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产业园区对提升茶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

2019-01-06王心怡雷国铨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安溪红茶产业园

王心怡,雷国铨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安溪茶学院,福州 350007)

我国茶叶出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张骞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茶叶作为和丝绸同样重要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现如今,我国作为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在茶叶的国际贸易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种类单一。在贸易壁垒严重阻碍出口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安溪县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依托国家政策扶持建立了现代茶叶产业园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产业园区及人才、科技于一身,依托泉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推进茶叶企业转型经营,提高茶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2]。

1 我国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残重金属超标严重,绿色贸易壁垒难以逾越

茶叶作为食品类商品,质量安全指标主要有农药及有害物质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量、非茶异物数量等[3]。造成我国出口茶叶农残、重金属超标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大多数茶农知识水平不高,对农药的危害认识不够全面。为了增产增收无节制的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不可避免的导致农药残留在茶叶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农药漂移产生的污染。中国茶叶农残控制专家陈宗懋院士提出,农民在进行病虫杂草防止时,喷雾是最常见的施药方式之一。通常农药中的溶剂密度比水小,掺入水喷施时,比重小的药剂液滴容易发生漂移,污染土壤,水源和邻近作物。我们国家生产的茶青大部分制成了茶叶,茶农们使用的农药大都是脂溶性的,在茶叶冲泡过程中不易迁移到茶水中。而欧美等国利用茶叶制成各种食品,对茶叶的质量安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茶叶出口过程中屡次止步于欧标。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国民对健康重视程度高,通过实施高标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满足国内环保、安全、健康以及产业保护的需要。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茶叶出口国,生产的绿茶无论在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对西方茶产业的发展有较大冲击。为了保护本国茶产业的发展,他们实施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当今我国茶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1.2 茶叶附加值较低,国际竞争力弱

国内大多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与科研院所合作较少,生产的茶产品无法随着市场消费偏好的改变而改变。许多茶企长期主打“农叶茶”,产品种类单一,功能落后,只能定位于国际低端市场。大量中小茶叶企业专业化经营水平较差,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只追求价格优势,不断压缩生产成本,导致茶叶质量良莠不齐。对我国茶企的品牌形象和规模收益带来了长期的、负面的影响,阻碍了我国茶产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3 茶叶产销失衡,出口产品无法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017年全国茶叶产量为260.9万吨,其中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90.0万,出口量达35.5万吨[4]。国内市场依然是拉动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源,这是因为我国茶叶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种植、加工工艺,无法根据进口国的消费者偏好进行茶叶本土化的改造和优化,满足多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人民的饮茶偏好。

此外,在茶叶国际贸易市场上红茶是主要交易品种,交易量占年交易总量80%以上。红茶中又以红碎茶为主要品种。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功夫红茶,工夫红茶作为红条茶生产成本比红碎茶高出许多。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产茶区的增加,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国内许多茶企为迎合国际市场上消费偏好的改变,开始转向红碎茶的生产。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我国出口的红茶中有2/3是中小叶种红碎茶。这些红碎茶被归为中低档茶,大多数只能作为底料或者填充物,售价仅为高档红茶的1/3。

2 “一带一路”沿线产茶大国优势

“一带一路”是为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提出的合作倡议[5]。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沿线国家共有65个,其中年产茶量超过8万吨(注:2017国际茶委会数据)的国家就有7个,分别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6]。这几个国家2017年茶叶总产量占到了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4%;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总量的60.54%。分析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茶产业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我们去粗取精,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1 印度茶产业发展近况

印度拥有茶树生长的绝佳环境,国内22个邦均种植茶叶。茶产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阿萨姆作为印度最大产茶区,产量约占全印度茶产量的50%以上。印度茶叶质量优异且稳定[7]。例如大吉岭茶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优质红茶。印度茶叶的种植水平较高,大茶场可采用枝条扦插的方式自主研发培育新品种。茶树种植单产较高,品种以红茶为主。2017年印度茶叶产量132.18万吨,其中红碎茶的产量占到90.10%。同时,产有少量的白茶与乌龙茶,但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由于白茶与乌龙茶在加工工艺上与我国还有一定差距,印度出口茶种仍以红茶为主。

