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01-06刘兆祥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思政

刘兆祥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按照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有关安排,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举办了五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营造了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活动形成声势、取得了一定实效。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坚持全人格教育理念和“科学+艺术”的指导思想,依托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构筑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着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入一、二课堂,坚持以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传播大学生文化自信担当精神,发挥育人功能,努力的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特质全人格人才。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1.1 以通识教育课程为支撑,不断深化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建立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训练)课程,围绕“孝”“礼”两大主题,通过网络课程与实体课程两种方式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开设 《中华传统文化概要》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与中华智慧》等通识课程,每学期定期邀请知名文化学者开展“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从理论层面为学生理清传统文化内涵,明确文化的现实价值,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渊源的理解认识。

1.2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内容。遴选学生喜闻乐见、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六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按照不同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结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度融入活动,深刻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对自身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

例如:以春节为契机开展的“一元复始诚至金开”城市生存挑战赛活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发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品质;元宵节期间举办“闹元宵家乡的年味”摄影展,使学生感受家乡面貌变化,提升民族自尊心;清明节举办“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忘传统”活动,使学生了解清明节意义的同时,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此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于承担;“感受民俗欢度端午”“邀月、吟月、画月”活动分别在端午节、中秋节举行,通过节日习俗及故事传记,增强学生爱家、爱校、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诠释节日内涵和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方式思念亲朋,触动学生对文化的共鸣;重阳节期间,举办“迎重阳播微孝诵经典”和“两感教育(感恩父母、感谢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孝道,孝老爱幼、以礼待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懂得感恩、知书达理的良好品德。

1.3 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考评为牵引,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及通识教育(训练)课程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考评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及学分,每学年伊始公布全年活动方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文化讲座、报告、活动、比赛时,按照参加的课时量、活动中承担的角色、心得体会等情况由考评小组给予加分,其结果在每学期末进行公示,最终在大三学年按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实施办法》的标准换算成相应学分。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2.1 以新媒体传播为纽带,不断扩大教育的影响力。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举办线上(网络)传统文化内涵公开课、传统节日摄影作品展、诗歌及美文诵读等多种形式,以自媒体网络推广的形式定期推送给学生,至今推送传统文化知识讲座100余期,开设网上公开课如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中原文化》、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 《中华诗词之美》、 《<汉书 >导读》、 《走进故宫》、 《艺术鉴赏》等数十门,学习人次达五千多,线上线下互动紧密,很好的发挥了网络思政育人功能。

2.2 深入挖掘,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当前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民族、社会、人生、价值、义利、荣辱,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方面的论述既丰富又深刻。我校孔子学堂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是重要的途径和平台。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在选题上注重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主要从两个基本维度展开:一是立足我校学生成长需求,选择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大学生德育、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二是将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相结合,如中国梦、“四个自信”、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两类选题有效整合了传统文化教育与新时代思政教育,赋予传统文化以思政价值,同时也使思政教育更具有文化内涵,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文化魅力。

2.3 创新方式,在常态工作中不断增加新鲜元素。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行之有效、受学生欢迎的思政教育的途径。这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探索。教师始终致力于在常态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增加新鲜元素,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思政课的活力。根据每学期思政课情况,教师定期按体系、分模块更新传统文化讲座内容,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将常州诚信文化、中华孝文化充实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中去。

3 结语

学院创新育人模式,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道深入学生课堂、活动和思想领域,对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拓宽了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高质量就业率、竞赛参加率及获奖率、升本率、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学生志愿活动等逐年提高,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