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

2019-01-06杜少娟

甘肃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百合贫困村贫困户

杜少娟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农村局 亚行项目办,甘肃 临洮 730500

近年来,临洮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紧盯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政策扶持为牵引,以延链补链为核心,以风险防范为关键,围绕打造“洮河百里绿色蔬菜瓜果长廊”的目标定位,充分挖掘洮河谷地38万亩水浇地资源,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技术帮扶和项目驱动,以无公害、标准化发展为方向,以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树立胡萝卜、韭菜、葱蒜、百合为四大蔬菜品牌,不断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8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5.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5 236亩,塑料大棚面积6.447万亩。蔬菜总产量90.95万t,总产值19.9亿元,总收入11.43亿元,农民人均从蔬菜收益中获得纯收入1 115元。蔬菜产业的长足发展,对临洮的精准扶贫工作而言,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产业。2018年全县有619户2 514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脱贫。

一、依托发展布局,确定优势主导产业

近年来,临洮县大力实施“产业富县”战略,形成北部川区乡镇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东部山区乡镇以贫困村为主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依托该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创新提出了“山区药材洋芋饲草加百合,川坪蔬菜花木改饲促旅游,全县上下抓好劳务搞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6+X”产业体系,确立了蔬菜、百合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推行了“一业一策一龙头一专班,一业一号一社一群”工作机制,带动每个贫困村发展1-2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发展1个脱贫主业,全力做好蔬菜产业中的“特中特”“好中优”的文章。“特中特”主要是百合产业,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好中优”主要是蔬菜产业,走“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子;通过在全县开展精准扶贫到户产业发展奖补项目,采取政府制定菜单、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的“菜单式”扶贫模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每个贫困户发展产业量身定做产业奖补项目,培育壮大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脱贫增收产业,持续增强贫困户稳定增收能力。确定百合产业村19个、蔬菜产业村12个。选派18个贫困村993户贫困户蔬菜产业发展指导员19个;21个贫困村1 618户贫困户选派百合产业发展指导员21名。2018年贫困户种植蔬菜2 544.87亩,种植百合2 086.52亩,新建双层钢架大棚44座。

二、优化科技支撑,发展高效栽培模式

强化适销对路品种更新。先后组织引进谷雨、凯旋、紫光番茄等20多个蔬菜新品种。大力示范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推广黄板、蓝板诱杀生物防虫技术;开展生物酵素、沼液、生物有机肥等应用示范。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设施改造、市场建设、品种引进、土壤改良、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改造提升“老菜地”的蔬菜品质。积极开展蔬菜产业技术帮扶,支持山坪去深度贫困村发展高原夏菜。

三、围绕延链补链,破解产品销售难题

(一)全面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坚持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提升产业开发水平、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蔬菜专业骨干市场,培育了康家崖、崖湾、南苑、水泉等13个大中型产地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大型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的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

(二)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依托东西部协作扶贫、中央定点帮扶以及各级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对接、东西合作等模式,积极推行“消费扶贫”模式,开展净菜配送、以销定产等工作,开通了临洮农特产品销往大中城市的“直通车”。2018年,全县累计销售蔬菜、百合、马铃薯等农特产品11.6万t,实现销售收入2 342万元,2 180户农户户均增加收入3 000元以上(其中贫困户378户)。

(三)建立了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充分利用各级投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果蔬保鲜库发展。按照补助标准,对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果蔬保鲜库给予奖补,2018年新建百合、果蔬保鲜库59座,新增库容11 621t。建成后由乡镇统一负责,签订扶贫资金入股协议。将扶贫建设资金全部入股到实施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2019年计划在6个乡镇投资486万元,发展延链补链项目新建果蔬保鲜库18座,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806户3 299人,受益贫困村11个。

四、促营销服务,提高产品外销能力

培育跃雅森、恒德源、洮水帝、丰源鲜贮等蔬菜加工企业1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19家,年加工蔬菜7万t以上,加工产品有雪源金正真空包装百合、洮美“百合片”、恒德源“脱水百合花”等30余种,以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蔬菜协会和农村经纪人为依托,积极发展蔬菜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蔬菜广泛销往川、渝、粤等东南沿海市场和甘青宁等西北市场。

五、强化品牌建设,提升蔬菜市场竞争力

立足独特的光热资源,以“发展品牌、特色、绿色、有机产品为重点”的思路,着力建设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依托,批发市场、村级检测点为支撑的三级质检体系,大力支持蔬菜产加销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鼓励特色优势产品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注册“婵乡源”“貂蝉”“洮鑫”“农佳味”“马家窑”等蔬菜品牌,通过绿色食品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国内大型展会,对外宣传推介蔬菜系列产品。协调供销部门,开展品牌化营销,扩大“临洮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运用品牌营销实现产品增值、产业致富。

六、围绕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现代物质装备

按照建成西北最有影响力的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区、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甘肃重要的食用百合产业发展集散加工区的产业定位,在该县6个乡镇38个村13.3万亩土地范围内,按照“一心三区”的空间布局,创建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金融、土地、科技、人才、机制“五大要素”,建立完善管理、运营、服务、共享、发展“五大机制”,统筹推进生产种植、加工物流、休闲观光“三大板块”,有计划有步骤得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七、拓展保险产品,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为保障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围绕“一县多品”大力开展蔬菜产业保险品种,确保实现了贫困户种植品种全覆盖。特别是针对贫困户自缴保费筹集难的问题,由县财政统一补贴,确保了贫困户一户不落。同时积极引入商业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探索气象指数保险、产值保险等保险产品,建立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有效结合的互补机制,进一步弥补了蔬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

猜你喜欢

百合贫困村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风吹百合香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清心消暑话百合
百合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