印度如今产量年均增长5%,不断增加的产量背后是茶区面积的扩张,并以破坏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占用耕地作为代价。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茶叶价格在10年内下降了40%,茶叶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满足由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病虫害防治成本增加。产区与销区供需长期失衡是印度茶产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2 斯里兰卡茶产业发展近况

斯里兰卡作为世界四大红茶—锡兰红茶的产地,拥有200年的种植历史。斯里兰卡十分注重茶叶品牌的构建和管理。对于商标的使用有严苛的准入机制,必须经过锡兰商会认证的茶叶才可使用“锡兰”标志。此外,政府重视打造高附加值茶产品。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茶叶用于外贸出口。值得注意的是,斯里兰卡不出口原料茶,以大包装茶、小包装茶、袋泡茶为主。斯里兰卡很注重茶叶的精深加工,通过种植、生产和拼配、包装、营销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形成了150多种口味的红茶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斯里兰卡的茶产业目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有一部分茶叶工人移民到其他国家。在茶叶的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与劳动力有关的成本占总成本的56%,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了鲜叶无法采收,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上同质化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斯里兰卡的茶叶无法维持原来较高的价格。低利润率降低了茶农的积极性,使得一部分山区青年迁移到城镇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2.3 印度尼西亚茶产业发展近况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第五大茶叶生产国,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疏松,雨水充沛,为茶叶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降水量使得茶园只需依靠自然雨水灌溉,极少需要人工灌溉。大大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印度尼西亚的茶叶出口以红茶为主。红茶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国有资产控股的大型国有种植园,国有种植园所属的茶厂设备先进,是自动化很高的进口CTC流水线。拥有专业素质很高的拼配、审评、分类管理人员,他们生产的产品都是国际茶叶市场主打商品——CTC红碎茶。

近年来由于茶叶国际市场竞争较激烈,茶叶价格有所下降,部分种植者考虑到做茶不再有利可图后,转向其他经济作物如棕榈油、蔬菜的生产,因此近几年印尼茶叶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8]。此外,印尼政府自身对茶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茶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和信贷的支持,产品缺乏创新动力、市场营销能力弱、市场和生产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3 安溪茶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优势

2016年底,安溪茶产业园区涉茶总产值已达90.62亿元,占安溪涉茶总产值的61.23%,茶叶不仅是安溪的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在安溪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目的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按照“规模生产+加工增值+科技集成+品牌营销”要求,建设现代茶业技术与装备集成区。围绕推进一体化发展,建设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围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了创业创新孵化区。安溪农业产业园经过三年的发展,已初见成效[9]。从产业规模来看,2016年园内茶园面积就占到了全县的40%,涉茶总产值超90亿元;从发展水平看,产业园在茶叶初制方面已实现了清洁化生产,茶叶精制方面普遍采用自动化、连续化茶叶精制生产线,深加工方面在袋泡茶、速溶茶生产上取得了技术突破;从产业集聚看,园区内现有18家茶叶示范基地,27家创新创业基地,2个电子科技园区,2家国家级茶叶检验监测中心,3个国字号科技平台,3个加工商贸物流园区,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要素集聚;从产业拓展看,安溪茶产业园区已将产业延伸至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精深加工、贸易物流、休闲旅游等领域,实现了由“单一、单层”的茶叶生产经营向“多元、立体”全产业链的转变;从绿色发展上看,安溪产业园区正朝着“全域生态化+茶山绿化+茶园小气候+地力提升+近自然经营、有计划生产+县域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的“6+1”生态茶叶体系方向发展。

安溪作为传统的产茶大县,涉茶人员占全县总人口七成以上。七成的茶农里大多数是采用传统生产工艺的散户,从鲜叶种植到采青以及制茶都是依靠传统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出来的茶成本较高且品质参差不齐,缺少竞争优势。茶产业园区依托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集人才与科技于一体,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全国领先,园区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达85%。园区内茶园从化肥、农药的施放到晒青、制茶都有统一的标准,生产出来的茶不仅成本更低、品质更高,而且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规模,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4 茶产业园区对提升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贡献

