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藜麦新品种条藜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9-01-06陈霞珍马绍丽袁海丽

种子 2019年4期
关键词:霜霉病种子产量

陈霞珍 马绍丽 袁海丽

(1.甘肃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 甘肃 景泰 730400; 2.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 730070)

藜麦(Chenopodiumquinoa willd)为苋科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地区,喜光,较抗旱,在安第斯山区已有7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当地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藜麦营养全面,富含完全蛋白质,其含量为16%~22%,高于传统谷物,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易于人体吸收;还含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脂类化合物及异黄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1-4]。此外,藜麦还具有耐霜冻、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农牧学院从玻利维亚地区引进了3份藜麦材料在当地试种,并开展了藜麦栽培育种研究。到2008年,山西省开始规模化种植藜麦。目前,国内如甘肃、青海、吉林、云南等多个省份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藜麦种植及栽培育种研究,基本形成了适宜当地的藜麦品种和栽培方法[5]。甘肃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从2012年3月起至今,从国内外共搜集了60多份藜麦资源,在景泰地区开展栽培驯化、优良变异株选择、品系比较试验,在甘肃省内不同海拔和生态区布置了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系统法选育成的优质早熟白藜新品种:条藜2号,该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甘肃省认定[9](认定编号:甘认藜2016002)。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条藜2号(大白藜)原始亲本来源于加拿大的藜麦种质White quinoa。2012年在对国内外引入的60多份藜麦种质资源在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形态、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发现在藜麦White quinoa的试种田中有部分表现优良单株,并通过标记和比较选出主穗长、穗密度紧实、成熟较早(较亲本成熟早)、籽粒饱满、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单株23株,以这些优良单株为基础材料进行品种选育。2012—2015年(有冬季温室加代),经过单株选择、优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选育过程[9]。于2015年育成乳白色、高产、稳产、粒大、抗倒伏,主穗和分支穗部成熟基本一致,综合农艺性状好、品相好的早熟藜麦新品种,并进行甘肃省内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定名为条藜2号。2014—2015年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2015年进行多点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

2014—2015 年在景泰县进行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条藜2号2年平均产量为3 012.35 kg·hm-2,较对照增产 15.4%。2014 年条藜2号产量为 2 783.2 kg·hm-2,较对照增产13.7%;千粒重为 4.2 g,较对照增加0.9 g。2015年条藜2号产量为 3 241.50 kg·hm-2,较对照增产11.9%;千粒重为4.4 g,较对照增加1.0 g。同时从田间观察看出,2014—2015年从4月中旬至8月中旬,条藜2号的出苗及生长速度远远快于对照陇藜1号。

2.2 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在天祝县、山丹县、榆中区、渭源县和景泰县等地,对条藜 2号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中,条藜 2号 2年10个区试点均比对照陇藜1号增产,增产范围在3.5%~17.4%之间,2年10个布点平均产量为 2 799.0 kg·hm-2,比对照增产13.1%,其中在渭源县产量最高,为2 935.5 kg·hm-2,比对照增产17.4%。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生产试验

2015年在天祝县、山丹县、榆中区、渭源县和景泰县5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条藜2号均比对照陇藜1号增产,增产范围 6.2%~25.3%,5点平均产量为 2 994.0 kg·hm-2,比对照增产13.3%。其中,在天祝县产量最高,为3 114 kg·hm-2,较对照增产25.3%,产量差异及显著。条藜2号2016年和2017年平均产量分别为2 921.6 kg·hm-2和2 994.5 kg·hm-2,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特性。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条藜2号(大白藜)属于早熟矮杆品种,生育期110~115 d,在景泰地区3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均可成熟,最适播期在6月份,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该品种真叶为嫩绿色,下部叶片呈菱形,边缘为齿状,上部叶片呈矛尖型,株高121~156 cm,三角锥形花序,穗密度紧实,主穗与分支都结籽,主穗长38~47 cm,常异花授粉,成熟后穗部转为黄白色,叶杆还为绿色。种子为圆形药片状,籽实大,直径为2.05~2.63 mm,籽粒种皮为奶白色,千粒重3.9~4.6 g,耐密植,平均单株产量27.98~42.34 g。

3.2 品 质

2015年10月份,甘肃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对条藜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其粗蛋白含量14.84%~17.16%,粗脂肪含量5.26%~5.67%,赖氨酸含量0.43%~0.61%,磷含量199~556.96 mg·100 g-1,水分为9.48%~10.89%。2018年8月经广州金域医学检测中心对条藜2号籽粒进行营养检测:粗淀粉含量49.8%,总膳食纤维9.45 g·100 g-1。

3.3 抗逆性与适应性

在2014年、2015年两年的多点试验和2015年的生产试验中,条藜2号表现出耐霜冻、耐旱、综合抗病能力较强、抗倒伏的特点,其平均倒伏和折断率小于2%。2015年8月,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各试点条藜2号进行田间抗病性的鉴定,其发病指数为47,对霜霉病表现中抗,抗性与对照发病指数(为48)相当。条藜2号表现为适应性强、早熟、高产、优质、中抗霜霉病和叶斑病、抗倒伏和折断等特性。

4 适宜种植范围

条藜2号(大白藜)适宜在甘肃省天祝、榆中、山丹、渭源、景泰等海拔1 600 m以上、无霜期在105 d以上地区或相似的生态区域种植[9]。

5 栽培技术

5.1 种子精选及包衣

种子清选:选择亮泽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清除种子中混入的茎秆、杂草种子、石子,空瘪粒,剔除虫蛀和霉变、穗发芽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净度和发芽活力。

