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9-01-06曹文明凌静王寿禹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饲养量灌云县各乡镇

曹文明 凌静 王寿禹

(1,江苏省灌云县畜牧兽医站 222200;2,江苏省灌云县畜禽改良站 222200;3,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2200)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产业,现已形成畜牧业主导产业生猪、特色产业肉鹅等县域养殖特色。201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29 万头;肉牛饲养量1.24 万头,其中出栏0.6 万头;奶牛饲养量772 头;羊饲养量6.8 万只;蛋鸡饲养量95 万只;肉鸡饲养量94 万只;鹅饲养量98 万只。

1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1.1 畜禽养殖粪污产生总量

根据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测算灌云县畜禽粪污排放总量,结合灌云县农业污染普查的调查,经测算,2017 年灌云县畜禽养殖污染物畜禽粪污总量为90 万t,其中生猪粪污总量为59.45 万t,牛粪污总量为3.65 万t,蛋肉鸡粪污总量为6.8 万t;污水产生量160 万t,其中生猪114 万t。

1.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及做法

1.2.1 做好规划,制订方案

一是制定并下发《灌云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划》,全县已划定禁养区面积659km2,限养区面积50km2;按照禁养区规划要求对全县畜禽养殖场进行摸底调查,重点做好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及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污染调查统计工作。二是制定并下发《灌云县农业面源污染源治理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本次整治的工作任务:对畜禽养殖业的规模进行全面调查,并对违法违规养殖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三是细化《灌云县农业面源污染源治理实施方案》。制定并发布了《灌云县畜禽禁养区关闭搬迁实施方案》 和《灌云县畜禽养殖场户整治工作方案》。四是调整和优化全县区域布局,引导全县畜牧业布局。五是县农委下发《灌云县畜禽养殖场户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治理模式、要求做到“两分离、三配套”,明确了粪污设施(堆粪场、3 级沉淀池) 建设标准。

1.2.2 领导重视,强力推进

一是宣传动员。县级派出宣传车到各乡镇、村、组进行宣传,让养殖场户理解接受该项政策;各乡镇通过每周早会对村组干部通过以会代训形式进行培训;同时在路边挂宣传条幅,对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宣传指导。二是乡镇主动。各乡镇成立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小组,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农技站、环保助理等组成。按照县相关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三是督查推动。县农委安排4 个督查小组每周一次,发放督查通报5 期,推广各乡镇成功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对落后乡镇进行通报批评,明确具体时间完成关停搬迁任务,并将实施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四是约谈驱动。县分管县长就部分乡镇推进工作不力、进展慢等问题,对乡镇长进行约谈,明确具体措施、确定关闭搬迁最后时限,要求他们加快工作进度。

1.2.3 举办培训,开展指导

一是举办骨干人员培训班。举办了由各乡镇环保助理、农技站长、动物防检站长等骨干共计42 人参加的全县畜禽养殖关闭搬迁技术培训班1 期,邀请市263 办人员、环保局生态科同志就关闭搬迁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培训。二是以会代训举办非禁养区畜禽治理技术培训。各乡镇通过周一早会,以会代训进行非禁养区畜禽治理技术培训,共培训1560 人次。三是下发整治简易措施。县农委、县环保局印发《灌云县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指导措施》 给各乡镇。

1.2.4 循环利用,实现减排

一是推广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大力推广“畜-沼-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的生态种养方式,让每一个规模养殖场实现无污染、零排放[1]。启动连云港立华牧业下车场的猪粪异位发酵后进入其配套的农田、连云港立华牧业杨集场的种养结合和上海兴农牧业南岗场的3 个循环示范区建设,将完成畜禽粪便就近转化使用。二是推广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现代生态农业形式,作为农村薄弱村整治的重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完成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5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

一是执行畜禽饲养标准,推广应用平衡日粮技术。应用益生菌、酸化剂和植酸酶等绿色添加剂,能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二是增强管理。减少疫病传播,禁止应用对人体有害的兽药和添加剂,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三是做好养殖场绿化等净化设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2]。

2 存在问题

2.1 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程度不足

全县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所产生的粪污均用于周围农田,少批量的养殖场户将沉积的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处置,通过晾晒、包装后销往果、林、菜园等地;尽管粪便还田率相对较高,但有部分散养户的畜禽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或将污水直接排入周围沟河,给养殖场附近的土壤生态和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2.2 建设标准化粪污处理设施无法规范

受养殖场建设条件限制,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用地不充分,无法规范标准化的粪污处理设施,还有建设配套设施一次性投入较高,养殖场无法一时筹措到位资金。

3 对策措施

3.1 强化宣传,提升环保意识

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法”“水污染保护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条例”和“灌云县禁止畜禽养殖、限制养殖区和适当养殖区规划”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文件、会议和专业培训,以及各种模式的新闻、广播、电视、报纸等,向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控制畜禽污染整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户和干部群众防治畜禽污染的意识和主动性[1]。

3.2 统筹兼顾,多形式推进利用

畜禽污染的治理和利用规格到资源化利用问题,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务必做到3 个坚持:坚持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利用路径,以肥料化为主、能源化为辅的利用方向,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探索多元化利用渠道。坚持点面结合,以规模场为重点,督促完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引导畜禽粪污就地还田消纳。坚持重点推进,突出生猪,家禽,奶牛,采用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

3.3 建立机制,加强配合协调

畜禽污染的强化治理牵涉到县级多个部门和乡镇。县政府应增强组织协调,成立联动机制,对不符合规划布局,未进行统一规划、未办理环评、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相关部门应不予批准,对已批准建设未落实“三同时”规定的,相关部门不予验收,不拨付财政扶持资金,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拆除。同时,要把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致力形成养殖户自愿实施污染控制措施、部门监管到位、乡镇政府联合管理、群众主动监督的良好模式[2]。

3.4 严格监管,查处污染行为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时有发生。县级政府要切实增强指导,确定部门职责,增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监测的频率,严厉查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状况。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环境监测激励机制,充分发动群众督促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惩治查证环境违法行为的畜禽养殖户,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合理进行污水排放行为。

猜你喜欢

饲养量灌云县各乡镇
老奶奶坠河,4名小学生分工救人
全国家蚕发种饲养量超1千万张(盒)以上的9对杂交组合
灌云县小伊镇 聚焦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片新闻
2018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区域热量资源分布特征
南江县:“三述三质三讲”问计于民
单笼饲养量对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全国各蚕桑产区饲养量、产茧量及推广品种10年间的变化
鹅、鹅、鹅,曲项奏响扶贫歌——灌云县绿缘鹅业专业合作社扶贫纪实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