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棉花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2019-01-06古力巴哈儿麦麦提
古力巴哈儿·麦麦提
(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农业发展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在早熟棉花的栽培过程中,其生长发育状态受其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施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应该对栽培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选取优质的棉花品种,以确保早熟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早熟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结合早熟棉花栽培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性的防治,这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技术要点
1.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将棉柴拔出土壤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土地整理工作。在实际耕地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耕地深度的控制,将其深度维持在30cm左右,进行及时旋耕。同时需要对土壤进行及时有效的镇压提墒,这一环节对土壤较为干旱的地区和季节非常重要,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大孔隙,降低土壤水分的扩散和损耗,从而起到保墒的作用,并为播种环节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因播种过深而不出苗的现象,影响棉花种苗的正常发育。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整理工作,使土壤处于上虚下实的状态,结合旋耕环节可以施用氯化钾300 kg/hm2、尿素 30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
1.2 早熟棉花的播种
对于早熟棉花的播种时间应选择在5月21~25日更为适宜,所选用的棉花品种以石早1号、石早2号等生育周期为105~115d的棉花品种为宜。在进行实际的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除草剂清除杂草,可使用48%氟乐灵乳油1500ml/hm2溶于600kg清水中,并将其均匀喷施于种植区的土壤表面,通过耙地混土混匀;其次,对棉花种子进行晒种工作,以促进棉花种子后熟,在通过棉花播种机进行播种工作时,注意不可覆盖地膜;最后,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应该把握等行距离,将其维持在50~60cm,种子的密度应该控制在9000~12000 株 /hm2。
1.3 田间管理措施
棉花的健康生长离不开科学、系统的田间管理技术,需要提高田间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为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一是补苗和定苗。棉花子叶期需要进行细致的茶苗工作,缺苗少苗及时的移栽和补苗,确保棉花产量。到真叶期,对缺苗少苗现象可以采用带土移植的方法进行补苗工作,避免伤及根茎。当棉苗长到到3~4片真叶时,进行适当的疏苗工作,通常情况下按照9000~12000/hm2的密度进行定苗;二是在棉花苗期以及蕾期的雨后进行及时的中耕松土工作,以提高土壤的透气程度,避免板结现象的出现,从而确保棉花根系的生长活力,为其土下根系的下扎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三是需要提高对棉花种植田间管理的关注程度,盛花期对其肥力不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追肥,可以追尿素 200~280kg/hm2;四是在棉花现蕾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整枝工作,清除果枝下面的营养枝,等到7月中下旬时,在果枝数达到9个以上时开始打顶,而到了棉花长势较强的8月时,进行相应的打群尖工作;五是注重对棉花的化控,这一环节需要结合棉花的长势和天气的状况着手进行,一般情况下是从蕾期开始化控,并坚持少量多次的喷施原则。由于少雨干旱,苗情长势较差可以选择不进行化控,而针对雨水较多的状况则应该加强化控,具体的缩节胺用量需要结合棉花的生长阶段着手进行。
2 防治要点
目前,我国棉花种植行业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主要以蚜虫、棉盲蝽蟓以及黄萎病为主,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些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力度,提升防治效果,以确保棉花的健康生长发育,具体防治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蚜虫防治方面:在棉田卷叶株率达到或超过2成以上时,可以通过对内吸剂的使用达成较好的蚜虫防治效果,具体可以将20%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40g/hm2兑水40kg并进行喷施,在蚜虫严重时,在10d后则需要加喷一次。棉盲蝽蟓防治方面:在棉株新被害率达到3%时需要加以防治,具体可以将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50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 g/hm2兑水进行喷施工作。为确保药效,应该自棉田四周开始向中部扩散喷施,以提高防治效果。针对黄萎病的防治,可以采用倒茬轮作的方式予以解决,能够有效降低黄萎病的发病机率,其中,以水稻效果最好。还可以进行药物防治,在叶面肥中溶入适量的抗菌剂,能有效降低黄萎病的发病机率,加快棉株初期黄萎病的恢复速度。具体可以将黄腐酸盐600倍液加入多菌灵进行喷施,7~10d之间喷施 1次,结合实际情况连续喷施2~3次。
3 结语
早熟棉花成长周期较短,与我国一年两熟及一年多熟制度具有高度的契合度,早熟棉花从单作转变为复种,从一熟转变为多熟,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棉花的复种指数,增加棉花种植所需的土地面积,还能够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棉花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还需要相关技术研究人员进行不断的研究实践,以提升我国棉花栽培技术水平和病虫害防治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