发挥全程导师制在本科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独特作用。依据考核方法标准对专业导师工作业绩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惩罚,而且考核结果与岗位评聘、职称晋升等挂钩。考核方式有:第一,学生评价考核,学生评价应占主导部分,学生应根据导师对自己的指导情况,填写评议表,进行问卷、座谈等的方式对导师进行评价。第二,实际业绩考核,根据全程导师制职责,由导师自己填写业绩表,且每学年撰写工作进度总结,从学生思想素质、专业学习、科研能力、生活等方面所做的指导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等总结,依据导师指导工作量、指导效果、工作记录等方面进行评定,作为年度考核及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第三,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创新能力;将导师指导的结果及导师的指导过程同时纳入评价的范围内。考核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专业能力水平、科研能力训练等因素作为参考,逐步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部门每学年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工作年度的教学和科研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及评奖评优相挂钩。对导师制工作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导师,必要时取消其任职导师制的资格,取消导师制津贴;将导师每学年指导的本科生人数及指导学时数以课时方式计算课酬计入教学工作量,适当降低导师的传统教学工作量。

茶学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符合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和茶学专业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氛围,弥补了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的不足,使专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充分利用了茶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与主动性,对学生分层次、分步骤、系统化地开展了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利于深化茶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全面提高茶学人才培养质量、开拓茶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猜你喜欢

茶学导师制本科生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