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

2019-01-06孙晓永李维光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孕穗生育期尿素

孙晓永 李维光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农场 河北 唐山 063209)

插秧是传统水稻栽培过程中需时多且劳动强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使用插秧机把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技术,用机械代替人工栽插,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机械化插秧具有栽插效率高、插秧质量好等优点。目前机械化插秧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较快。特别是一些地区在吸收国外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采用了标准化育秧方式,其秧田与大田比可达1∶100,大量节省秧田并使育秧成本大为降低,并使秧苗质量大为提高,为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水稻机械化插秧关键技术

1.1 整地。以秋翻为主,耕层深度20~25 cm为宜,有利于晒垄熟化土壤,灭虫灭草。

1.2 播种。首先是合理确定播种时期。机插秧对秧龄有严格要求,一般以18~20 d为宜。因此,要根据茬口、品种、水源、机插进度等预计插秧时期,分批播种,做到适时播种、适时栽插。二是严格把握播种质量。播种量要适宜,一般每平方米播0.7~0.75 kg。按畦定量秤种下田,落籽必须均匀。播后立即以过筛土均匀覆盖,厚度0.5 cm左右,为防表土板结,盖籽土上不能喷水,随后搭拱棚盖上薄膜和草帘等。

1.3 秧床管理。播种后注意秧床温度、湿度管理,保证及时出苗和全苗;出苗后适当控水,并适时揭膜炼苗。2叶1心后每隔1~2 d浇薄水保持床土湿润。起秧前,脱水1~2 d,便于秧片硬实成型。栽前2~3 d防治1次虫害。插秧时对秧苗的形态要求是苗壮、茎粗、叶挺、叶色深绿,苗高10~20 cm;秧片厚度为2~2.5 cm,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杂交稻1~2株),秧根盘结不散。

1.4 调试插秧机。要提前对插秧机械进行全面的检修、加油和调试,调整好插秧深度、穴距(14~16 cm)、取秧量(每穴 4 ~ 5 株)。

1.5 泡田拉茺。泡3~5 d后进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标准是上糊下松,泥烂适中,有水省气,沟清水畅,埂直如线,地平如境。地平如境是指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 cm。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软活,下部土团粒较大,喧松、通气性好,这样有利于插秧,插后返青快、根系发育好。沟清水畅,埂直如线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沟加深加固。保证灌排通畅,保持条田笔直,夯实加固,防止跑漏。然后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保水5~7 d,换新水插秧。

1.6 插秧。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要尽可能缩短插期,尽量缩短从起秧到插秧的时间,不插隔夜秧。插秧要“浅插、插齐、插直和插匀”。插秧一般都在5月初开始,6月初插完。插秧规格:本田插秧密度是9寸×3~4寸×3株,每平方米25穴、75株,每亩1.67万穴、50万株。稀插有利于充分发挥分蘖成穗的作用,容易获得高产(肥田少插、瘦田当密)。

1.7 插前施基肥。插前1~2 d施入10 kg/亩尿素加10 kg/亩二铵。缺钾地块施硫酸钾5 kg/亩。

2 插后栽培管理

水稻本田移栽后,要经历返青、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六个生育期。

2.1 返青期。水稻移栽时保持花达水,移栽后寸水返青不露泥。追施返青肥,尿素7~8 kg/亩、一水硫酸锌1~1.5 kg/亩(大约在6月20日左右)。

2.2 分蘖期。3 cm浅水层管理,及时防治潜叶蝇和水绵等。返青肥后间隔6~7 d施促蘖肥尿素10~13kg/亩。6月15日看苗酌情施保蘖肥3~5kg/亩尿素。

2.3 分蘖末期。重点控制无效分蘖。烤田应根据稻苗生长状况和土质、肥料、气候条件因素,确定烤田适宜时间和程度,其具体做法是:一看苗量,当达到亩穗数的要求后(达到总苗数的80%时)进行早应早控。二看苗势,稻苗长势过旺,封垅过早,应重控。三看叶色,叶色浓绿,应重控。四看天气,阴雨连绵应抢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质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早控。

2.4 拔节孕穗期。东北品种一般在6月底~7月初拔节孕穗,大约经历30 d,170 d以上的长生育期品种7月初拔节孕穗。湿润灌溉。拔节孕穗是水稻生育过程中的需水临界期,以后水稻植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时期,稻株叶片相继长出,群体叶面指数将达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长也将转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对气候条件与水肥反应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要适时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如果降雨,可蓄雨水。短生育期品种6月下旬7月初、长生育期品种7月上旬,看苗施早穗肥7~8 kg/亩尿素加二铵2~3 kg/亩。

2.5 抽穗开花期。东北品种一般在7月底~8月初抽穗开花,170 d以上的品种在8月15~20日抽穗开花。保5~6 cm的水层,高温干旱要加大水层,反之水层要浅。这一时期水稻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期缺水受旱会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有机物合成和枝梗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调控土中水氧关系,尽力保护根系,延长根系生命,养根保叶,迅速积累有机物,提高水稻结实率。破口前和齐穗时防治稻瘟病(节瘟和穗茎瘟)、8月中旬注意防治稻飞虱。

2.6 灌浆成熟期。水稻到了后期就是纯粹的生殖生长阶段了,齐穗后要看天、看地、根据水稻长相适当补充营养。间歇湿润灌溉。水稻灌浆前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水稻灌浆后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在水稻灌浆中期,籽粒见硬后看苗施晚穗肥3~5 kg/亩尿素,二铵2~3 kg/亩。喷施磷酸二氢钾防早衰。亩施磷酸二氢钾200 g或多元素锌硒液肥200 ml,兑水30~40 kg喷施叶面。

2.7 落干黄熟期。水稻进入黄熟阶段,稻田应适时排水落干。盐碱重的地块要适当晚停水、勤换水。

2.8 适收割。一般抽穗后40~45 d,水稻进入完熟期(米粒坚硬,含水20%左右),黄化成熟率达95%就可收割,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品质。

猜你喜欢

孕穗生育期尿素
国际尿素市场交投清淡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在我的村庄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尿素再涨 也换救不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