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棚膜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19-01-06杨立国
杨立国
(洮南市洮府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洮南137100)
2018年,白城市新建棚膜面积7.4万亩,其中,温室0.17万亩,大棚0.79万亩,简易棚面积6.44万亩。截至目前,全市棚膜面积累计发展到17.6万亩,其中大棚、温室面积8.5万亩,简易棚面积9.1万亩,50栋以上的棚膜园区166个。全市有6.1万户从事棚膜生产,棚膜经济实现产值20亿元,户均增收3.28万元。棚膜经济已经成为集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广大农民发展避灾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1 经验和做法
1.1 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
白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棚膜经济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棚膜暨庭院经济现场会”,举全市之力,推动棚膜经济发展。采取群众自己拿一块,政府补一块,银行贷一块的办法,共整合棚膜经济发展资金1.35亿元,缓解农民投入资金不足问题。另外,各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棚膜经济补贴资金,扶持棚膜经济发展。
1.2 以农民为主体,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全市大部分棚膜园区是在政府组织下农民自己投资建设的,农民自筹资金占全市棚膜经济总投入的70%以上。例如,洮北区争取吉林省投资集团投资1700万元,在青山镇黎明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465亩,计划建设高标准棚(室)126栋,已建成71栋,每栋面积800~1000平方米,主要发展果蔬生产和采摘,年收益预计340万元。
1.3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推进规模化发展。组织建设了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雪寒韭菜园区、洮南市安定镇万宝山高效农业示范区、镇赉县镇赉镇南岗子村棚膜园区、通榆县开通镇东郊村棚膜蔬菜产业园区等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化棚膜园区;二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各地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集中连片开发。例如,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雪寒韭菜园区、大安市科技示范场、通榆县开通镇东郊村棚膜蔬菜产业园区等,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种植方式、统一供应种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等“六个统一”,较好地解决了棚膜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不断拓展棚膜的功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棚膜园区,大力发展采摘园、餐饮、旅游等乐民富民产业。例如,洮北区东风乡绿野生态农庄、洮南市福顺镇草莓采摘园、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心农场”、镇赉县镇赉镇达梦家庭农场葡萄采摘园、通榆县新发乡葡萄和鲜花采摘园等,棚膜园区已逐步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1.4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两年来,全市结合脱贫攻坚发展棚膜面积7941亩。其中温室1106亩,大棚 6835亩。例如,大安市争取扶贫资金1770万元,在安广镇永强村建设棚膜扶贫产业园区,占地面积480亩,计划一期工程占地280亩,建设大棚310栋,每栋面积502平方米;二期工程占地200亩,建设日光温室30栋。2018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每栋大棚种两茬西瓜,纯收入4380元。园区带动310户贫困户股份合作,每户每年分红1200元。
2 发展策略
2.1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棚膜经济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要把已经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及棚膜生产的组装配套技术,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到基层干部和农户手中,让群众对棚膜经济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可。要帮助农民算好投入产出账和经济效益账,激发群众的生产热情,调动其发展棚膜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台、电视台、报社以及各涉农信息网站要通过举办专题、设立专栏、专门网页等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全社会参与棚膜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2.2 突出工作重点
各地在发展棚膜经济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传统农区或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支持引导农民建设简易温室、普通塑料大棚等,重点推广洮北土建温室的专业化生产建设模式,从低成本起步,积累经验和资本后,逐步提高标准,扩大规模。特别要发挥洮南市庭院棚膜经济面积大的优势,结合脱贫攻坚,支持引导更多农户利用庭院、承包地、废弃地等建设大棚温室,在发展规模上实现更大突破,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鼓励城市周边或投资能力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推广高标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模式。
2.3 树立发展典型
各地要注重树立一批勇于探索、经营有方、技术全面、效益突出的典型,树立示范园区和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重点打造与庭院经济相结合、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经纪人带动、技术能人带动等方面的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的生产经验,使之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引导千家万户发展棚膜经济。
2.4 切实强化科技指导和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备专门人员,成立科技指导服务组或专家顾问组,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屯、农户、田间和地头,重点开展棚膜经济技术指导,在关键生产技术、物资供应、产销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棚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