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2019-01-06
(甘肃省通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3300)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以剧烈呕吐和腹泻及白细胞明显减少为主临床特征的一种热性传染病,对犬特别是幼犬危害极其严重。
1 病原与流行情况
该病的病原为犬细小病毒属犬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病毒可在犬、狼、狐狸等动物传播。犬最易感。感染犬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无临床特征的带毒犬,接触传染或经污染的饲料通过消化道感染。多见于1月龄-5岁以下的犬发病,以断奶后12周龄幼犬最易感,且以同窝暴发为特征。
2 临床特征与剖检变化
2.1 临床特征:病初幼犬精神沉郁、喜卧、活动明显减少,排粪次数增加,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粥状,散发难闻的腥臭味。时间稍长,类便呈番茄汁样,混有粘膜和伪膜,体温迅速升高,病犬迅速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后期随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酸中毒等,犬多后肢麻痹,不能站立,无力排粪,体温降低。
2.2 剖检变化:死亡犬极度脱水,消瘦,腹部卷缩,眼球下陷粘膜苍白。肠粘膜严重剥落,肠壁弥漫性充血和出血,呈暗红色。肠淋巴结肿大、充血,肠内容物具恶臭味。
3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犬的细小病毒病,但需注意与犬传染性肝炎、犬瘟热作鉴别性诊断。
4 治疗
该病尚无特效疗法,除使用高免血清和康复血清外,主要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肠炎型多死于脱水所致的休克和急性胃肠炎,应以输液纠正电解质平衡为主。
4.1 综合疗法:根据病情,一般采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输液补充水、盐及电解质,维持血容量和体液平衡,口服止呕、止血药,加强护理,减少应激等综合措施。对于中期病例,要求消炎、止血、补液、防止酸中毒、强心等对症疗法。病犬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暖,不能缺水,尽量减少服药次数,以防再次引起呕吐,并要适当禁食。对于无法进行静脉注射的病犬,可用等温等渗溶液少量腹腔注射,也可采用40C左右的糖盐水深部灌肠。
4.2 辅助疗法:维生素B、维生素K、肌甘等,视病情选服。
4.3 中药疗法: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外感疫病之邪,热动营血致使血离肠络,湿热聚于中焦,传于下焦,使胃肠传输功能失常,导致胃气上逆作呕、湿热下注成泻。治疗应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降逆止呕。中药处方如下:黄连20g,黄柏30g,黄芩50g,木香35g,白芍40g,葛根20g,地榆30g,板蓝根40g,郁金30g,栀子20g,千里光30g,大蓟25g,小蓟25g,甘草15g。在呕吐减轻或不呕吐后煎汤内服,呕吐严重者采用中药灌肠疗法,药方:白头翁40g,黄连20g,黄芩20g,秦皮20g,金银花15g,甘草15g。水煎取汁灌肠。
5 预防
5.1 一般措施首先要禁止从非安全区引犬到安全区饲养,新引送的犬要隔离检查30d以上,并对犬舍和用具等定期消毒。消毒可用4%福尔马林溶液或2%次氯酸钠。
5.2 疫苗预防选用灭活苗或CPV、FOV弱毒苗。幼犬于45、60、75日龄时进行3次免疫,妊娠母犬产前20日免疫1次,成年犬每年接种2次。
5.3 幼犬于20日龄第1次驱虫,以后每月预防性驱虫1次,6月龄后每季度驱虫1次。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在临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肠炎症状,即呕吐、腹泻、排血便和机体脱水,对于此病的治疗,许多资料指出原则上抑菌消炎、止吐止泻、止血补液和纠正体液失衡。然而在实际治疗中,往往遇到不能准确判断患病程度和正确掌握药理并合理应用的情况,结果导致病情迁延恶化,治愈率很低,所以在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时要针对呕吐、腹泻、血便和脱水这四种临床症状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