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茶思维融入思政教学理论的创新思考

2019-01-06张妍鸽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化思政

张妍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社会无论怎样发展,经济与政治都是服务于人类的,一定是要以人为本的。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渐腾飞,建筑设计璀璨夺目,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也是精彩纷呈,而这些都是服务于人们群众的。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度里,文明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氛围,我国自由、和善的社会风气让人们处于一个舒适的社会环境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让人们可以更好的行使。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进一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理论的创新指导,将其茶思维运用到思政教学中,为思政教学提供政治思想力量和创新的活力源泉。

1 四个现代化的茶思维集中体现

1.1 制度要以人为本

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与不断的完善都是服务于人类的,为的是让人类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美好生活。我国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富裕,而共同富裕其本质是为了求大同,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实现这个目标道阻且长,但是,我国在不断完善得社会制度中无不体现民本得思想。而茶思维是在茶文化中衍生出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在茶思维中就包含了儒家的优秀的“仁爱”与“民本”思想。在《茶经》中也可获知“民惟邦本”的思想。尽管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之后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它无不是对人本思想的强化与发展,四个现代化建设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通过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稳定与协调社会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它是以人为本理论思想在战术上的伟大实践,它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 理论要不断创新

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体现着茶思维中的创新思维。茶文化在漫漫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不断广纳传统文化的营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创新发展着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如,茶文化与佛教相结合,思维的融合产生了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禅茶文化。如今的禅茶文化成为了我国国际经济、文化与政治交流的重要情怀纽带,它对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与维护良好外交起着重大的作用。正如上文所说,四个现代化建设时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主要是从战略层面上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而四个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基于当前经济形势所制定的战术策略,这是一种战略的创新。

2 思政教学理论特点

2.1 理论教学内容以时间为轴

思政教学以时间为轴可让学习者把握好时间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四个现代化事业的进步发展。四个现代化建设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之后毛泽东思想中有集中的体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这也是基于时代与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战略方针。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刚刚步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经济水平十分的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农业也十分落后,工业建设的人才、技术等都很短缺,面对60年代的经济格局状况,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工业、农业、军事以及交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政府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对于民族富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演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者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路径。虽然在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走过“弯路”,但是,也积攒了不少的教训与经验。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指导下,我国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反省与讨论,即关于实践与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讨论,最后的推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方针。这一思想方针给踌躇满志的国民以奋发向上的欲望,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心不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建设,而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生产力是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与交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2.2 以重大理论为教学内容

思政教学主要时围绕重大教学理论展开。第一个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与列宁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思想,其中总结的不少革命启示与建国初期建设的经验对于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是邓小平理论,它结合了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70、与80年代的时代特点及实践阶段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引擎与动力。之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与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同志的重要系列讲话精神都促进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3 教学与考察形式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接受政治思想的引导与教化主要是通过一堂堂的讲座与一堂堂课程,学生接受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学习的氛围不是十分浓厚,自然而然,学生学习政治思想的兴趣也会有所下降,其次,传统一对多古板僵化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长期接受互联网的新时代青年产生厌倦感。此外,高校长期以来对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理论考察方式以开卷的方式为主,很多学生对待思想理论的学习态度十分懈怠与不重视。基于此可见,传统的思政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3 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茶思维融入思政教学理论的创新思考

3.1 将社会生活变化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中

将社会生活的变化元素融入到思政教学中无疑是对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今年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回首过去的四十年,再看今天,人民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元素也有了很多的不同,以前由于物质生活的不富足,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会面临短缺,买东西需要凭粮票、油票等购买;改革开放以前,结婚时的聘礼四大件是缝纫机、收音机、手表以及自行车;改革开放以前,人民出行的路途和回家的路途总是很遥远,再看如今,结婚时的聘礼日益简便化,昔日的“一来三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述说的历史故事;现在我国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的水平在攀升,物质上是供不应求、凭票购物的过往成为了70、与80后的回忆,这样的物质生活将一去不复返;现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一日千里的速度逾越,架设于伶仃洋区域内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交通建设桥隧工程的一个里程碑工程,这也表明出我国交通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的便捷也让昔日的千山万水与万里迢迢成为往事云烟。这些社会生活的面貌变化极富有社会生活气息,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很容易煽动我们内心的情感,不禁让人感慨,从而让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的崇尚,也让新生代的青年为我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进一步在人民心中树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将这些浓郁的的生活气息的元素带入到思政的教学中,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活跃起来,这也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与参与互动的主动性。

3.2 将现代化建设成果融入到思政教学中

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很多茶学经典著作。如,《茶经》此类,这些茶学著为茶思维的演进与创新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四个现代化建设也是如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强而有力的政治理论的支撑。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一直是贯穿着的,基于人民生存与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众多的成果。自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同志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以来,我国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克服了不少艰难险阻,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对我国政治领域产生着深刻意义的政治理论。这些优秀的政治理论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拖动着社会主义进程的向前,因此,在思政教学中,学习和丰富四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优秀政治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3.3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思政教学的形式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渗透也让思政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传统思政教学与考察的方式十分僵化,也不适合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今,可将思政教学的课堂进行“搬家”,学生在接受课堂思政教学的时,需要定期安排实践课程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政治思想的无处不在。其次,在政治思想的考察上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规整化的考试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此外,思政教学可以结合互联网运用,实现“互联网+”。如在微信上设置社会主义新青年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的小程序,或者在创建有关思想政治学习的APP,让学生主动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对有关政治思想的积极讨论,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相信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思政教学可为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引鉴。

4 结论

茶思维中的“融合”、“协调”“理论支持”等理念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得到了深刻体现,将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茶思维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可进一步树立起人民对祖国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对于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猜你喜欢

茶文化现代化思政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