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措施
2019-01-06吴玫
吴玫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1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
1.1 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
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增加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生态双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并且对预防自然灾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改善气候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气候质量。同时,气候条件改善之后,植被覆盖率也相应提高,从而起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2 水土流失给生态修复带来的不利影响
2.1 水土流失会降低植被覆盖率,改变径流方向
伴随着植被覆盖率的降低,生物的多样性也会随之降低。径流方向改变使得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导致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例如,滑坡、泥石流、洪涝等,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2 水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旱涝灾害频发
水土流失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的不断退化和草场的沙化,使得生态环境失调,这也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分配状况,地表水不断增加,地下水也在不断地减少,使得农作物产量不断减少,这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3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
3.1 要与生态发展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起到固定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既可以保持水土,又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的发展。
3.2 坚持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辅佐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相关部门应以保护水土生态为目的,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在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但要做到封山育林,还要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人工营建与保育的措施,对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系统结构等进行修复,从而加快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修复生态环境。
3.3 用科技来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每个行业发展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过去人们依靠科技来开发和改造大自然,于是大自然成为了人类发展的推力。但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消耗、严重破坏,这就需要人类利用先进科技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贡献力量。利用现代科技加快对水土的保持和自然环境的修复工作及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生态自然修复的科技水平。
3.4 加大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力度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形势下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不仅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也关系到每个人,因此,应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了解如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峻状况,树立人人有责的观念。宣传工作要有详细计划和具体的方案及负责人员。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来开展宣传,发挥出宣传的实际效果。
3.5 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计划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完善,需要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各种恶劣环境,严格遵守命令实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计划,这样才能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进行,并且为以后更进一步的修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6 建立健全监督执行体系
为了有效地巩固已经达成的修复成果,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监督机构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遵守,从而有效确保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对违规行为进行检举,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4 结语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异常的自然灾害等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因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的工作显得更加急迫。要进行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应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