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吉林省乡村治理记事
2019-01-06
乡村振兴在行动,乡村治理是关键。近年来,吉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把党管农村作为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的重大原则,强化党建引领、扩大群众参与、深化三治融合,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能防控网护平安
今年夏天,一场暴雨突至,湖面水位瞬间上涨,测量标尺警戒水位立即亮起红灯……桦甸市综治中心信息系统显示屏上,时时显示水位上涨情况。综治中心网格员快速切换全屏,调转摄像头全方位排查常山镇桦兴水库附近房屋、人员安全情况,并立刻报告给镇政府,紧急联系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同办公。
“1995年,大雨漫过堤坝,冲毁了家园。后来每到雨季,全村人都特别害怕,没人敢睡觉,我们每隔一会儿就去堤坝看一眼。”村民李国志感慨地回忆。
2017年,桦甸市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包括大肚川水库在内的37座水库视频监控资源与公安治安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网格化智能防控。
“自从安装了360度全方位监控探头,可以直接观测水位标尺,清晰又准确,坐在村部就能24小时监控。”公吉乡综治办副主任刘晶介绍说。
改革开放之初,桦甸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学习南方“枫桥经验”,依靠“人”群防群治,后加用防盗窗、保险柜、安全门等依靠“物”管理防控。随着时代发展,改用监控探头、电子围栏等“技”能防控。现在,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建立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和传输网络,实现全网格“技防+”智能化服务管理,并且贯通市、乡(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把治安防范延伸到群众身边,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经过多年的努力,桦甸市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盗窃案件发生率下降78%,抢劫案件发生率下降82%,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率下降96%。2017年,桦甸市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5.03%,创历史新高。
支部建屯上服务千万家
“你凭啥占我半垄地,收我地里的玉米?”“谁占你地了,那本来就是我家的!”“都别吵了,咱们去找协管员,让屯委会评评理。”
正值秋收季节,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大营村两位农民在田间争执不下,村民纷纷围观劝阻。
“有了屯委会,遇事不求人,大事小情都能管。”这是双阳区农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有效破解乡村基层治理不到位难题,激活乡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最大限度发挥屯组一级“零距离”服务优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2013年,长春市双阳区改变思路,主动谋“变”,在全区天然屯组树立屯务委员会,打通了联络服务大众的“最后一公里”。
“屯委会就在家门口,出门就能找到地,有事就能找到人。”本着量体裁衣、方便大众、快捷高效的准则,双阳区所有屯委会工作场所都设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村屯文明大院、小超市、校园或屯委会成员家里,方便村里就近反映诉求、协商屯务、处理问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屯委会及时把工作中的好经历、好做法总结出来,并以顺口溜、打油诗等易懂易记的方法使群众周知,形成大家自觉遵守的“屯规民约”。
屯委会由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和妇女计生委员等选举而成。“大伙儿既然选了我,我就一定要做好。”72岁的综治协管员韩在文说。自从成为责任委员那天起,他就把屯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每天巡逻、化解矛盾、用大喇叭宣传治安。
“屯委会的能人多,有什么事情都找他们,每次都有求必应,也真是给我们解决实事,我们都很信赖他们。”谈到现在村里的改变,村民李志中说,“改变真是太大了!现在村里都夜不闭户,没人打架斗殴,更没有赌博、偷盗这种事。”
在大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个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村屯正在形成。依据先进的党员队伍实践,双阳区采纳“一屯一支”自建和“多屯一支”联建相结合的方法,把乡村基层党建重心从村级延伸到屯组。现在,双阳区1219个屯委会中有支部773个,覆盖率达59%;屯委会成员中有党员1318名,占总数的31.4%。