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货上行已进入自我驱动发展阶段

2019-01-06倪国华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商贩批发市场难题

如果我们将农货上行(农货通过电商渠道进城)视为一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那么这场“革命”已经完成了启动阶段的工作,进入了自我驱动的蓬勃发展阶段,可以从三方面得到验证。

农货上行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与工业品下行(工业品通过电商渠道下乡)相比较,虽然农产品上行相对滞后,但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长。201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198.6亿元,到2018年增长到2 305亿元,增长了12倍。其中,2012年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6亿元,到2017年达到1 418亿元,增长39倍。这种指数型高增长的趋势仍在延续,总体看,我国的农货上行正在步入高速成长的通道。农货上行,对于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助力中国在小农社会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以迅速成长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为例,截至2018年底,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经营类目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预计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

农货上行的渠道短链化。当前,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仍然占70%左右。虽然许多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处在外迁的压力中,但是交易量和交易额仍然稳步发展。这意味着大部分农产品抵达消费者仍然需要经历 “农民—小商贩—产地批发市场—商贩—销地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这6个环节。实际上,近几年上述6个环节中的6个主体,都在试图构建从本环节出发直达消费者的线上供应链。例如:从农户出发直达消费者的社区电商通道“社区支持农业(CSA)”正在蓬勃发展,从批发市场出发的电商通道(如“深圳农产品”的网络交易市场、岳各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上交易)正在不断发展。短链化的渠道逐渐将干果等易于分销储运并适应网商物流模式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从传统批发市场分离出来。

赢利点初步显现。农货上行的飞速发展有望助力破解小农户经营背景下的国家现代化难题。要在小农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总体来说,必须要重组旧式的低效、高损耗、高成本体系,同时,要破解“种菜赔,买菜贵”的难题,要破解整个产业链对劳动力(分散小商贩)过于依赖的难题,要破解整个产业链“低质量、高风险”的难题。农货上行通过全要素重组,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种菜赔,买菜贵”的难题得到初步破解。无论是基于消费者定制的C2B和C2F模式,还是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直接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给消费者的B2C模式,以及基于体验式消费的O2O模式,都能够明确实现生产者的利润大幅增加,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大幅升级,呈现出多赢的帕累托改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火热的“拼农货”模式,正在为分散的农产品整合出一条直达消费者的快速通道。经由这条通道,将全国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例如:经由这条通道,吐鲁番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价格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一度滞销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其次,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农货上行模式,都会大幅降低整个产业链对分散的小商贩的依赖程度。换句话说,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并且为原价值链增加了更多附加值,吸引了新的才能型生产要素。比如,网红+网络直播的模式,就吸引了更多有相关禀赋的人才加入到产业链中,同时节约出大量非技能型劳动力到制造业或服务业,从而对涉农劳动力要素进行了跨时空重组。其三,网络直播的形式也把地方政府的信用引入到价值链中,出现了很多“县长”用电商平台推销本地农产品的案例,进而呈现出“生产者赚钱,消费者放心”的双赢局面,成功破解了原产业链“质量低、风险高”的难题。现实中,地方政府与互联网电商平台采取全新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传统的落后地区突破资源禀赋的制约,甚至可以将过去的“劣势”变为“优势”。

(摘编自《农民日报》2019年6月19日08版,作者北京工商大学倪国华)

猜你喜欢

小商贩批发市场难题
大法师与小商贩
商主体形态探讨
——以我国现实存在的主体小商贩为例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狗之难题
难题大作战
巧解难题
论小商贩的商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