种子包衣:锐胜(70%噻虫嗪)600 g+亮盾(精甲·咯菌腈)400 mL兑水4 L制成药浆,拌100 kg藜麦种子;边喷边拌,使每粒种子着药。 对资源紧缺的种子,先用亮盾2 mL兑20 mL水制成药浆,拌400~500 g藜麦种子,拌匀;再用锐胜(70%噻虫嗪)6 g+克露50 g+甲基托布津50 g+9 L蛭石充分拌在一起,种667 m2地。

5.2 地块及土壤选择

藜麦不能连作,可与禾本科类、谷类、豆类、薯类、十字花科及瓜类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上茬为豆类及马铃薯地种植为最宜。藜麦种子以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及排水便利的地块较好,沙壤土、壤土和沙土均可种植。最好选择海拔1 600 m以上,并有灌溉条件的区域种植。

5.3 施肥整地

对于秋翻灌冬水地,早春土壤解冻后,撒施底肥进行耙地(或旋耕),深度5~8 cm,耙抹平整后进行镇压保墒,同时使土壤表面绵软。

对于未秋翻的地,进行深翻,深度25 cm,复平,灌足底墒水,等地稍干可作业时,施肥耙地(或旋耕)10 cm。

底肥施用腐熟农家肥1 t·667 m-2和复合肥(氮∶磷∶钾=15∶15∶15)20~40 kg·667 m-2,底肥施足[6]。

5.4 播 种

条藜2号在3月下旬至6月中旬种植均可成熟。需根据当地海拔、无霜期、降雨集中期、高温期等因素综合确定当地最适播期[7-9],条藜2号宜选择早霜前90~100 d进行播种。覆膜和露地种植都可,待土壤墒情适宜播种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2~3 cm,最深不超过4 cm,滴灌条件下覆膜或不覆膜宽窄行种植,宽行60 cm,窄行30 cm,株距12.5 cm,(11 850穴·667 m-2),每穴播藜麦种子5~8粒,播种量400~500 g·667 m-2。

5.5 查苗补种

幼苗2子叶展开时,查看幼苗生长情况,缺苗断垄处及时进行补充播种。所用种子水浸3~4 h后捞出,于20~25 ℃处催芽10~15 h,当幼芽萌动时进行查苗补种。

5.6 及早间苗、定苗及除草

当幼苗高度6~8 cm时,进行第1次间苗,每穴选留2~3株。缺苗断垄处,及时取间苗处幼苗,进行补栽。注意不要动伤幼苗根系,适当浇水。在幼苗10~12 cm及时定苗,每穴选留1株健壮苗,保苗10 000株·667 m-2左右[9]。

5.7 肥水管理

景泰地区在滴管条件下藜麦整个生育期灌溉定额在200 m3·667 m-2左右,可根据当年降雨情况进行调整。漫灌区在苗高12~15 cm间苗灌水,花期尽量避免灌水;在灌浆期视干旱情况灌水1~2次,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10]。在藜麦生长期根据长势和土壤肥力状况适当追肥。

5.8 藜麦主要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霜霉病、茎腐病和叶斑病等。

5.8.1霜霉病

在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或田间湿度高,种植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均易诱发霜霉病,有些品种易感霜霉病。霜霉病(downy mildew)破坏植物叶片,引起基部叶片变黄或变红,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叶片脱落。柔软、灰色病斑的孢子囊,通常出现在叶片背面,是病菌孢子的主要来源,病菌孢子通过风和雨传播[11]。

药剂防治措施:可以在发病初期用250 g/L悬浮液的嘧菌酯 (阿米西达)进行茎叶喷雾,发病较重时用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者克露或银法利进行喷雾(具体使用方法按说明书为准)。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5.8.2茎腐斑病

茎腐斑病(stem gothic spot)是由腔茎点霉(Phoma cava)引起的真菌病害[11],在茎基部、花序分枝及花梗,重症者损伤能够融合茎部维管束,从而引起叶及花序分枝萎陷。

药剂防治措施:30%溴菌·咪酰胺,50%甲基托布津喷雾或40%噻菌铜兑水喷雾,具体使用方法按药品说明书为准。

5.8.3叶斑病

叶斑病(leaf spot)是由一种变形的子囊(真)菌亚门的真菌Ascochyta hyalospora引起的叶部出现叶斑,包括不规则淡斑,并将会逐渐聚结直到覆盖整片叶子[10]。

药剂防治措施: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30%溴菌·咪鲜胺或70%甲基托布津,80%代森锰锌等(具体使用方法按说明书为准)[9-11]。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5.9 藜麦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为藜麦生长早期有地老虎、跳甲,生长后期有蚜虫、双斑萤叶甲、小叶蛾、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等。

药剂防治措施:用阿克泰(25%阿克泰水分散剂)兑水喷雾防治跳甲虫,用1.8%阿维菌素或4.5%高效氯氰菊酯兑水喷雾可防治蚜虫、双斑萤叶甲、小叶蛾、黑盲蝽和绿盲蝽。具体使用方法按说明书为准,时间选择在无风无雨天气15:00时以后,这个时间段成虫活动集中,是喷雾防治的最佳时间[11-12]。

5.10 适时收获和储藏

藜麦生长后期要随时观察籽实成熟状况,用手易搓下,而且籽粒坚硬干燥即为成熟,可人工剪取穗子或人工割倒,适当晾干后脱粒。也可用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清选,包装,置于阴凉干燥的库房进行贮藏。并做好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等工作。

猜你喜欢

霜霉病种子产量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桃种子
幸运的小种子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可怜的种子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