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突出特色促进白银市旱作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2019-01-06王泽宇张克厚
王泽宇,张克厚
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白银 730900
农业是人类生存延续的根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还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白银恢复建市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黄河灌溉农业、雨养旱作农业和城效农业等具有白银特色的农业格局。旱作农业在全市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旱作农业发展得如何,直接关系着全市农业的前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生态条件和传统生产方式的限制,旱作农业成为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短腿”,制约了全市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是白银市农业上的“老大难”问题[1]。如何发挥旱作农业的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促进全市农业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旱作农业的政策机遇
近年来,白银市以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农业产业化为主题,实施农业科技四大工程,有力的支撑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投入、项目带动等多种途径,围绕设施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特色养殖、特色林果、小杂粮、菊芋加工、农业物流信息等七大产业技术重点领域,聚集和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成果转化力度,解决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白银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在产业相对集中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的县(区),以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着力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涉农科技型企业。三是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工程。由科技部、甘肃省、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方共同支持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积极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四是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工程。围绕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白银市紧抓政策机遇,按照省上关于全力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利于加快白银现代农业发展,为甘肃中部旱作农业和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农业支柱产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整合和完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区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要振兴,农业必须要转型,就是要从传统农业转到现代农业。农业转型的载体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白银市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突出特色建基地,培育龙头兴产业,建设市场活流通,依靠科技上水平”的现代农业之路。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白银市旱作农业虽然特色非常显著,但生产发展缓慢,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加工企业“膨胀”不快,辐射能力不强、品牌效益不明显的现象十分突出。下大力气抓特色、重科技、搞联合、创品牌将是该市发挥区域优势、发展旱农业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旱作农业的现实条件
(一)自然生态特点突出
白银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农业资源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
一是降水稀少。水是农业的命脉。白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180~450mm之间,年蒸发量1 500~2 000mm之间。一般说来,降水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白银农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但如果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降水少也有有利的一面,这就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这一点在干旱地区粮食作物的营养品质高于水浇地粮食作物的品质的事实中得到了印证。
二是光照丰富。全市太阳年均辐射总量130~148卡/cm2,年日照时数2 500~2 800h。日照百分率为57%~62%,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属光能资源丰值区。光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量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
三是温差较大。全市海拔在1 275~3 321m之间,高差2 046m。农作物适种区海拔在1 275~2 200m之间,垂直地带明显,为农作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无霜期169~220d,境内年平均温度为6~9℃,平均日温差10~13℃。昼夜温差大则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输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农作物的优质奠定了基础。
(二)耕地资源丰富
全市土地总面积2 120万hm2,耕地面积约30万hm2,其中干旱地区耕地面积约2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0%,人均占有耕地0.27hm2以上,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生态类型丰富的耕地资源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广阔空间。
(三)科技应用水平较高
近年来,全市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优质杂粮新品种引进、地膜覆盖栽培等一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旱作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白银市旱作农业年际间波动大的、不稳产的困境。目前,全市旱作农业新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提高作物单产20%左右。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有了良好开端。如引进种植的陇谷系列、小银米、小绿米、张杂谷3号等良谷新品种;陇糜系列等糜子新品种;银燕1号、航燕1号和银燕5号、6号等燕麦新品种;新大坪、陇薯6号、陇薯3号等马铃薯新品种;平荞2号荞麦新品种;苏引10号和定鉴3号冬小麦新品种;金凯3号、金穗系列等玉米新品种;紫花苜蓿和美国大叶苜蓿等苜蓿新品种。全市地膜覆盖种植等抗旱栽培技术推广应用6.7万hm2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区位优势明显
白银境内包兰铁路贯通南北,白宝铁路横穿东西,312、109、309三条国道和兰白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南靠兰州,北邻银川,西望西宁,南上北下均十分便利,具有生产销售特色农畜产品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在该市加入兰白都市经济圈后这种优势将显得更为重要。
(五)特色农产品加工开发严重滞后
白银市具有发展旱作农业生产的诸多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除干旱这一人为难以改变的制约因素外,受市场制约也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多年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供应总体上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白银市旱作农业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同时并存,大部分农产品仍处在原料生产的低级阶段,加工开发严重滞后,导致卖难问题十分突出,种植效益难以提高甚至大幅度下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影响旱作农业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白银市加入“兰白都市经济圈”后,农业上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竞争中谋求自身发展,找准最佳定位和主攻方向,走出具有白银特色的旱作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三、发展旱作农业的对策
(一)抓特色,突出农产品优质和绿色优势
白银市的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大部分、靖远县南部、景泰县及白银、平川区的部分乡镇,总面积20万hm2。该区生产的农产品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十分显著的特色。最显著的特色是优质、绿色。白银市旱作农业区自然生态条件独特,大都远离城市工业区,绝少工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再加上长期的水蚀作用,使这片土地成为十分难得的“净土”,所产农产品不仅品质优良,大多数农产品可达到绿色食品甚至是有机食品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应是该区农业主要突破点。其次是农畜产品种类丰富。如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小杂粮豌豆、扁豆、莜麦、荞麦、谷子等,油料作物胡麻、麻子等,饲料作物苜蓿,经济作物籽瓜、西瓜和杏仁等;还有用无公害粮食和饲料喂养的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2]。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发价值。紧紧抓住旱作农业的这些特色,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水平,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大搞加工开发,打响“绿色”品牌,旱作农业的这些生产优势一定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
