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9-01-06古会艳
古会艳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动物卫生监督所,744000)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与死亡率很高。也有人认为副大肠杆菌与变形杆菌也可致病。经消化道感染,某些外界环境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不好、猪舍阴冷潮湿、天气骤变等)引起仔猪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本病。
1 病例
2018年11月5日,接到崆峒区某乡养殖场问诊电话,主诉“我的猪场产房10 多天的12 头仔猪有不同程度出现白色和灰白色的糊状粪便,据了解仔猪的体温正常,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几乎无脱水,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果,但是不太理想。”经笔者多年基层经验,初步确诊为仔猪大肠杆菌病。
2 病因
该病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的直杆菌,在人和动物体内存在,是肠道内不致病的共栖菌,在条件发生变化后具有致病力,因此,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大肠杆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尤其对高温较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将其杀死,对低温有一定抵抗力。很多消毒液可将其杀死,如漂白粉、来苏儿等,同时对强酸强碱也敏感。该病的发生与饲养过程有关如舍温骤变的情况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道内大肠杆菌出现致病性,仔猪随之出现腹泻。另外,通风不良、清粪不及时等应激因素也可导致大肠杆菌表现出致病性。
3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仔猪,其中10-20日龄较常见。仔猪通过食入母猪粪便污染的物表面的细菌而感染,如舔砥粪便。当窝仔猪中发病率可达到80%以上。
4 诊断要点
4.1 一月龄内仔猪相继发病,病后很快出现拉稀,粪呈白色、灰白色或灰褐色,混诊断要点有粘液并有腥臭味,如稀浆糊状,有时带血。后期排粪失禁,衰弱而死。
4.2 病初精神不好,食欲减退,后期食欲废绝,体温一般正常。
4.3 在诊断上应注意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红痢等鉴别。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可发生于各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以呕吐、水样腹泻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仔猪红痢发生于3-5日龄内新生仔猪,拉血样粪便,并混有气泡和坏死组织碎片。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5.1 治疗可服0.1%高锰酸钾液20ml,分2 次内服,连用3-5日。
5.2 可内服土霉素每次0.1-0.3g,每天2 次,连用3-5日。
5.3 交巢穴注射10%安钠咖1-2ml 或注射0.5%盐酸普鲁卡因2ml 或鱼腥草针4ml 或穿心莲针2-4ml,腹腔注射2.5%氧化钾,每公斤体重用2ml,每天1 次,连用2-3 次。黄连素10ml,稀释1g 链霉素滴入鼻孔,每日一次至愈。
5.4 白痢散一:苦参50g、穿心莲40g、胡黄连20g、木香20g、龙胆草30g、秦皮30g、诃子30g、山楂40g、通草10g、甘草10g,大蒜为引,水煎2 次,与生大蒜捣汁后混合,体重70-100kg 哺乳母猪分2 次喂服。
5.5 白痢散二:白明矾30g、滑石粉30g、石榴皮10g、炒神曲30g、甘草15g 为末,对未开始吃食的仔猪,用米汤加醋调成糊状,用勺喂服。如能吃食,本药味甜,可直接拌入饲料内,让其自食。此为10 头仔猪剂量.
6 预防措施
6.1 对假定健康仔猪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逐头注射大肠杆菌疫苗预防。给临产前母猪紧急接种大肠杆菌疫苗,使初生仔猪通过吃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
6.2 加强对怀孕母猪及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给予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饲料,以增强仔猪的抗病力。
6.3 及时清除圈舍和运动场上的粪便和污泥,定期消毒,保持圈舍干燥和温暖,仔猪应多晒太阳,多运动。
7 小结
通过笔者对仔猪病情的分析及诊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5.2、5.5)连用3 天。11月8日做回访病情时,12 头仔猪病情得到了控制,12日再次做回访时,全部仔猪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