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母畜产后瘫痪
2019-01-06李艳
李 艳
(甘肃省陇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母畜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症、产后风瘫,是母畜在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母猪、羊也有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甚至瘫痪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有时下降。
1 发病原因
血钙下降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原因,同时,血磷、血镁也下降。
1.1 饲养管理不当
分娩前发生瘫痪时,多因妊娠后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日粮供应单一,营养不平衡,钙、磷等矿物质供应失调,或缺乏光照和运动,血钙不足(低血钙)所致。
1.2 人为损伤
母畜在产仔过程中,母畜身体虚弱引起子宫不同程度的脱垂,在子官还纳时,如果消毒不严,脱垂的子宫受到污染;或因胎位不正进行助产时,向外拖拉胎儿引起子宫内膜或阴道的人为损伤,血钙、血磷大量迅速丢失;有时产后胎衣不下,不能正确地人工剥离,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炎症,最终导致全身感染甚至败血症的发生。
1.3 疾病的影响
母牛妊娠后期腹压增大,分娩强力努责时,残留在网胃内的金属异物就有可能因腹压增大而穿及心包及腹膜,引起网胃炎而导致内出血,血钙就会大量流失,这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重要原因。腹泻、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引起低血钾,后肢松弛无力、不能起立甚至瘫痪。
2 临床症状
母畜发生产后瘫痪时,轻者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牛反刍、嗳气减少甚至停止,站立不稳,行走拘谨,肌肉震颤。重者后躯麻痹,卧地不起,昏睡,反应迟钝,强迫站立时,有爬起动作但不能站立;呼吸浅表,大便干硬,体温偏低,有时全身瘫痪,有时甚至死亡。产前瘫痪的母畜大多因营养不良而引起,体温、心跳、呼吸无大变化。有食欲,牛反刍、嗳气减少,配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防止褥疮,一般预后良好。
3 诊治方法
本病的中医治病以活血祛瘀、祛风壮骨、强腰补肾、气血双补为原则。
中兽医认为,母畜产后多动气耗血,肝肾阴虚,导致气血双亏。肝藏血,主筋,为血之海。如果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患畜即有眩晕、呆滞、耳鸣之证;肝开窍于目,血不满于目,故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筋失去营血的濡养,则爪甲不荣、四肢不温;血虚动风,则四肢麻木无力,起立困难,行走时后躯摇摆、拘谨,趴窝时四肢伸直,并有抽搐,即谓母畜产后风瘫;血少,脉难充盈,故脉细弱;血海空虚,不足以安神定志,故神志呆滞;古人云“肾主后肢,主骨,生髓,通脑,脑为髓之海”。肾阴不足,则肾精虚少;生化之源亏少,无以生髓养髓,即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腰膝酸软甚至脚痿(瘫痪)不可行走之证。肾气通于耳,肾阴不足,肾精亏虚,则耳鸣、听力弱,反应迟钝,呆滞。
3.1 中兽医认为,母畜产后风瘫治宜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桂枝、桂皮、钩藤、防已各30g,细辛15g,麻黄、煨附子各18g,秦艽45g,苍术、赤芍、甘草各28g,姜黄、红藤各21g(成年牛的用药量,下同)。共为末,开水冲后放凉灌服,1 次/日,连用2~3 剂。方中桂枝、细辛、麻黄祛风散寒;煨附子、秦艽、苍术壮阳祛湿;姜黄、桂皮温行四肢;赤芍、红藤活血舒筋;钩藤、防已除湿;甘草调胃温中。故本方有祛风散寒、活血舒筋之功效。
3.2 独活、桑寄生、党参各50g,防风、当归、秦艽、茯苓、牛膝、桂枝各40g,川芎、熟地、杜仲、白芷各30g,细辛20g,甘草20g。共为末,开水冲服。风邪偏胜者,加羌活、威灵仙各40g;寒邪偏胜者加制附子20g,川乌30g;湿邪偏盛者加薏米40g,苍术30g,防已30g;关节肿胀者加没药30g,乳香30g;后肢、腰部疼痛严重者加杜仲、小茴香、肉桂各30g。每日1 剂,连用3 剂。方中,热地、牛膝、杜仲、桑寄生均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配以独活、防风、秦芄、桂枝、无活、白芷等祛凤湿,除腰肢疼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3.3 当归30g,茴香30g,二丑18g,白术18g,川棟子18g,葫芦巴18g,没药18g,藁本18g,红花12g,木通12g,甘草12g,上药研细末,放入黄酒(200g)和温水中,一次灌服,连用3~5 天。
3.4 茜草、威灵仙和蜈蚣组方治疗。三种草药各等份组方。鲜草直接喂服,牛90g/天,猪50g/天。若为干品,拌料喂服,牛45g/ 天,猪25g/ 天,3 次/天。
3.5 对卧地不起的病牛使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强壮筋骨的中药制剂,如牛膝散:赤芍47g,延胡索47g,没药45g,桃红45g,红花23g,牛膝20g,白术22g,丹皮22g,当归22g,川芎22g。水煎取液灌服,1 次/天,连用5~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