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生态渔业现状及产业发展思考
2019-01-06朱忠胜赵谱远李星星田景权
朱忠胜 赵谱远 李星星 宋 娇 田景权
渔业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农”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遵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推广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本文就遵义市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有利形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一、客观看待新时期生态渔业发展的有利形势。
(一)生态渔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健康的膳食已然成为人们的焦点议题。水产品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味道鲜美等特点,加之广泛的知识普及,使得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营养价值认识更加深入,水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日益渐增。2017年以来,为消除网箱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遵义市全面拆除了养殖网箱1690.5亩,网箱养殖拆除后,全市水产品总量减少了4万余吨,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二)生态渔业发展符合当前环保要求。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即水产养殖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渔业指的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自然调控和人工控制相结合,使渔业生物与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实现可持续的、稳定的、高效的渔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渔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我市辖区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水产品市场供给,同时也能使水域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此,生态渔业发展符合当前环保要求。
(三)生态渔业发展政策等历史时机最佳。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明确将生态渔业纳入全省12个特色产业之一,并指定由副省长领衔推进,各级各部门组建工作专班,重视力度大,发展前景机遇大好。
(四)生态渔业发展是技术革新所需。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养殖技术更新慢、种业发展质量不高、饲料转型升级慢、疫病防控压力大。为促进渔业发展,创新养殖方式,提升养殖效能,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早已迫在眉睫,生态渔业发展是当前技术革新所需。
二、因地制宜力推的几种生态渔业模式。
(一)大力推广稻田生态渔业。稻田生态渔业发展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既破解了国家要粮、社会要美和农民要钱的矛盾,又能解决渔业要空间、要效益的问题。目前全市所辖县区均有稻田生态渔业分布,具稻鱼、稻虾、稻鱼鳖、稻蛙、稻鳅等多种模式,计划推广面积55万亩,4家稻渔综合种养企业加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企业获得“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殊荣。
(二)大力推广循环水生态养殖。循环水生态养殖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殖水体中的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等从水体中排出,并补充溶氧,使水质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并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易操易控、保护环境、提质增效等优点。目前全市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异位循环水生态养殖和陆基式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3种模式,其中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已建设养殖槽32条,养殖槽面积3520m2,异位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已建设投产3处,养殖面积3900m2,陆基式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引进推广养殖箱体20个,最大养殖水体500立方米。
(三)大力推广流水养殖。遵义市溶洞水、山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冷水资源0.3219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为43.89亿立方米,水温在10~20℃之间,溶氧充足、水质无污染,适宜开展冷水性鱼类(鲑鳟鱼)、亚冷水性鱼类(鲟鱼、裂腹鱼)流水养殖。目前全市有流水养殖企业21家,已建设养殖面积86余亩。
(四)大力推广大水面生态渔业。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指在养殖滩涂水域规划可养库区水域,采取人工增殖(如放养鲢、鳙鱼),通过加强水域管理达到“净水、增鱼、增收”的生态渔业模式。目前,在播州区角口库区,务川县的石垭子库区,赤水市的七里坝库区,余庆县的方竹、团结、魁龙、打鼓台、高寨等库区有开展大水面生态渔业。
三、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态渔业认识不足。生态渔业不是传统落后的渔业养殖,它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渔业生物与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但当前仍然存在很多对生态渔业定义内涵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将它与传统渔业区分开来,部分甚至又回到传统低效的养殖模式,这严重阻碍了生态渔业工作的推进步伐。
(二)基层技术推广力量严重不足。具有一支较高专业素养的技术推广队伍是生态渔业发展工作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但目前面临着基层专业人员少、专业化知识水平低、新技术了解不透彻、技术服务指导不精准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人员抽调调整变动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干部力量严重不足,水产专业人士极具缺乏,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推动极具困难。
(三)生态渔业发展与土地红线矛盾突出。水产养殖污染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达到排放标准,满足环保要求,但是水产养殖建设或多或少需要利用土地,涉及到耕地红线,生态渔业发展与土地红线矛盾突出,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渔业的发展。
(四)渔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如许多池塘年久失修、深度不足、淤泥厚、建设不规范不标准。又如一些流水养殖场设计不合理,设备配套不足,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不够优化,部分循环水养殖的交通条件较差、配套的电力设施及相关设备落后。渔业发展资金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加之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渔业种业滞后,这些都制约着生态渔业的发展。
(五)规模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受地理区域条件限制,生态渔业产业发展较为零散,大多不成规模或规模化程度低,这样一来就导致企业有订单不敢接,养出水产品不好卖、卖出水产品价格低的局面。另渔业大多处于养殖、销售环节,二产、三产占比仍然较低。
四、生态渔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对渔业技术骨干人员培训力度,着重对主推生态养殖技术、水产专业基础常识、渔业渔政有关法律法规及当前政策解析进行培训,提升渔业干部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夯实人才基础,提供技术保障。强化宣传工作,围绕养殖主体所需全面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协助养殖主体正确选择适宜养殖方式。及时更新知识,学习借鉴国内科学养殖技术、先进养殖经验,提高技术推广能力。
(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严格执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遵义市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很多地方稻田种植病虫敌害较多,且田块面积较小,产量产出较低,劳动投入成本极高,但特有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开展异位循环水等生态养殖。针对这些区域,建议开展调查评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对种植效果不好又适宜开展生态渔业的稻田,必要时建议政府层面依法依规予以调规,并纳入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渔业发展。
(三)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议将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加强财政支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给予一定的生态渔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渔业种业补贴、基础设施补助、渔业贷款贴息、渔业保险补贴、网箱养殖渔民转产转业扶持、水产品质量监管和地方公用品牌打造等。
(四)积极探索创新组织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创新渔业生产经营模式,强化经验累积,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牵头把分散的小规模养殖企业、养殖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统一品质、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形式对外销售应对市场竞争,有效提高生态渔业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五)加强地方渔业品牌建设。遵义市鱼类种质资源资源丰富,水体水质优良,建议结合实际开发利用好现有资源,以“乌江鱼”“冷水鱼”品牌为载体,突出区域优势,打造品牌效应,形成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