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危害及绿色植保技术

2019-01-06赵丽娟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益虫植物保护病虫

赵丽娟

(绛县农业委员会 山西 绛县 043600)

普遍意义上的农药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有害降解物、代谢物等会对生物及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在以往,我国使用的农药量位于世界首位,随着农药的大范围推广,施用次数、配制比例等均有所提升,致使植物体内农药残留,导致水体、大气、土壤的严重污染。

1 农药的危害作用

1.1 对人体的危害。农药残留对人体带来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1.1 慢性危害。长期接触农药的制药员、农民、居住在附近的群众等,有害成分会不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对体内的免疫器官带来危害,甚至可能给生命带来威胁。

1.1.2 急性危害。主要是表现为误食农药残留或皮肤直接接触到农药,根据中毒程度的不同可致使患者出现昏厥、全身抽搐、死亡等。

1.1.3 致癌或基因突变。前者是指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时会出现发育不良或畸形的情况,基因突变则是指正常基因会因有害成分的影响突变为癌性基因,最终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并且有极大概率遗传给后代。

1.2 对动植物的危害。①直接危害。虽然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能杀死病虫,但也对病虫的天敌和其他益虫、动植物造成了不良影响。②慢性危害,与人类感染农药物质相似,农药残留在动植物体内,致使它们原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发生变化。残留农药经过生物链的层层传递后最终也会被人类食用,危害人体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1.3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自然界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各生态系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益虫,即使没有伤害到益虫本身,也会使得它们因缺乏食物降低繁殖能力,益虫基数会不断下降,最终无法消灭害虫。另外,土壤、水、空气等都是组成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农药残留会通过这些载体不断扩散,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还会加大土壤酸化的程度,难以真正降解有毒物质。

2 绿色植保技术的实践应用

2.1 构建植物保护体系。一般情况下,对于有害病虫来说,仅仅采用一种防治措施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不利于长期开展。因此,必须要构建针对性病虫害防治体系。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病虫害程度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原则,从整体性保护出发,综合运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辅以化学防控等手段,改变以往单一化的病虫害防控模式,不再以病虫用药后死亡百分率来判定防治效果。强调预防与治理并重,全面协调,并从经济学、生物学、环保学等角度制定客观的评价体系。在构建植物保护技术体系时,应当以抗性品种为核心,生物防治为重点,充分发挥各项植保措施的优势作用,适当调整最初制定的植物保护体系,降低技术应用环节因误差带来的副作用。

2.2 科学使用农药。为了尽快降低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作用,很多人喜欢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作物病虫害,虽然能有效抑制害虫的繁殖与侵蚀,但副作用也是最高的。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把控好关键环节,重视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基础上降低农药对产品、人体和其他动植物的污染。农药的科学使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点:一是农药类型的确定,按照作物生长特点和发育规律来选择最适宜的农药,以降低对益虫的伤害;二是施药方式的采用,要避免高空抛洒的方式,以免农药伴随空气、水体转移;三是农药的定期轮换,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能;四是把农药的使用纳入到综合防治体系中,以确保长期有效地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2.3 培养农业技术队伍。我国基层农村并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撑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但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推广,各地各部门应依法履行好相关职能,充分运用好这些政策,以积极的态度扩充绿色植保技术推广队伍,不断扩宽技术示范圈。在最大程度地提高绿色植保效率的同时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人性化的技术服务,让他们深入了解到绿色植保技术对农产品的优势,并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益虫植物保护病虫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大自然中的益虫益鸟
心灵深处的启发
心灵深处的启发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