通过分析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产茶大国的茶叶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这些国家虽然种植历史不如中国悠久,但种植水平较高,茶叶质量优异。大都形成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如锡兰红茶、阿萨姆红茶等。这些知名品牌一方面保障了本国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了消费者对该国茶叶品质的认可度。我国茶叶虽然品种众多,大多数只符合国人饮茶习惯,能让国外消费者认可和拥戴的寥寥无几。不仅如此,印度现如今面临的产销失衡、斯里兰卡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也是我们国家如今面临的问题。我们还存在着农残、重金属超标以及产业附加值较低等其他国家已解决的问题。安溪作为有悠久历史的产茶大县,通过在安溪建立茶产业园区,是为提升我国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寻求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4.1 作为走向茶叶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通道

泉州每年直接和间接出口茶叶达上万吨,此前出口的茶产品多以中低档次为主,主要供给国外公司作为茶水饮料或袋泡茶的原料。在产业园区的带领下,全县大型茶企致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加大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力度。例如县内知名产茶区龙涓的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17年出口一批重量48吨的茶叶到香港,货值达369.8万美元,是传统输日原料茶单价的30倍。出口茶企在越南、新加坡等市场主攻高端茶,出口单价分别达每公斤29.18美元、75.18美元,是出口日本原料茶的8-24倍,打破了产品层次低,市场和品种单一的局面。在巩固日本、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原有市场基础上,正积极开拓东盟、欧洲和非洲等市场。

不仅如此,安溪县许多茶企正在寻求产品转型升级以适应国际市场消费偏好的改变。2017年出口中国香港地区的小包装乌龙茶金额达110.7万美元,同比增长8%,约为输日原料茶单价的22倍。除了乌龙茶外,安溪县茶企还积极培育红茶、绿茶、含茶制品等国际流行产品出口。2017年更是实现了首次向中国香港地区出口含茶制品2.1万美元,约为原料茶单价的5倍。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洞察国际市场行情,精准定位,生产适销对路的茶产品,这将是未来几年茶产业园的主攻方向。

4.2 创新茶园种植模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残、重金属超标是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的一大难题。安溪茶产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茶叶有机肥代替化肥、茶园节水灌溉等减量化行动,推广茶园去化学农药化工程、声光电智能虫害防治技术。同时,在安溪县龙涓乡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实行茶园管理新模式。全社以牛粪、羊粪等农家肥替代化肥,同时在600亩的茶园里套种大豆[10]。大豆的落叶及枝杆翻埋土中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水肥的蓄、供能力,为茶树持续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11]。这种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善了茶叶品质,降低了茶叶里重金属含量,可以大幅提高毛茶的售价,增加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园区12316农业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已基本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可推进信息服务与农技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为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数据支持。茶农可以及时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调整生产规模,确保产品适销对路。此外,园区还配有培训服务工作,现有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茶叶万人培训工程、农民讲师团等十大“软硬并重”的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改变传统制茶方式,不断改良茶叶品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4.3 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茶产品的认可度

目前,园区内建有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监测中心: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监测中心茶叶检测项目齐全,与国际惯例相适应,能够满足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发展需要。监测中心已获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世界标准化组织(ISO)和莱茵认证等欧盟国家检测机构认可。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为安溪县茶叶出口“保驾护航”。

世界各国的饮茶习惯虽有不同,但对饮茶功能的认识和绿色食品的消费观念却是相同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茶叶作为有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在全世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安溪铁观音作为国内特有品种,在抗衰、减肥健美、敌烟醒酒等方面有独特功效,此时应抓住机遇,积极挖掘并占领新的细分市场。中国非遗联盟全域旅游与‘一带一路’大数据论坛、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等知名会议的成功举办让更多地区的人们认识铁观音、喜爱铁观音、消费铁观音。随着来福建留学的国外人员增多,通过留学生的中介作用将帮助我们大力宣传和推广铁观音。从多方面改变我国在茶叶国际市场上以单一产品为主、市场相对集中的现状。为提升我国茶产品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安溪红茶产业园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预防病毒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安溪寿星爱品茗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冬日养生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