(二)重科技,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的进步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白银市旱作农业区, 科技工作要以“打绿色牌,建设绿色基地”为战略目标,立足实际,大力推广良种、地膜覆盖栽培等旱作农业新技术,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和加工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首先,要坚持把抗旱、耐旱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作为科技抗旱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水平。作物品种结构调整是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途径,要加大选育、引进、繁殖、推广抗旱、耐旱品种的力度,发挥品种基因的抗旱优势,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坚持适区、适地、适种的原则,积极扩大抗旱、耐旱作物的面积,建立节水抗旱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原种繁殖基地,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建立与水资源分布相适应的农作物区域布局和高效种植结构;建立旱作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把干旱劣势转变为优质作物生产的区域优势。以建立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研究试验示范基地的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不断扩大新品种覆盖面,在小杂粮、马铃薯、玉米、豆类及瓜类、蔬菜、油料、杏树、枸杞、花椒等经济作物上引进新品种,尤其要注重加工型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为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开发做好技术储备。
其次,要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抗旱稳产水平。建立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的技术体系。要重点推广好以下四项技术:一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覆盖方式上要从半膜覆盖向全膜覆盖转变,在播种方式上要从平铺穴播向沟垄种植转变;发展农田集雨覆盖栽培,增强土地保墒增温、节水增产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栽培模式,扩大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有效地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对于玉米、高梁、谷子等稀植作物,应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较半膜覆盖增加土壤水分3~5个百分点,增产20%以上;对于谷子、麻子、莜麦、豆类等密植作物,应大力推广垄膜膜侧沟播种植技术,一般年份比露地种植增产率在30%以上。目前,全市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推广6.7万hm2以上,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后还应开展膜下滴灌、施肥等技术的试验示范,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二是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培肥地力技术。扩大秸秆还田、绿肥生产和增施农家肥等培肥地力技术的应用面积,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方式,调整和改革施肥结构和施肥技术,突出以肥调水和水肥耦合技术的应用,建立科学的施肥体系。三是推广生物抗旱技术。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抗旱剂、保水剂等配套技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四是推广应用综合抗旱技术。旱作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多种技术措施组合集成运用,对现有抗旱新材料、新技术、新措施、新机具要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不断提高旱作农业科技含量[3]。
(三)搞联合,加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
白银市旱作农业及农产品有绿色优质等显著特色,在科技支撑下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的限制,白银市旱作农业的特色农产品还处在以生产原料为主的阶段,基地规模小,标准化程度差,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加工开发严重滞后。在全市积极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有利条件下,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兰州市在资金、技术、区位、消费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出击,搞联合,建基地,深加工,促进特色和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主要应从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两个方面搞联合。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示范作用大、带动性强的工程,要从我市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出发,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要求,面向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发展,构建小杂粮、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积极鼓励外地或当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建设主体,承担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坚持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要重视现有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加强成片基地品种和技术的优化改造,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要依托农产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抓龙头、建基地、联市场的思路,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最大的绿色希望产业来抓,积极发展以小杂粮、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同时,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破解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题,拓宽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资金保障。构建产业集群,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企业的加工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创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无疑是新形势下旱作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有利于突出特色农产品的特色,有效与竞争对手相区别;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绿色品牌也是有效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由于白银市旱作区品牌营销观念淡薄,加之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过小,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单位成本过高,品牌效益还处在十分落后的状态。要改变这种局面,一要扩大生产基地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科技含量,做大做强加工企业;二要把特色农产品的传统地域特色和绿色生态特色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表明产品既具有传统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绿色、天然、环保的诉求,在保持产品独特性的同时,更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4];三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品牌内涵。科技创新是农产品创立品牌的重要前提,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市场需求,在特色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安全等新品种选育上重点突破,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满足消费者不断求新的需求,根据消费者购买力和价值取向设计开发不同档次的产品,逐步形成品牌;四要整合品牌资源,做大做强品牌。整合白银市现有的各类品牌资源,通过对农产品企业的改造,跨行业开展经济联合和兼并,这是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响品牌的最佳实现形式,通过小品牌之间、小品牌与大品牌之间的重组兼并和引导,实现品牌扩张,就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集中度和知名度;五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白银市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政府支持和保护是品牌得以长盛不衰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严厉打击假冒商标,有效地维护商标品牌的形象与个性,从而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白银市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作物类型很丰富、生产基地无污染、绿色安全品质优,在此基础上抓特色、重科技、搞联合、创品牌,做到科技服务上水平、加工开发上规模、对外宣传上力度、打造品牌上档次,白银市旱作农业必将在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取得显著进展,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