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旋肉碱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2019-01-06高泽岳张雨桐王璐侯佳琪李晖周迎楠禾苗任明月

吉林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肉碱乳粉左旋

高泽岳,张雨桐,王璐,侯佳琪,李晖,周迎楠,禾苗,任明月

(吉林省安信食品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118)

左旋肉碱是一种白色晶状体或白色透明细粉,稳定性、溶水性和吸水性较好。左旋肉碱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组织中,属于类维生素的营养素,与动物体内的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调节线粒体内酰基比率、促进脂肪酸β-氧化、抗疲劳排毒和促进支链氨基酸正常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的氨基酸物质[1]。当前,世界上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在婴儿奶粉中添加左旋肉碱。我国也规定可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适量的左旋肉碱,以满足婴幼儿的生长需要。因此,研究食品中左旋肉碱的检测新进展非常必要。

1 左旋肉碱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目前,国内外有关左旋肉碱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分光光度法需酶解过夜,检出限较高、反应效率比较低;离子色谱法特异性比较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虽然准确性比较高,但是仪器比较昂贵,成本太高。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左旋肉碱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赵淑娟建立了乳粉中左旋肉碱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样品20%甲酸水-乙腈提取,正交试验优化皂化条件,为15%氢氧化钾溶液,按5∶1在60℃,皂化20 min。左旋肉碱的检出限为 97.5μg/kg,定量限为 0.33 mg/kg。低、中和高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平均在97.5%~102.5%,RSD值为2.4%~3.2%。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已应用于乳粉中左旋肉碱的测定[2]。

李秀英等利用微波消解技术对乳粉样品进行水解,释放结合态的胆碱和左旋肉碱,优化乳粉中胆碱和左旋肉碱的微波水解快速提取方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条件参数。本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与现有技术对比,该方法通过微波技术辅助水解,缩短了样品处理的时间,适用于乳粉中的胆碱和左旋肉碱的检测[3]。

宋周虎等建立一种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简便、快速检测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左旋肉碱含量。方法:采用ODS柱进行分离,以4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 定量管进样20 μL。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含左旋肉碱保健食品的含量检测[4]。

莫紫梅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口服液中左旋肉碱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盐酸溶液超声提取,采用C18柱,以辛烷磺酸钠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口服液类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方法[5]。

单艺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乳及乳制品中L-肉碱的方法。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采用 C8(3.5 μm,50 mm ×2.1mm)色谱柱,0.1% 七氟丁酸/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分离样品,L-肉碱-(甲基-d3)内标物质用以消除信号抑制和基质干扰,质谱采用ESI+电离模式、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分光光度法采用高氯酸沉淀蛋白质,碱皂化使溶液中结合态的左旋肉碱游离出来,通过酶促反应,使用分光光度计间接测定左旋肉碱。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出限为 2.0 mg/100 g,回收率在 96.2%~104.7%,相对标准偏差 RSD 在 1.34%~3.69% 。UPLC-MS/MS法的检出限为2ng/100 g,回收率在97.8%~ 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5.65%。以上2种方法均适用于乳及乳制品中L-肉碱的检测,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UPLC-MS/MS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可控性强等特点,更适用于大量样品的集中快速检测[6]。

2 展望

左旋肉碱因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左旋肉碱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分光光度法是检测左旋肉碱最常用的方法,但精确度较低。因仪器设备及分析方法的进步与发展,利用色谱法、质谱法等研究方法被广泛关注。这些新的检测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缺点是操作过于繁琐,成本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优化各种检测方法,朝方便、快速、量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肉碱乳粉左旋
牛、羊乳粉的DSC热学性质比较及掺假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新疆伊犁马乳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
左旋的柳
L-肉碱的代谢及其在鱼类养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肉碱为宝宝健康造福
L-肉碱对热应激大鼠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
乳粉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
L-肉碱的生理功能以及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